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冬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2月19日~3月5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获样品,报道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此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56属116种(包括未定名17种).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为主,其次为甲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us、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和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111.11~2315.56)×104 /m3,平均值为914.87 ×104 /m3.近岸和调查区的东北部表层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其他区域表层丰度较低.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是细胞丰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表层以下,随深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先上升后下降.多样性分析表明,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近岸口门处较高,离岸水域较低.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7年春季和夏季对渤海湾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分析浮游植物在渤海湾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26种,其中春季17种,夏季23种.春季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15×104cells.m-3,显著高于夏季(3.1×104cells.m-3).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浮游植物主要分布于渤海的中北部,是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水域;夏季浮游植物分布于各个水域,但优势种主要分布于河口附近.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浮游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渤海湾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春季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溶解性活性磷酸盐,夏季是氨氮和水温.  相似文献   

3.
2013年春季(5月)、夏季(8月)在滦河口至大蒲河口浅海海域19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与理化环境的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15科44种,其中硅藻类种类最多,占85%,夏季种类多于春季,Jacard相似性指数为0.14,季节更替明显;优势种3种,春季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夏季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优势种单一且优势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细胞数量变化范围为(1.14~827.73)×104/m3,夏季平均细胞数量为春季的7倍,空间分布呈近岸海域向外海域递减的趋势,且夏季变化幅度大于春季;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丰富度指数(Margalef)及均匀度指数(Pielou)所反映的生境状况均为夏季优于春季,滦河口优于大蒲河口;春季浮游植物与单一环境因子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夏季水温是浮游植物种数与细胞数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盐度主要影响浮游植物的种数,与细胞数量相关性不大,而DIP是细胞数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与种数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江苏海涂(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征,于2014年8月对江苏海涂进行浮游植物现场采样调查。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73种,平均密度8.44×106 ind./m3,其中硅藻68种,为主要优势类群,平均密度5.65×106 ind./m3; 甲藻4种,平均密度4.75×104 ind./m3; 金藻与绿藻各1种,平均密度分别为92.36 ind./m3和51.31 ind./m3。按优势度高低,优势种分别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48)、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Y=0.10)和蛇目圆筛藻(Coscinodiscus argus)(Y=0.02),平均密度分别为3.23×106 ind./m3、1.44×106 ind./m3和1.28×105 ind./m3。平均多样性指数1.48。浮游植物种数与密度总体沿岸高于近岸,南部高于北部,辐射沙脊群平均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长江口北部、废黄河三角洲和海州湾。随着入海营养物质的不断增加,海涂浮游植物群落种类数减少,多样性降低,优势种单一化,中肋骨条藻、短角弯角藻等小型赤潮种成为主要优势种。赤潮优势种密度的空间分布显示赤潮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长江口北部、辐射沙脊群南部、射阳河口、中山河口与灌河口,江苏海涂赤潮风险总体南部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5.
春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1年5月对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及其平面分布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24属52种,其中硅藻有19属45种,占总种类数的86.54%;甲藻5属7种,占13.46%。浮游植物细胞数量介于(1.35~221.45)×104/m3,平均为41.44×104/m3,鸭绿江口海域和渤海海峡以东山东半岛和辽宁半岛之间海域为浮游植物细胞密集区,北黄海中部海域为浮游植物稀疏区。北黄海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柔弱根管藻(R.delicatula)、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笔尖根管藻(R.styliformis)。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半个世纪以来北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在1982年和1998年同期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夏季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40个站位进行了底栖生物的分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的研究.底栖生物共监测到86种,其中以长江口底栖生物种类最多(62种),其次为舟山海区(44种),杭州湾最少(5种);全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平均9.55g/m2,其中以舟山海区最高(12.45 g/m2),长江口次之(8.52 g/m2),最低为杭州湾(0.53 g/m2);栖息密度平均为86个/m2,其中以长江口最高(138个/m2),舟山海区次之(33个/m2),杭州湾最少(4个/m2);各海区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以舟山海区最高(1.28),长江口和杭州湾多样性指数均小于1,尤其是杭州湾仅为0.33;底栖生物的沙漠化程度较重,长江口、杭州湾及舟山海区生物量为零的站位分别占了31.2%、33.3%、13.3%.将以上结果与近十年来的积累调查资料比较显示,底栖生物生存环境仍较恶劣,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仍有三分之一的区域呈现沙漠化,但这种恶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北岸奉贤水域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4年夏季对杭州湾奉贤水域有关微生物及其环境因子的检测,分析研究该水域大肠菌群、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域均不同程度地受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污染,其中大肠菌群在50~1700/L,属于国家二级海水,呈现近陆断面高于远陆断面的分布特征;异养细菌丰度在2.3×103~1.6×105/mL,应属于中度污染,呈现远陆断面高于近陆断面的分布特征。该水域浮游植物总数量平均值为1043.70×104/m3。通过对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总数与叶绿素a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6179。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2010年8月对北仑港水域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化、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97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约占81.4%。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 var.subtilis Ehrenberg)几乎在各个区域的不同季节都占据优势。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年平均值为3.75×103L-1,春季和夏季高值区集中在大榭(5.3×103/L、4.5×103/L);秋季和冬季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梅山(6.4×103/L、6.6×103/L)。多样性指数(H’)以秋季(3.73)最高,春季(3.08)最低。综合聚类分析结果与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排序,得出结论:5个调查水域水质优良程度为:梅山>郭巨>大榭>澥浦>镇海。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沉积物硝化细菌与硝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佳霖  白洁  高会旺  王晓东  盛蕾蕾 《环境科学》2009,30(11):3203-3208
2006年6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选择了8个站位,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和乙炔抑制法进行现场模拟培养,研究了硝化细菌数量与硝化反应速率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硝化细菌数量(以湿重计)在1.87×105~3.53×105个/g之间,并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硝化速率范围为101.3~514.3μmol/(m2.h),其分布有明显的自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在长江冲淡水和杭州湾口附近海域形成2个高值域.在高盐度海区硝化细菌数量对硝化速率的影响率高达87.7%,是影响硝化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硝化作用每天在该海域转化的无机氮通量为4.68×105kg,消耗的DO通量为6.07×104mol,表明硝化作用是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初DIN形态分布和底层DO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底栖生物分布及与低氧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夏季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40个站位进行了底栖生物的分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的研究.底栖生物共监测到86种,其中以长江口底栖生物种类最多(62种);全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平均9.55 g/m2,其中以舟山海区最高(12.45 g/m2),最低为杭州湾(0.53 g/m2);栖息密度平均为86个/m2,其中以长江口最高(138个/m2),舟山海区次之(33个/m2),杭州湾最少(4个/m2);各海区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以舟山海区最高(1.28),长江口和杭州湾多样性指数均小于1,尤其是杭州湾仅为0.33;底栖生物的沙漠化程度较重,长江口、杭州湾及舟山海区生物量为零的站位分别占了31.2%、33.3%、13.3%.将以上结果与近十年来的积累调查资料比较显示,底栖生物生存环境仍较恶劣,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仍有三分之一的区域无底栖生物,但这种趋势近年来已有所缓解.在长江口季节性低氧区内的站位,底栖生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都远远高于调查海域的平均值,特别是多毛类和棘皮动物,这说明长江口季节性低氧区的存在并不会完全破坏低氧区底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13.
从雾和霾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4):106-110
阴阳观念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密切。在文学创作方面,阴阳对举、"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宇宙发生观,导致了古代文人重视骈丽的创作倾向,是古代骈文发生发展及古代文学语言形式普遍骈化的深层文化原因;在文学的变化方面,"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自然变化观,导致了古人以天道自然变化以解释文学发展变化的现象,形成了以刘勰为代表的"质文代变,变不失常"文学发展观;在文艺的审美方面,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得中为吉的万物根本论,导致了古人普遍以"中和"为美的现象,使"中和"美论成为古代几千来的审美主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各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制度和技术,都与政府的环境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中瑞两国的环评制度都体现了“环评为先,项目决策在后”原则。所不同的是,在瑞典,政策颁布前必须进行战略评价;环评审查按A、B、C类项目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7.
以某联合站为例,根据油气集输联合站站场功能,将联合站划分为油气处理、储运及污水处理3个单元,对各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条件进行分析,并利用DNV公司的SAFETI软件对事故后果进行模拟计算,根据事故影响范围数据,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15-1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深入改革现行单一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执行特殊灵活的更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考核考试选拔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民族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