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年度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对2019年我国重点环境经济政策的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估,总体结论认为环境经济政策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经济政策机制在不断健全,但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优化,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助推生态文明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为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指明新的方向,对保障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农业经济韧性综合水平指数,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分维度看,覆盖广度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业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促进农村创新、创业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传统金融竞争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中存在门槛作用,传统金融竞争越激烈,对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作用越强。未来应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因地制宜协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农村地区创新、创业活力,引导传统金融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自1988年推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已历经两届政府,近10年来,在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控制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质量没有同步恶化,排污总量得到控制,重点城市和水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环保总投入达国内生产总值O.85财,先后完成和治理了20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源。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推行环保目标责任制,使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有了目标,部门分担污染防治的任务有了责任,企业…  相似文献   

4.
省级政府承担着改善地区环境质量,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的重任。探究不同制度条件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组态生成机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本文对30个省级行政区2017—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的汇总型FSQCA分析。研究发现:单一条件不能构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必要生成条件;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共有四种,分别为:数据赋能单向机制、市场—法治协同机制、市场—公众协同机制以及政治—数据协同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我国不同地区,生成省级政府环境治理高绩效的组态机制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具有生态化的本质,是提高乡村生态演进韧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乡村生态振兴影响的直接机制、中介机制基础上,本文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乡村生态振兴,在运用分时间段检验、剔除特殊值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三生”环境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对乡村生活绿色宜居化的影响最大,对乡村生产绿色低碳化的影响次之,对乡村生态本底品质化的影响最小。中介效应显示,农村经济增长、绿色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都是数字经济助力生态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影响乡村生态振兴的效应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态势,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绿色赋能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农村生态经济增长点培育、企业绿色科技创新及环境监管、宣教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因地制宜以差异化的数字化策略提升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简称“城考”)在我国实施已经五年,这一制度对防治我国环境污染的重点——城市污染,明确市长、市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推动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加强环境基础建设和工业污染防治等综合整治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并通过量化指标考核其环保政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正象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样,“城考”在实施中也存在或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有:1.所有指标都是通过监测和统计数据获得,不能直接反映或考核政府所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如污染防治项目、环境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是中国未来长效发展的重点,研究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能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基于数字经济内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为案例研究区域,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Moran′s I、GTWR模型定量测度2011—2019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三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差异持续扩大,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存在显著阶梯递增效应;(2)黄河上游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中心—外围”现象,中游地区呈现层级分化特征,下游地区地级市间发展差距有减小趋势;(3)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显著,局部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两极分化格局;(4)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及人力资本水平均对黄河流域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理,选取攀枝花市2006~2016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模拟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动态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业废气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均呈现显著相关性,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倒"U"或倒"N"模型,拐点均出现在人均GDP达60 391元的2012年前后,说明攀枝花市政府严格执行了各项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监管力度和环保投入也日益加大,当地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双赢,环保效益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为解决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政府采取环境规制政策进行干预,环境规制政策的评价标准不仅要保护环境同时也要兼顾经济发展。目前关于检验排污权交易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中国2004—2018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D)等实证检验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作用机制,并且采用PSM-DID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不仅减少了污染物SO2的排放,而且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作用机制分析可知,排污权交易政策提高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途径是加大研发投入,并没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绿色创新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强环境规制下排污权政策的实施效果更好。中国政府有必要继续推动建设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全国化,发挥政府激励作用,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绿色创新效率的新视角检验了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区域绿色发展的同时也为制定和完善排污权交易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人力、物质两大资本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差异,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01—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对两大资本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人力、物质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作用更大。在差异性方面,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地区受物质资本影响显著;中部地区、农业经济高水平的地区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人力资本作用更强;西部地区、农业发展低水平的地区两大资本对农业经济作用不显著,农业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1997~2006年间省际大气污染、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三废”)等环境质量指标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了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实证分析表明,在时间区间内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有缓慢的改善作用,其他因素对“三废”指标的作用并不确定。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更多地呈现N或倒N型曲线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层面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关键时期。展望"十四五",应从发展的视角看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在考虑历史因素的基础上兼顾地区间的公平与效率,切实发挥环境管理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迈向"环境质量导向的总量控制"。要落实改进总量控制和质量控制效果的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建立环境质量与总量控制的量化联动关系,推动城市—单元—行业的精细化总量控制管理,丰富总量控制要素,强化服务于总量控制的能力建设,建立总量控制目标下公平的环境责任划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李金铠  孙合草  张瑾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2):102-109,79
本文通过搭建环境回弹效应理论框架,采用熵权法构造各地区综合环境污染指数,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全要素生产率模型测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定量评估了199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环境回弹效应,识别了环境回弹效应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探究环境回弹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样本期内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均值集中在-13.23%~29.63%,全国平均环境回弹效应为10.42%,实际减污率仅为65.74%;时序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与技术进步有部分相关性,但存在滞后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溢出效应是主要的异质性来源;空间特征上,环境回弹效应的区域差异显著,但具有空间相关性,地理因素在解释环境回弹效应的影响因素中不容忽视;全局自相关检验表明2006—2011年各省份环境回弹效应呈显著的正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建议进一步挖掘环境降污空间,加快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注区域协同减排,是改善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内部发展差异悬殊,探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黄河流域9省份2000—2018年经济、资源、环境相关的64个指标数据探索黄河流域生态效率,采用熵权法、全局SBM为基础的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和变系数模型对生态效率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动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1—2018年,黄河流域整体生态效率虽有一定提升,但沿黄9省份平均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且两极分化严重。随时间渐近,生态效率高值区(1.0以上)在流域下游聚集,生态效率低值区(0.2 ~ 0.6)向流域中部收缩。②时序影响分析发现,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正向驱动效果明显,科技创新的影响由正转负,环境治理和对外开放暂未发挥积极作用。③空间影响分析发现,上、中、下游存在显著的影响因素异质性。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分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从全过程挖掘污染减排潜力等政策建议,为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分析国有企业的时空演变对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9年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地方国有企业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中国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数量平稳增加,趋于稳定。在地域分布方面,国有企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东密西疏”特点,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阶梯状发展。(2)地方国有企业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冷热点地域分布趋于稳定,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上海、安徽、江苏、湖北等省份,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和青海,且多为区域内部变动。(3)国有企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比重对地方国有企业数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总抚养比和货运水平对国有企业数量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城镇化和科技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宏  蔡淑琳 《中国环境管理》2022,14(2):112-119,88
“双碳”愿景下微观企业层面的环境责任受到更多关注。本文运用Python获取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异质性企业环境责任对碳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媒体关注和环境规制在其中的联合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履行前瞻型环境责任和反应型环境责任均对企业碳绩效有显著的增进作用;媒体关注可以正向调节前瞻型企业环境责任和碳绩效的关系,但在反应型企业环境责任与碳绩效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在反应型企业环境责任和碳绩效间产生正向联合调节作用,而在前瞻型环境责任与碳绩效间的联合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支持了政府和媒体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正式和非正式治理效果,进而提高了企业碳绩效的作用逻辑,拓展了对企业碳绩效影响因素以及异质性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研究,将环境治理他治和自治相结合,为多元环境治理主体协同联动推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新思路和参考证据。  相似文献   

17.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耦合互馈是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修正后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探索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民生改善程度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两者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2)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平均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增长状态,空间上大致呈现“西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研究期末,绝大部分省份已超越勉强协调等级,但亚类别仍以农村民生改善优于旅游经济发展为主。(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投资力度、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对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民生改善的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和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投资力度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黄寰  唐晓  袁广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4):417-425+434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地区差异,深入研究区域创新效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及其分维度指数进行了研究。从经济发展质量的广义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5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法(SFA)测算区域创新效率,采用熵值法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并对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区域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10月27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建立"三挂钩"机制,"三管齐下"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三线一单",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三挂钩"机制,即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三管齐下",即严格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深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科普宣传。根据通知,各省级环保部门要落实"三个一批"的要求,加大"未批先建"  相似文献   

20.
几年的实践已证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在促进环保事业发展,加强环保机构建设,控制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各级领导环境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确在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目前,对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具体考核内容有所争议,有的同志认为,要把环保部门所要干的事统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