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可 《安全与健康》2012,(17):21-22
7月,北京遭遇60多年来的最大强降雨,交通大面积瘫痪,居民区内涝,城区积水最深处达2.5米。与内地许多城市相比,香港地处沿海且地形复杂,加上常遭台风和暴雨侵袭,属内涝高发区。根据记录,香港的年降水量高达2300毫米以上,而且会经常遭受台风的滋扰。尽管大雨不断,但香港并未出现如内地很多城市般遇雨即可"观海"的内涝情况;雨后低洼地带积水问题也并不严重。那么,香港是如何解决这个困扰城市发展的难点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于9月23日10时45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沿海登陆。气象台的历史资料显示,"凤凰"的此次登陆,是1949年至今第6个登陆上海的台风。上一次台风登陆上海是在25年前。一时间,沪上各大媒体都以敏锐的新闻"嗅觉"捕捉到这一绝好的新闻素材,关于"台风—暴雨—内涝"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就台风而言,它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多年来,针对"台风灾害"的研究不可谓不全面,针对"台风灾害"知识的科普不可谓不重视,相关"防台"措施不可谓不及时,可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乐清市地处东南沿海,历来是浙江省防汛防台的前沿阵地,易发城镇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和沿海风暴潮灾害。2021年以来,乐清市通过补齐超强台风"利奇马"及正面登陆的"黑格比"台风防御实战检验出的短板,以"智慧应急一张图"为抓手,聚焦"精准普查、精准预警、精准转移"三环节,高质量打造"数据库、责任田、全能图、防护垒",以"一库一田一图一垒"全面提升防汛防台应急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摘     
<正>上海气象部门:今年出现灾害可能性明显增强气象部门在5月22日召开的上海市防汛工作会议上透露,与近10年平均相比,2015年汛期降水总量偏多且梅汛期降水极端性强、城市内涝及流域洪涝影响范围广,影响台风个数持平但强度偏强,盛夏强对流(雷雨)频发。在此背景下,上海的防汛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登陆前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5级,多个县(市、区)最大平均风速和瞬时极大风速均打破历史纪录;泉州累计过程平均降雨量186.5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南安东田,达到530毫米,另有14个乡镇超400毫米,89个乡镇超200毫米;南安遭遇有记录以来影响最大的台风,最大1小时、3小时、12小时、24小时降雨量均打破由“莫兰蒂”保持的历史极值;南安市、洛江区、晋江市、鲤城区多个片区内涝告急!晋江市、洛阳区江沿途多处发生超警超保洪水!多座水库出现溢洪!台风“杜苏芮”——这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正面袭击泉州市的最强台风。  相似文献   

6.
林静 《劳动保护》2010,(12):37-39
金秋十月,正是宝岛台湾最美好的季节,尽管受到台风“鲶鱼”的侵袭,依然挡不住两岸四地关注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热情。2010年10月20—21日,台北市台大医院国际会议中心,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召开。东道主台北中华安全卫生协会的热情和周到组织,化解了台风“鲶鱼”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全》2022,(7):9-10
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灾害性气候事件发生频次明显增加,特别是突发性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城市内涝不但淹没道路,而且给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行带来巨大考验,可能出现高压天然气场站被淹、路面塌陷压断地下管线、地铁倒灌等现象。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开展相关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城市内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城市内涝防治措施的发展趋势表明,雨水管理由以排为中心转向以渗蓄为中心,重视雨洪的蓄存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土壤、生态系统的调蓄能力,合理增加浅层地下水回灌,减少地表径流。结合实例从雨水排放、蓄存和雨水下渗3方面介绍了内涝防治措施的转变及发展趋势,为我国雨水管理提供启示。将内涝防治与生态技术、绿色建筑、浅层回灌地下水等相结合,可实现城市开发前后径流"零增长",避免内涝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城市内涝事故致灾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系统展示多因素对整个灾变过程的影响,运用贝叶斯网络和耦合度模型对暴雨灾害链的演化关键参数进行表征,分析单因素或多因素耦合对暴雨内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时,环境因素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80%),其次是城市硬件系统(78%);双因素分析得出城市硬件系统-环境耦合下城市内涝发生概率最大(82%);采用三因素分析得出城市硬件-环境-管理三者耦合后最易导致城市内涝(83%)。随后,以北京“23·7”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得出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相符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结果对未来城市内涝灾害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雨水管网的排水的可靠性,将工程结构中的可靠性理论引入雨水管网,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对整个雨水管网进行分析,得出雨水管网的失效概率.首先分析雨水管网内涝失效的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函数,研究功能函数中各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接着提出将一次二阶矩法中的设计验算点法用于评估单个雨水管道内涝失效的可靠性,得出单个雨水管道的内涝失效的可靠指标,进而通过转化得出单个雨水管道的内涝失效概率,整个计算过程在Matlab中实现;最后运用事故树法对整个雨水管网进行定量风险分析,最终得出雨水管网出现内涝失效的概率.算例研究表明,现有的单个雨水管道的可靠性偏低,雨水管网的可靠性也偏低.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地铁车站工程暴雨内涝脆弱性,增强暴雨内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能力,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首先,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全面识别地铁车站工程暴雨内涝脆弱性影响因子,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投影寻踪方法、粒子群算法等方法相结合,构建地铁车站工程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价方法;最后,选取成都地铁11号线的所有车站工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不良周边环境要素、挡水墙高度以及救援物资储备情况对地铁车站工程暴雨内涝脆弱性影响显著,应予以重点关注;适应性是其脆弱性的关键构成要素;实证分析结果与2018年汛期内各车站工程受灾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董伟  杨玲  康铭洋 《安全》2023,(4):30-35
为提高城市稳定性、减少内涝灾害损失,依托安全科学和韧性理论,结合城市内涝灾害形成机理,从安全韧性角度建立评估指标,采用熵权—正态云法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河南省郑州市“7.20”暴雨为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市道路铺装面积占比过大,植被覆盖率小,风险评估处于高风险等级;该市在鲁棒性、迅速性、冗余性及智慧性4方面均处于较高风险,发生内涝综合风险为Ⅲ级,即较高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城市安全治理及应对未来内涝灾害的发展规划有着良好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据调查,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2.57%,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到2030年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在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人口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防灾能力差的现象已逐渐显露,一旦遭受灾害侵袭,势必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影响。现如今,城市的孕灾环境正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城市不仅面临着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地面沉降、城市内涝、交通事故、公共卫生、火灾等多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辅助制定防涝治涝政策,以杭州市为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遥感影像、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城市内涝的风险评估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和承灾体易损性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数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城市内涝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杭州市主城区暴雨内涝灾害次高风险及高风险区占整个研究区域的3.36%,中风险区占14.80%,低风险及次低风险区占81.84%,其中,中风险及以上区域主要位于拱墅区、上城区、西湖区、滨江区,并且在临安区内呈现零星分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台风是产生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一种猛烈的风暴,每年都会因受到台风袭击而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靠近海边进行的港口工程施工,是易遭受台风袭击的作业,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防御措施。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在防台风工作中采取下列措施是可行的。 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台风的形成、发展、移动和消失都有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在防台风工作中,切不可有麻痹思想,宁可有准备而台风没有到来(中途消失或改变方向),不可无准备而在遭到台风袭击时措手不及。 二、做好台风季节前的防合风准备工作。 …  相似文献   

16.
冷绍池 《安全》1995,16(6):21-22
台风是一种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按照我国的习惯,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都叫做台风。我国沿海一带都有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而广东、福建、台湾三省台风登陆的次数最多,其影响还可深入到长江中下游等地区。 台风是沿海地区最大的自然灾害性天气之一,一年中发生台风的次数一般在15~40次,平均约30次左右,其中70%以上发生在7~10月间。台风时,它往往殃及入海河口段  相似文献   

17.
7月22日,强台风"灿都"以12级以上的风力,挟暴雨在广东吴川登陆,这是今年第二个登陆我国的台风。随着夏季的来临,又到了台风多发季节。今年的台风会比往年多吗?台风来袭时有没有应急避难场所可以接纳避难民众?参观世博会时突遇台风又该注意哪些事项呢?就上述问题,本刊编辑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李永平博士。  相似文献   

18.
正1.台风热带气旋根据其中心附近的风力大小可划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登陆我省的台风最早出现于6月中旬,最晚出现于10月上旬,登陆频数以7月—8月最多。影响我省的台风最早出现于4月下旬,最晚出现于12月上旬,主要集中在6—9月。台风作为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首,每年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我省地处东南沿海,濒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能力评估过程中评价信息模糊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出1种基于Z-numbers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方法。对城市内涝灾害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建立评价体系;针对群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确定性问题,采用语言术语集表达评价信息;提出基于Z-numbers最优最劣方法(ZBWM)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Z-numbers改进的交互式多指标决策方法(ZTODIM)计算备选方案的优势度;通过与传统决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其灵活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可对重庆、武汉、常德和萍乡4座城市的内涝灾害应急能力展开有效评价,为今后改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暴雨灾害发生后的风险预警能力,有效化解地铁内涝重大风险,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预警模型,分析提出协同预警响应需求。以暴雨导致城市地铁内涝事故为例,建立综合考虑暴雨及预警、地铁站系统结构、客流量、应急措施、事故后果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风险预警模型,分析预警信息对事故后果的影响,进而提出风险预警协同响应机制建设需求。研究结果表明:风险预警对提升地铁暴雨内涝事故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协同性具有显著影响,能够有效减小事故后果。研究结果可为建立重大灾害风险预警方法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