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是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乐于去做某件事物,有兴趣去做,才能做好这件事情。高中生物课内容繁杂,难度较大,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高中生物缺乏兴趣,导致生物成绩也比较难提高。如果学生对生物有了兴趣,生物课就会吸引学生,使他们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就一定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习作具体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走进生活,突破时空孩子天性好动,可以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是他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展丰富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学生不拘形式,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与收获,即"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意"。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在作文的教学中应该从什么方面着手呢?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一、培养学生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练习习作也是一样。学生如果有了习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3):236-237
<正>不少学生在两节作文课上,往往是冥思苦想了一个多小时,在最后三十分钟时脱离实际、生编硬套、胡编乱造,诸如自己的父母去世、自己身患重病等。这看似荒唐的事就时时发生在我们身边,更甚者有的小学满分作文也是这样"打造"出来的。身为语文教师,这实在是我们的悲哀啊!可是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呢?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写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正>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来源和原动力。俗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愿意学习、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何为兴趣呢?其实,很简单,具体来说,兴趣就是我们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并愿意投入精力去学习它、研究它。体育课也同样如此,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兴致盎然,就需要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兴趣。具体来说,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快乐作文的理念,就是激发孩子写作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写作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采用了快乐作文教学法,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断,现在我们教育教学中也依然十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尤其需要学生充满兴趣,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学好美术。本文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些方法,希望能为诸位同仁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断,现在我们教育教学中也依然十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尤其需要学生充满兴趣,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会学好美术。本文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些方法,希望能为诸位同仁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不断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以下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1.
所谓"小组合作循环日记"(以下简称"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共用一本日记本,从每周一到每周五,每天由一位同学完成一篇日记,循环往复,周周不间断。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写"小组合作循环日记",训练三年多来,效果甚佳,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了写作思路,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觉得难教的科目。不仅学生写起来难,就是很多教师拿它也没有办法。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取得好的结果了。所以,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写作,如何写出童年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就成了重中之重,当然这也就找到了解决"作文难"问题的突破口。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要想使学生在写作这片天地中切实得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真实"的写作教学思想,应是当务之急,不仅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内心,引发共鸣,而且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真实"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让学生写真话、言真情,它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往往重视指导、重视写作、重视修改而很少重视读者的作用。近年来,在习作教学中研究和实践了"五读递进"习作法,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产生共振共生的作用,促使儿童习作语言的发展。"五读递进"习作法:"一读纠偏""二读分享""三读引导""四读提升""五读共生",能充分发挥学生、老师的多元作用,使学生在习作之后自觉纠偏,乐于分享,接受建议,修改完善,真正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真实具体地记录下来,永久保存,使习作成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正>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如果作文能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内容,就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在指导《一次有趣的  相似文献   

17.
<正>文章千古事,经典的文学作品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但是,写好文章并非易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写作的艰辛,要写好文章,需要作者仔细地推敲琢磨。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品呢?笔者就电影《中世纪传奇》来谈谈如何让学生领会写作方法。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学生语言枯燥无味,教学时,他们呵欠连天,就盼着下课铃声的响起。鉴于此,我别出心裁,改变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看电影,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  相似文献   

18.
高中英语教学中写作训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综合版板块。可以说,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代表了其英语水平。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这一块的教学。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注意运用渗透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写作技法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限时写作的习惯,以保证学习成绩。为了提高习作的等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如结构布局的仿写、句式语言的仿写及写作思路的仿写等。本文从以上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农村学生普遍讨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是一个诱人的世界,农村作文教学有  相似文献   

20.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习作中常见的是要么说大话、空洞无物,要么无话可说,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自我",以"我"之见闻和"我"之想象,抒"我"心中情。这样方能达到作文的最高境界——言为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