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水管道厌氧发酵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发酵处理,比采用单一的好氧性方法处理节省动力,减少活性污泥的生成量,还可以制取沼气,是一种污水净化与污水中生物质能利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有些国家的城市污水厂一直是用有机废物作为生产沼气的主要来源。但城市人口集中,用水量大,一般污水浓度低而数量大,需要大容积处理装置,占地面积较多,且低  相似文献   

2.
滤布滤池系统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俊明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0):1361-1364
滤布滤池工艺是一种将过滤截留和沉淀集中在同一滤池内同步完成的高效水处理工艺。将该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中,通过絮凝剂的加入,具有同步去除TP和浊度的功能。研究了该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中的TP、浊度、TN和COD的去除效果及其运行规律。研究表明:采用氯化铁作为絮凝剂,在合适的药剂投加量下,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TP的去除率超过53%,浊度去除率超过32%。与传统的砂滤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和高程损失小等优点,是一种更为经济和简单的处理单元,适用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流程大多采用几种深度处理单元组合而成,由单个处理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来准确评价组合流程整体的处理效率对于工艺方案的确定和实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处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分布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水深度处理流程污染物去除效果的评价分析方法,并根据3种常用再生处理单元的实验结果,以总大肠菌群为例,评价了混凝沉淀过滤与生物活性炭和超滤联用处理流程对总大肠菌群的去除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这种评价分析方法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实现了对北京3个污水处理厂污水中12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快速、灵敏地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短链的全氟丁酸(PFBA)、全氟戊酸(PFPA)和全氟丁磺酸(PFBS)是主要污染物,其中出水中PFBs的质量浓度高达253 ng/L.污水生物处理后,出...  相似文献   

5.
采用砂滤-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以污水再生回用为目的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在臭氧消耗量5 mg/L,接触时间20 min,生物活性炭空床停留时间(EBCT)为20 min的条件下,出水浊度为1.5 NTU左右,色度接近0,UV254从0.162 cm-1降低到0.08 cm-1,DOC和CODMn分别从10.1 mg/L和12.8 mg/L降低到6 mg/L左右.由于对生物活性炭柱进行了曝气供氧,NH4 -N从40 mg/L降低到5 mg/L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级混凝-化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在混凝试验中确定了两级不同混凝剂的适宜投加量,并对自制混凝剂Inx进行了氧化再生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经两级混凝-化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城市污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且自制混凝剂Inx可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SCMT型自旋传质生物载体填料处理城市污水,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CMT型自旋传质生物载体填料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在停留时间为1.0 h,气水比为4∶1的情况下,反应器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理化性质特点,综述了其处理处置的目的和处理现状,以及污泥处理的常规方法和特点,并对目前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了慨述。  相似文献   

9.
蚯蚓处理污水污泥制取土壤改良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污水污泥和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30 d预堆肥处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爱胜蚓(Eisenia fetida)开展60 d蚯蚓处理实验,研究污水污泥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最终产品(蚯蚓粪)质量。结果表明,蚯蚓处理使污水污泥pH、有机碳(TOC)、C/N和病原菌含量显著降低,电导率(EC)升高,TN、TP、TK(总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升高26.8%~40.8%、26.7%~52.4%、25.9%~44.8%、43.0%~120.0%、88.6%~406.8%、38.2%~113.2%,发芽指数(GI)达到80%以上。由于基质分解矿化引起质量损失,使蚯蚓粪中重金属相对含量增加,但仍在土地改良允许范围内。蚯蚓放养密度和物料含水率及其交互作用对蚯蚓处理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处理污水污泥的最优工况为:放养密度2.5 kg/m2、含水率60%。堆肥-蚯蚓处理组合工艺可将污水污泥转化为无害的、有价值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纳米银的广泛使用,纳米银和重金属共同暴露的环境风险也逐渐增加.六价铬(Cr(Ⅵ))是污水处理厂主要存在的重金属之一,为了阐明纳米银和Cr(Ⅵ)的复合效应和环境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和Cr(Ⅵ)共同暴露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通过考察其对污水生物处理的复合影响,揭示二者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当纳米银≤1....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一些技术方法: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化学一生物联合絮凝强化一级处理。结合当前中国城市水污染控制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阐述了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城市污水强化处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国内外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中国城市污水的特点以及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需要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因此介绍了一种适合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自动升温好氧消化的新工艺。根据当前国内污泥处理的状况,提出的自动升温好氧消化工艺,是适合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多菌群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中,对反应器主反应区内水平中线及垂直中线上所布设取样点位的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污泥沉降比(SV30)及污泥容积指数(SVI)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LSS与MLVSS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污泥浓度总体呈现大小交替型分布;SV30与SVI在水平方向总体呈现出周边大、中心小的非对称分布,而在垂直方向由上到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分布趋势。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差异分布,对将反应器进水点分布在污泥浓度高值区域、污泥回流点布置在污泥浓度低值区域及出水点选定在污泥浓度较低且沉降性能较好区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反应器的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nano-SiO2与PAC复配使用强化混凝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nano-SiO2在水中的分散效果、nano-SiO2强化混凝的工艺条件及强化效果.实验表明,与常规PAC强化混凝相比,nano-SiO2强化混凝能有效提高城市污水的除污效果、改善矾花沉降性能、缩短沉淀时间、提高城市污水化学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抗冲击能力.同时投加nanoSiO2(25 mg/L)与PAC(75 mg/L)后,先快速搅拌(250r/min)2 min,然后慢速搅拌(60r/min)8 min,再沉淀3 min,出水COD、TP及浊度去除率分别为50.47%、79.84%和90.93%,较单独投加PAC(75 mg/L)分别提高28.43%、39.94%和62.18%.  相似文献   

16.
对单级和两级序批式反应器 (SBR)用于牛场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对其污水处理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与单级SBR相比 ,两级SBR处理系统可使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而获得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较好的出水水质 ,并可通过硝化过程实现氨氮的完全硝化。  相似文献   

17.
智能控制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智能控制的适用范围及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智能控制的3大主要分支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及专家控制系统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应用的最新动态进行了评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引入智能控制是一种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方法,国内在污水生物处理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国内的研究及应用还处在发展阶段,应当加强。最后对污水生物处理智能控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状况,介绍了三种典型的分散处理技术,并指出这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将成为未来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混凝-碳化污泥吸附对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经脱水、干化和碳化后所制得的碳化污泥,可通过三氯化铁混凝-碳化污泥吸附联合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仅使用碳化污泥吸附或单一采用三氯化铁絮凝剂混凝时的效果,出水各污染物指标可达到一级A标准(GB 18918-2002),其最佳投药量为三氯化铁15 mg/L,碳化污泥5 g/L。  相似文献   

20.
结合德阳某污水厂双沟交替(DE)氧化沟工艺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S/AMBBR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同样的低浓度城市污水,DE氧化沟工艺出水不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而S/AMBBR采用加碳源的后置脱氮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除总磷外)能够稳定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特别是对总氮的去除,DE氧化沟工艺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为19.2 mg·L~(-1),去除率仅为30%;而S/AMBBR工艺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为10.6 mg·L~(-1),去除率高达为64%。S/AMBBR工艺通过外加碳源的方式进行后置脱氮,其脱氮效果理想,解决了污水脱氮难的问题。另外,本工艺可以在原有构筑物的基础上完成提标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