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大气预测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结合影响大气扩散的主要因素,对大气污染预测软件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测试大气预测软件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完整的大气保护制度,更好地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并将其付诸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对造成大气污染,致使他人遭受损失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个方面。 (一)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大气法》的规定,造成危害和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大气法》规定的对违法者依法追究行政责任的惩罚措施,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 1、行政处罚:是指根据《大气法》的规定,由专门的国家行政机关(环保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铁道部门、渔业管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是我国第一部防治大气污染的专门法律。它的颁布,从根本上结束了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无法可依的状况,使防治大气污染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尚方宝剑”和有力武器。本文拟根据《大气法》的规定,结合环境监督管理的实践,重点介绍在目前贯彻实施《大气法》中亟需加强的几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保护规划》的考核节点。为了确保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达到预期目标,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以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人民政府3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2017年工作方案》)。汲取2016年冬季大气污染突出的教训,《2017年工作方案》多项措施直指冬季大气污染控制,可以说  相似文献   

6.
2016年上半年,外源性浮尘天气污染、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秸秆和垃圾焚烧、餐饮油烟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等内源性空气污染相互交织,导致广元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不高,环境空气质量下降。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解析分析,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实施多污染物协同管控、强化污染源源头防控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以期强化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法新期待     
正去年冬天,全国大范围的雾霾让公众对新《大气法》的实施充满了期待。新《大气法》实施之后,它能否"长出牙齿",守护蓝天呢?记者采访了社会各界人士,聆听他们对新《大气法》的实施有哪些希冀。共享研究数据,让更多的技术为治霾发力新《大气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对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环境报讯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日前在南京召开,研究讨论南京青奥会环境质量协作保障工作方案、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以及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受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委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出席会议并发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以来,相关省市围绕区域联防联控开展了不少工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十分严重。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并不十分突出。笔者分析了近几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时事     
<正>张高丽出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十次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7月31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十次会议并讲话。张高丽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理顺整合大气环境管理职责,探索建立跨地区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3—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大湾区城际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关联均呈现出较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②城际大气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各城市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③大湾区大气污染空间网络具有稳定性特征,PM2.5和SO2的空间溢出得到有效控制,而PM10和NO2的空间溢出具有长期稳定性。④珠海、佛山、惠州、中山在大湾区城际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⑤各城市在大气污染空间网络中存在明显的非均衡地位。  相似文献   

12.
GIS与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扩散模型与GIS整合是当前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行的解决路线,并指出了其主要发展方向。主张采用GIS二次开发工具和大气污染模型进行整合。详细介绍了开发“硫化氢应急专家系统”的工作中,解决二者整合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将GIS、大气模型与应急救援工作三者有机的整合,实现了GIS数据和应急数据的紧密结合及对硫化氢扩散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改善空气质量、早日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总结了美国和加拿大的跨境大气污染防控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特征下的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控需求和不足,从建立区域性权威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联合开展跨界科研、中长期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等方面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改善的策略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1~2010年都江堰市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都江堰市近10年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分析比较2008年地震前后空气污染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都江堰市的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较低(1  相似文献   

15.
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指示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苔藓是最敏感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之一,利用苔藓植物可以监测指示大气污染,识别污染源,揭示大气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反映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而评价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化。本文综述了苔藓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秦皇岛市在城市垃圾收集、压缩、运输、无害化处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环境卫生工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对不同季节、不同发生主体垃圾成份进行分析,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科学研究;开展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工作,防止对水、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以期把秦皇岛市真正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特别是大型公共场所的空气污染问题,以及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及发展情况,通过分析工程实例,提出了空气污染治理及净化技术应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成都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空气污染时,地面气象要素的搭配类型特征,基于成都地区2014~2016年多个逐日气象要素值(气温、气压、湿度等)和逐日AQI资料,对2014~2016年成都地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特征分析,并且通过TSI天气分型方法,并结合同期逐日空气质量资料探讨了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空气质量特征,主要结果为:(1)2014~2016年成都市总体空气质量夏秋季空气质量最佳,春季次之,冬季最差。(2)不同天气类型空气质量状况差异较大。春季3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夏季1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秋季3型容易出现轻度污染;冬季4型和5型天气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以上的空气污染状况。研究为成都地区空气污染气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空气污染预报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在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中进行的有益的探索,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治污成就主要体现在环境质量改善、优良天数增多、减排效果明显、发展环境优化、民心得到凝聚。兰州市突破性地摘掉大气污染的“黑帽子”,主要作法包括多管齐下、对症下药、源头管控、网格管理、疏堵结合、分类施策等。兰州治理大气污染的实践经验兰州市大力治污的经验,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20.
Quantifying the human health benefits of curbing air pollution in Shangha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mega-cities of Asia has caused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human health of its inhabitants through air pollution. However, averting these health damages by investing in clean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and measures can be expensive. Many cities do not have the capital to make such investments or may prefer to invest that capital elsewhere.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city of Shanghai, China, and perform an illustrative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Between 1995 and 2020 we expect that Shanghai will continue to grow rapidly. Increased demands for energy will cause increased use of fossil fuels and increased emissions of air pollutants. In this work, we examine emissions of particles smaller than 10 microm in diameter (PM10), which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inhalation health effects. We hypothesiz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echnology strategy for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after 2010 and a new industrial coal-use policy. The health benefits of pollution reduction are compared with the investment costs for the new strategi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benefit-to-cost ratio is in the range of 1-5 for the power-sector initiative and 2-15 for the industrial-sector initiative. Thus, there appear to be considerable net benefits for these strategies, which could be very large depending on the valuation of health effects in China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therefore provides economic grounds for supporting investments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developing cities like Shangha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