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异龙湖湖周的鱼塘排水水量进行估算,并在鱼塘排水前采集鱼塘水样进行监测分析,确定异龙湖湖周鱼塘的主要污染物浓度,计算异龙湖湖周鱼塘排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在对异龙湖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基底修复的基础上,根据湿地植物类群历史分布状况和生境适应性,筛选了适宜异龙湖的湿地植物物种、设计了群落配置方案,并在异龙湖西岸湖滨带构建了规模约40 hm~2的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构成的复合植被结构生态湿地工程示范,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为异龙湖600 hm~2退塘还湖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异龙湖实施了围湖造田运动,在湖滨带形成大量农田和连片的鱼塘群,鱼塘群垂直堤坝对湖滨带进行了强烈的切割,破坏了湖泊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使湖滨带原有的天然滩地大量消失,浅水区滩地生境条件急剧恶化,水生植被结构的连续性不复存在,鱼类栖息、索饵、产卵地丧失,湖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净能力下降,加上鱼塘排污,严重阻碍了异龙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该文介绍一种全新的湖滨带退塘还湖区挖塘堆岛基底修复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湖滨带39.33 hm2鱼塘群区域进行塘库系统构建、堆岛、滩地、坡地等地形地貌多样性改造基底修复工程示范,为湖滨带生态系统修复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湖滨湿地示范工程区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实施了围湖造田运动,在湖滨带形成大量农田和连片的鱼塘群,天然湖滨带湿地大量消失,湖滨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湖泊自净大幅下降,湖滨带生态、环保和景观三大功能丧失,湖泊水质逐年下降。该文介绍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的一种湖滨带退塘还湖区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方法,通过对湖滨带退塘还湖区鱼塘群地形地貌进行大规模整合改造,构建了规模约40 hm~2具有完善布水设施和水质净化功能的零电耗低成本塘库系统生态湿地工程示范,湿地污水处理规模5万m~3/d,湿地示范区对污染物COD、TP、TN去除率分别为70%、88%、84%,城河劣V污水经过湿地净化后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湿地对城河COD、TP、TN污染负荷年削减量分别为465t、9.8t和102t,湖滨湿地示范工程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育、入湖河流水质净化和景观美化三大功能,对改善异龙湖水质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人为破坏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目前湖水水质已超地面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呈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湖泊沼泽化程度加剧,水供需矛盾突出。论述了异龙湖退田还湖的必要性、退田还湖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生态建设规划方案。同时对退田还湖移民安置政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异龙湖基本情况,对异龙湖主要入湖河流(含湿地)进行现状监测,结果显示,按照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大水河入湖口、城河入湖口水质均不达标.若按《异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Ⅴ类水质目标评价,大水河入湖口水质达标,城河入湖口水质不达标.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水生植物在异龙湖水体净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异龙湖历年的水质变化及湖泊水生植被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利用生态工程治理异龙湖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治理方向。在水污染外源得到控制后,湖泊健康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关键在于优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水质净化作用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天然湖泊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犹如9颗明珠镶嵌在云岭高原,点缀着七彩云南,滋润着万物生灵.  相似文献   

9.
异龙湖退田还湖应按因地制宜、分期分类实施、适度退耕还湖、恢复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调蓄能力的方针,从生态建设、移民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作好规划,并在流域的法规政策和具体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异龙湖7条主要入湖河道城河、城南河、城北河、大水河、大沙河、渔村河、龙港河的截污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异龙湖水污染防治现状:水质持续改善、湖容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初步恢复。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水质污染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滇池、洱海、程海、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泸沽湖、杞麓湖、异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的水环境质量和治理成效,是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正在实施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双龙湖2002年监测表明属劣Ⅴ类水体,水质严重恶化,2003年对双龙湖水环境进行了治理,治理采取生态措施、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综合治理前后水体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科学评估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笔者引入模糊数学概念,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客观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双龙湖水体在治理前属于Ⅴ类水质,隶属度达到90%,主要污染物为磷;双龙湖在治理后水体水质满足并优于Ⅳ类标准。Ⅳ类及以上。隶属度达到97%。年季水质动态稳定在Ⅲ类和Ⅳ类之间,敏感性因子为氮和磷。双龙湖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应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计算分析污染因子隶属度、权重系数和模糊综合指数来评价水体水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与保护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云南9个高原湖泊中,滇池、杞麓湖、异龙湖富营养化最严重,洱海、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所受污染较轻、泸沽湖和程海水质量好。湖泊污染治理,应以面源控制为重点,继续抓好点源治理,重视内源治理。  相似文献   

15.
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再经土地处理进入异龙湖,能大幅度削减排入异龙湖的污染量,对改善和恢复异龙湖水质和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有较好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历史资料和观测数据对异龙湖近20年来的营养盐和水生生态系统变化进行了分析。近20年来异龙湖营养盐含量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营养盐含量波动较大并可明显分为三个时期,导致异龙湖营养盐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异龙湖的水生生态系统呈现明显的退化趋势,自1950年代以来,藻类的优势种由硅藻转变为蓝藻,浮游动物种类由近170种减少为4种,底栖动物由13种减少为2种,水生植物由种类繁多转变为基本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7.
“异龙湖流域环境保护与总体规划”对经过预选的拟议措施进行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多目标参与评价分析,依据多目标参与评价的综合指数进行排序,优选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清单,最后,利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最终选定措施对异龙湖水质改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异龙湖淡水藻类共4门36种,其中包括蓝藻门11种,绿藻门17种,裸藻门1种,硅藻门7种。水体藻类密度极高,在200×104~450×104cell/L间。其中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优势种,形成水华,为水华藻种。水华藻拟柱胞藻藻细胞密度与p H值呈正相关关系,可能与其在繁殖生长中会分泌生物碱,使水体p H值升高有关。异龙湖水体藻类密度空间分布呈西部较高,东部较低的特征,主要受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使用条件价值法对异龙湖湿地公园经济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游客对景区门票、垂钓、游船和餐饮4大项的最大支付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异龙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收益预期可达1762.5万元。  相似文献   

20.
石屏县依照《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湖管理条例》,取缔慢龙湖网箱养鱼,围栏建筑,强化环境管理使异龙湖水质逐步好转。表明健全管理机制,依法强化管理是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项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