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任何科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与社会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间,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社会需要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因而逐渐产生了自然资源数量耗减、质量退化和环境生态失调等种种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讨论。资源经济学就是人们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经济课题。资源经济的考察研究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资  相似文献   

2.
尹红 《环保科技》2002,8(2):39-43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贵州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 ,特提出贵州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包括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规、政策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促进贵州旅游事业的发展 ;加强监督管理 ,深化改革 ,增强经济活力 ;增加投入 ,加强旅游设施的基础建设 ,改善旅游环境 )。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生产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这世纪之交关头,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现状和资源科学的发展前景,从而管好、用好和保护好资源,已经成为世纪末最为强劲的呼...  相似文献   

4.
贵州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是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贵州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特提出贵州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包括: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规、政策,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促进贵州旅游事业的发展;加强监督管理,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增加投入,加强旅游设施的基础建设,改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5.
1概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利用的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在我国正在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也随着环境保护科学的发展及其石油勘探开发建设的发展而得到逐步深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环境立法的加强,在资源保护、综合利用、合理开发上,形成了矿产资源、土地保护等一系列法规,总体来说,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的环境保护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开始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对…  相似文献   

6.
2001年,国务院发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正式提出以“三区”为重点,全面推进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从根本上遏制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要点包括:第一,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重点是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利用和科学恢复;第二,对生态良好地区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主要通过批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市、生态省的建设,开展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积极引导,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使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得到有效保护;第三,对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主要是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防止重要自然资源开发时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重大破坏,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有利与有害的影响,简述了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要点与主要内容,并论证了它在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可行性、旅游规划的优化制定及旅游业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将将资源节约的理念应用到生态环境中已经成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以及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分析,资源节约的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我国生态保护以及环境建设中,帮助人们提高对能源利用和资源的开发,有效避免对环境和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相伴产生了大量的矿山环境问题。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顾后果,引发了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现状以及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完善制度,努力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是云南省投资最大的跨世纪工程。为把该区域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谋求流域整体开发的最佳效益,课题组从研究人类经济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环境条件对经济开发的制约入手,把整个流域看作一个大的人类──环境──经济系统,应用遥感技术和最新遥感信息源,在采用系统工程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原则、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测、开放性原则和分解协调原则,确定了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据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分析了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发展趋势,制订了流域的环境保护对策与治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资源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空间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借鉴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和原理,提出了煤炭资源势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了煤炭资源相对势、煤炭资源潜力势以及煤炭资源-经济势的计算方法,导出了其计算公式,借助GIS技术,实际计算了我国78个主要煤矿区的3种煤炭资源势,并以煤炭资源-经济势为例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势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初步提出了煤炭资源势的一些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若尔盖高原沼泽生态环境及其合理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隅,西临巴颜喀拉山,东抵岷山,北起西倾山,南至邛崃山,是一块完整的丘状高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之一。本文所述的范围包括若尔盖、红原、阿坝和玛曲等四县,流域上属黄河水系,泥炭沼泽面积达4600余km2。其中若尔盖和红原两县的泥炭沼泽,在60年代曾做过调查,70年代,地质部门在水文勘探中也曾对这里的泥炭沼泽有所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本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1982年起,我们在横断山沼泽泥炭调查中,又对上述四个县连续进行了四年泥炭沼泽考察。本文是这次考察总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垃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是技术进步与变异的产物,技术进步在产生经济翻番和垃圾翻番的同时,使垃圾成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本文从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垃圾资源基本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与方向,提出了我国垃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创建健康、清洁、富裕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及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黑河流域及绿洲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动态分布差异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并就其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对策与方法等,试图有所创新和发展。研究显示,本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理念更新、人口合理调控和水的适度高效利用,并在生态系统维系及环境整治上,理性地面对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穿山甲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文对世界上穿山甲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其资源价值、价格和国内外贸易情况作了一般性的介绍,重点论述了我国穿山甲的资源现状、资源濒危原因及应采取的保护对策。指出:我国现有穿山甲资源量估计仅为50000~100000头,资源数量已大为下降,然而年需求量却高达200000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造成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是利用过度、栖息地破坏、外来种入侵、穿山甲遗传性能衰竭。建议采取以就地保护为主的对策,建立穿山甲自然保护区,同时积极开展穿山甲人工驯养,加强药用穿山甲代用品的研究,以减轻对野生资源的捕捉压力,解决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为迁地保护作前期准备。还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穿山甲离体保护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于自然资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认为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确立自然资源价值观是解决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对策。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又是一种资产财富,应树立资源资产观念,建立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产权管理,实行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对资源使用部门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中应实行产业化,对自然资源应进行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些问题都是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中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湿地资源被大力开发利用,逐渐面临面积减少、功能衰退和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的困境.本文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类型湿地的成功经验,为国内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划分湿地功能区;保护湿地生物资源;实施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探索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新思路;适当开发利用泥炭资源;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强化湿地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区内既有巨大的开发任务,又有严重的环境整治问题,它们都需要大量的供水。该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贫乏,供需矛盾尖锐。针对地区水资源特征及需水特点,本文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节水与开发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措施,确保水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50年来,在工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湿地大面积缩小以及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量水而行、适水发展,节约与高效并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