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复垦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4%,1995年我国原煤产量已达12.92亿t,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造成土地挖损和压占,使矿区大量耕地、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加剧,矿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安定造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全省累计已探明煤炭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1994年,山西煤炭产量达3.26亿t,占全国煤炭产量的四分之一还多,煤炭  相似文献   

3.
本溪矿区是有八十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是我国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矿区为国家生产煤炭1.3亿t,为国家上缴利润1.08亿元,同时还为陕西、四川等煤炭生产基地输送了大批技术骨干力量,支援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社会  相似文献   

4.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与能源基金会联合发布的《煤炭环境外部成本核算及内部化方案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煤炭环境外部成本巨大,2010年总成本为5555.4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环保支出的2.3倍。其中,大气污染造成人体健康损失和矿区职工健康损失最大,2010年这两项共计3051亿元,占总环境外部成本的55%。  相似文献   

5.
鸡西矿务局有70多年开采历史,是国家重点煤炭基地。目前,全局共有12个煤矿,21对正规矿井,有职工20.5万人,1990年生产原煤1851t,居东煤公司之首,列全国统配煤矿第2位。近年来我局在发展煤炭生产的同时积极做好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使矿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矿区集中供热率已达到了46%,矸石发电17.3亿度,矿区生活煤气化8000户,绿化面积5.52万m~2,1991年被鸡西市政府命名为“环境保护先进集体”,并经东煤公司检查验收晋升为环境保护二级企业。  相似文献   

6.
(一)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截至1983年末,全国预测煤炭储量为32万亿吨,垂深1000米以内的探明储量为7700亿吨,但是,地理分布不均,80%的探明量在北方,10%在西南,江南八省只有2%。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山西、黑龙江东部、内蒙东三盟,鲁西南、苏北、两淮、豫西、黔西北等大型煤炭基地。1983年我国一次能源(煤、油、气、水电)总产量为7.126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原煤占71.6%。198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3%左右。现在,我国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5%的化工原料、85%的城市民用燃料,都是由煤炭提供的。目前,我国煤炭缺口达2000多万吨。据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是我国南方的富煤省,预测总储量在700亿t以上,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为232亿t,居全国第八位。在探明的煤炭储量中褐煤占65.5%,且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绝大部分适宜露天开采,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本文结合我省某煤矿排土场的实际情况,就排土场的复垦及生态工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煤炭的开发必然引起地表塌陷、地物破坏和矸石山占地等污染,坑口电站和各类工厂还严重污染矿区大气、水源和景貌。统括地说,矿区环境污染可分为大气污染、地表特征破坏、水源污染和工作环境的恶化。矿区的煤矿、电厂及各类工厂构成矿区的主要污染源。它们均以不同方式污染环境(如表一)。据八四年调查开采一万吨煤炭平均要塌陷0.14万立方米。而仅八三年一年,全国就抛出约1亿吨井工矿煤矸石,剥离约6亿吨露天矿岩土。显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产量不断  相似文献   

9.
潞安矿务局是一个以生产煤炭为主,洗煤、机制、发电、水泥、化工和林业等多种经营,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至今已有69年开采史和39年建局史。目前,全局共有职工2.7万余人,5对生产矿井及5座洗煤厂,年实际生产能力达1400万t,年洗选能力达1060万t。全局拥有固定资产30亿元,是我国煤炭工业第一个现代化矿区,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  相似文献   

10.
信息集锦     
煤电运持续紧张矛盾有望进一步缓解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21.1亿t,发电量达到2.4万亿KW.h, 分别增长7.9%和12%。全国港口和主要用户煤炭库存显著回升,达到了合理水平,市场煤炭价格总体稳定;各地拉闸限电条次大幅度减少。铁路、交通制约状况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目前年产8.5亿t,每年递增0.6亿t。但是采煤引起地表塌陷,使大量土地遭到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成为矿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平均每采万吨煤约塌陷土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1990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76.2%,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是大气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矿区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因煤炭的开采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生产居民生活中燃煤所造成的。多年来,对矿区环境问题多注重在矿井水排放、选煤水排放、矸石  相似文献   

13.
煤炭是我国工业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构成的72%。1985年全国煤炭产量8亿多吨,预计到本世纪末煤炭产量将达到12亿吨以上。煤炭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地表塌陷是具有明显行业特点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关于这方面的预测研究起步较晚,某些评价方法尚在探索阶段。1984—1985年我们在进行大同四台沟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时,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了中国18个部门的能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耗系数的变动规律,对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29.5亿t(标准煤),等于1990年的299%,1995年的229%;煤炭消费最为26亿t,石油消费量为4.1亿t,天然气消费量为1420亿m~3,水电6400亿kW·h;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3左右;CO_2排放量为17.50亿t(碳当量)。  相似文献   

15.
开发和建设西南能源基地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和建设西南能源基地在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和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西南地区的煤炭集中分布在川、滇、黔接壤地区,保有储量占全国的 8.9%,位居第二。而水能蕴藏量2.9亿多kW,占全国的42%,可开发利用量1.9亿多kW,占全国的51%,年发电量1.03万亿度,占全国的54%,加上西藏,水能蕴藏年发电量约占全国的70%。煤炭工业在全国已有较大发展,已初步建成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两淮煤炭基地等等。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较快,核电工业正在起步和发展。但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蕴藏量相比,还很不相称。全国水能资源利用率只有4-5%,西南地区按发电量计算,仅占水电可开发总量的1.3%。因此,在当前我国能源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发西南能源基地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能源环境保护》1995,9(1):53-54
淮南市煤电总公司新集矿区,位于淮南煤田南缘中段,地跨凤台、颖上两县,总面积133Km~2,煤炭地质储量26亿t。规划开发新集、花家湖、八里塘、连塘李、罗园五对现代化矿井和矸石电厂、选煤厂、发电厂、热电厂、化工厂等企业。矿区先期开发的第一对矿井—新集煤矿,设计年产90万t。1989年12月动工,1993年7月1日投入生产,整个工程建设仅用了三年六个月,比设计工期提前三年建成,并使用了综采机组,配套综掘机,使矿井的机械化程度达100%。投产第一年产煤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泥窑处置城市工业废弃物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项目的研究开发背景、主要意义、项目水平、应用范围 1.1开发背景 目前全国工业废弃物的年产生量已经超过10亿t,2005年全国的工业废物产生总量达到13.4亿t,历年累计的堆场面积已经超过0.1万km^2.工业废弃物的处理率约为50%.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1.5亿t,200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粪便的年总产生量达到1.85亿t,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0%,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能源政策是以煤为主,形成了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据统计,全国现有工业锅炉27.4万台(其中2t/h以下的锅炉12.6万台),总产汽量约47万蒸t,年耗煤2.3亿t,约占全国原煤产量三分之一,锅炉实际平均热效率仅50~60%。而且,城市中的工业锅炉逐年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世界粗钢产量在11.294亿t,比上年增长5.9%,我国全年粗钢产量首次突破3亿t大关,达3.4396亿t,约占全球粗钢产量的30%。生铁和成品钢材产量也将达3.304亿t和3.7亿t,如今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20.
矸石山治理与开发显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志俊 《能源环境保护》2001,15(1):64-64,58
古交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发展和腾飞,但留下遗憾的是环境污染。古交矿区国有煤矿和地方煤矿年产原煤15 Mt,其中约有2%的煤矸石排放。几年来,已堆积成一座座大小不等的矸石山。为防治煤矸石山自燃,国有五个煤矿和选煤厂均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但仍有矸石山白燃现象。东曲矿选煤厂对矸石山治理与开发有自己的特色,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