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保证全球气候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公平分配有限的碳排放空间,是全球气候治理与气候谈判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权的公平分配不仅涉及到环境问题,更关系到它们的发展权益与成本。在对"气候公平"理论的主流观点、碳排放权分配的若干"公平原则"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外典型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的梳理和剖析,探讨了"气候公平"从"祖父原则"到"人均公平"、从"人均公平"到"人均累计公平"、从"人均累计公平"到兼顾"人均累计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从"生产型排放公平"到"消费型排放公平"、从"排放公平"到"发展公平"的发展方向,并从碳排放权公平分配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保证未来全球气候安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碳排放、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三赢"。  相似文献   

2.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13,(6):4-5
国际动态联合国2013年首轮气候谈判举行联合国2013年首轮气候谈判日前在德国波恩闭幕。5天会期中,与会各方就定于2020年生效的气候变化新协议及2020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等议题交换意见,但未达成具体成果。目前,各方均接受新协议应适用《公约》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对这些原则如何在新协议中适用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PPP交通项目的超额收益和相应成本的基础上,将主体公平关切行为引入超额收益分配研究,并在分配过程中采用讨价还价的谈判模型,通过建模仿真对双方均具有公平关切行为、仅一方具有公平关切行为3种情景进行了模拟,分别对不同情境下收益分配系数的谈判可行域、谈判结果、项目净收益、双方净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仅一方具有公平关切行为,谈判结果向具有公平关切行为的一方倾斜;当双方均具有公平关切行为,适度的公平关切更有利于谈判成功,且谈判结果向有利于主体的方向发展,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收益,但双方过度的公平关切,不利于社会利益与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排污权与碳排放权系包含关系,对碳排放权属性的定位主要集中在许可证论、用益物权论以及环境权论三个方面。通过对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公平问题的必要性分析,探析初始分配效率、分配模式的内在缺陷和行政权介入对初始分配公平的影响。从加强制度衔接、确定总量目标、主体资格审查和提高监测技术等方面予以完善,以实现初始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与碳排放权系包含关系,对碳排放权属性的定位主要集中在许可证论、用益物权论以及环境权论三个方面。通过对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公平问题的必要性分析,探析初始分配效率、分配模式的内在缺陷和行政权介入对初始分配公平的影响。从加强制度衔接、确定总量目标、主体资格审查和提高监测技术等方面予以完善,以实现初始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贸易中的内涵CO2排放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关注的热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品中的内涵CO2排放是导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显著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凸现"国外消费,国内污染"的典型特征;美、日、欧盟等OECD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主要集中区;非OECD中的亚洲国家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内涵CO2净排放的次集中区.据此提出: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应当考虑国际贸易导致的内涵碳排放;②中国出口产品的消费国应对中国的碳排放增长负有一定的责任;③构建消费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更能体现出减排的公平性;④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措施.这一研究为重新界定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充分争取公平性提供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吴宇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1):162-168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为达成此目标,固体废物治理领域也需要积极作出响应。固体废物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固体废物的处置。不同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有着不同的碳排放结果,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置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都远大于循环利用的方式。应以固体废物领域碳排放统一核算制度为基石,从推进政策实施和立法修改等的多个层面上去因应。立法面向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乃至编纂中的“环境法典”都应当围绕减碳模式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改进和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制度建设面向上,以固体废物碳排放强制核算法律制度建设为主,通过碳排放强制核算制度规范相关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并深度挖掘固体废物处置的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很可能通过积极地推广其气候变化新政,谋取后京都谈判的领导地位,在减排目标、经济手段等方面对中国施压。对此,采取主动是中国最好的策略:强调减排成果,提出中国未来的减排政策与行动方案;尝试能源税与碳税,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当交易市场与交易制度成熟后,从税收方式转为碳排放交易。  相似文献   

9.
要闻     
正中美达成减排协议11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美国首次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刷新美国之前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17%。中国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中美分别是全球最大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因而对全球减排至关重要。(观察者网)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超总面积40%从农业部获悉,目前,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  相似文献   

10.
田慧芳  杜国辉 《绿叶》2011,(11):25-31
贸易和环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社会福利。由于市场失灵和政策失误,导致种种贸易和环境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低碳"正在演变为未来新的贸易壁垒,以碳关税为代表的绿色壁垒很可能成为新贸易的摩擦点,必须明确碳排放权是一种主权,要在国际谈判中充分争取自己的权益,主动制定规则,最大限度地争取和维护我国产业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1.
观点     
《绿叶》2013,(4):116-117
治理雾霾不会是免费的午餐.但”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治理污染的成本不能在政府、石油企业以及消费者之间得到公平的分配,如果公务车不能与私家车一视同仁.如果有车族只想着自己的便宜和方便,如果“两桶油”可以享受垄断的超额红利而逃避其环境与社会责任.那么最后的公平就只能尴尬地体现在雾霾面前的"人人平等"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方兴未艾。我国作为一个能耗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立起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能源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给全球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测算碳排放总量并分析相关效应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工作。分析了湖南省历年碳排放结构和总量变化特征,根据土地承载与碳排放的对应关系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强度与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湖南省碳排放持续增加且增速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承载碳排放最多的用地类型。因此,湖南省应着重从产业结构优化、推广新能源、创新农业科技等方面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1月18日,波恩气候变化大会闭幕。大会通过了名为"斐济实施动力"的一系列成果,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平衡的谈判文案,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组织方式,通过了加速2020年前行动的一系列安排,为《巴黎协定》如期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6月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虽然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美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其退出无疑为气候谈判带来不确定性,但在法国、澳大利亚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中国、南非等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推动下,波恩气候变化大会仍在多方面取得了成果,这是此次波恩气候大会最大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交易是推动碳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为提高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与运营,生态环境部加快了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法治化的步伐。然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用碳排放额度来解释碳排放权,直接影响了学界对碳排放权的性质定位。碳排放权和碳排放配额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中所发挥的功能并不相同,有必要确立“权额分立”的理念对碳排放权的性质进行重新检视。在“权额分立”理念下,剥离碳排放配额的碳排放权仅作为一种行政许可权存在,碳排放配额则具有物权性质,两者互不影响。作为行政许可权的碳排放权不具有可交易性,因此,在规范文件中以“碳排放交易”取代“碳排放权交易”较为稳妥;另在碳排放权的概念界定中也应当与碳排放配额相区分。  相似文献   

16.
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旨在保护地球动植物免遭受日益增大的绝种的威胁。这项有争议的公约是两年多谈判的结果,其要点如下: 其阐明的目标是保护和持续不断地利用世界生物资源,并寻求公平地分享利用生物资源的好处。公约要求签字国作出保证,拟定实现第一个目标的国家保护计划。必须对潜在的具有破坏性的工程——如公路和大坝——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公约对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获得用于保护环境的技术和利用其资源规定了行为准则,但是,细节将留待以后谈判确定。同时,现有专利和国际产权仍将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7.
区域碳排放核算是衡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借鉴IPCC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碳排放、碳汇及碳补偿率测算的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论为:①1989—2008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28941.44万t,整体呈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16%;②就碳排放构成而言,煤炭消费的碳排放量构成了河南省碳排放的主体,占碳排放总量的91%;③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而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就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而言,平顶山碳排放量最大,开封市、漯河市和周口市碳排放相对较低;⑤林业碳汇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远远不足以补偿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碳补偿率由14%下降到不足8%。  相似文献   

18.
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代表的碳关税政策将冲击我国工业产品出口贸易。本研究运用双边贸易隐含排放分析模型测算了我国40种工业产品的出口贸易额、经济增加值和隐含碳排放,进而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了碳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我国工业产品出口贸易额和增加值分别为22 486.0亿欧元和17 658.0亿欧元,并隐含了18.1亿t碳排放。我国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机电、化学品、家具、服装等制造业终端产品,出口较少的产品主要包括多类金属矿石和化石燃料。我国工业产品的碳排放强度为0.6 ~ 7.5kg碳/欧元,有90%类别的产品碳排放强度高于发达国家。当欧盟、所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所有贸易伙伴分别对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征收碳关税时,我国每年分别要缴纳112.4亿、480.5亿和1123.0亿欧元碳关税,贸易经济收益将分别下降0.6%、2.7%和6.4%。对此,我国亟须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着力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能力、完善全国碳定价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防范外贸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提高碳排放绩效是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碳排放现状,运用IPCC推荐碳排放计算方法测算了2005—2014年各市碳排放量,将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研究框架,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探索性地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各市碳排放绩效,最后从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碳排放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随机前沿分析法(SFA)下山东省各市碳排放绩效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规模效率被高估是山东省总体碳排放无效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智能能源网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完善资源开发及能源转化的重点科研攻关课题。以煤基低碳能源转化为例,提出基于智能能源网的资源开发模式。该模式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传统的对原生资源低效和掠夺式的开发方式,提高从原生资源到能源商品整个过程的资源转化效率,在极大程度上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碳排放污染。其市场匹配模式应以政府作为引导主体,按市场化所处的不同阶段积极施行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