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环保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首要问题。近几年来国家发起了城市空气洁净计划、生态环境旅游年、参加APEC大气环境进程计划以及环境标志认证项目等,其根本目的就是唤起大众对环境的关注,并采取措施逐步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提出“绿色奥运、环保奥运、科技奥运”,及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中国的环境问题得到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玉胜 《环境教育》2013,(12):16-16
呼吸空气是每个人不可须臾离开的生命必需,保持其新鲜洁净是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人人有责”不等于“人人买单”。  相似文献   

3.
在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的中国版图上,辽河虽没有一泻千军的长江之气魄,也没有风情万种的漓江之神韵,但它是东北地区南部的一条大河,流域内的3000万人民和工农业生产与之息息相关。但是,辽河被污染了‘满目疮伤、浊浪涛涛。1996年,国家把辽河列为“九五”期间“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8月19日,国务院环委会在沈阳召开“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吹响了辽河水污染治理的进军号。会上.本刊记者走访了流域内的内蒙占、吉林、辽宁等三省区领导和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就辽河水污染现状、成因、治理措施和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还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不要内容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于,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才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显姓嫩’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这一思想已为全党所接受·作为标准·其判断对象也已不仅仅限于改革开放事业或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在论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狭义是指公民享有良好生存环境的权利。广义是指国家、法人、公民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狭义环境权最早是1970年1月美国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的。该法第101条C项规定,“联邦议会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享有健康性的环境”。据此,美国许多州修改了宪法,明确规定了环境权。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卜明确规定每个人都享有“促进健康的环境权”,并将环境规定为人类共同享有的福利,将环境权规定为基本人权。1969年6月,日本通过的《日本环境宣言》规定:一切国民均享有保持健康·提高福利,以及在舒适环境下…  相似文献   

6.
《绿叶》2003,(Z1)
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会长邱纯甫日前表示,顺应全球环保潮流的要求,我国要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以应对各国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和检疫检验规则的挑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包装产业发展战略座谈会上,邱纯甫指出,发展绿色包装是世界包装业的大趋势。我国要加快建立绿色包装工业体系,让包装“绿”起来。第一,发展绿色包装材料,即环境性能好,对环境和人身不造成危害,可回收利用或易降解的包装材料。第二,推行清洁生产。包装产品在医药、食品、饮料等领域大量应用,涉及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包装行业要按照《清洁生产法》的要求,施行清洁生产管理。第三,实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第四,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进程。在包装行业大力推广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包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卿勇 《绿叶》2010,(1):126-130
主流精英或明或暗地憧憬“美国梦”:私有化+美国生活方式+“普世价值”+三权分立。中华民族的复兴在逐梦中开辟?很遗憾.为了维持自己的“最繁荣”、“最强大”.中国无论以什么方式“崛起”,美国都会认为是对其利益的挑战。那个为美国安排了一切的“上帝”.并没有给中国同等的机会.原先没有.今后也不会有。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趁早抛弃虚幻的“美国梦”.眼光收回到自己的基点,奋斗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8.
“弱水三千,惟取一瓢饮”;“大厦千间,惟眠六尺”。我们的生活在温饱之后,当求健康舒适,精神内涵丰富,不应追求奢侈。什么宴席、什么时装、什么豪宅、什么汽车……人,应当把握自己。我看过这样的报道:美国洛克菲勒住宾馆要的是廉价房间,经理人员告诉他:“你儿子住的是最好房间。”他说:“我儿子有一个有钱的爸爸,但我没有。”  相似文献   

9.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1):31-31
张力军强调了推进全国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清洁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未来15年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改变“两高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实施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0.
《绿色视野》2012,(9):14-16
6月28日,2012年江淮“环保世纪行”正式启动。今年的江淮环保世纪行以“关注饮水安全,保障群众健康”为主题,聚焦淮河流域饮水安全,将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有效结合,形成监督合力,促进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次活动对宿州、蚌埠、淮南、六安四个沿淮城市进行集中“巡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郭峰.十多年前,他是在中国内地第一个举办流行音乐个人作品演唱会的音乐人。十多年后.从北京“永远的郭峰”到“我为申奥万里歌”全国巡演,太多的奇迹由他带来,太多的音乐因他而震撼。  相似文献   

12.
孟范例 《环境教育》2008,(6):I0001-I0001
2008,注定是不平凡、不平静的一年。说其不平凡,是因为百年奥运即将首次在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华夏神州举行,百年奥运,百年祈盼,百年梦圆;说其不平静,也还是因为奥运即将在北京召开,如此盛会让中国太露脸。同时,更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午陕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力日盛,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师范先行。幼儿师范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工作“母机”,加强幼儿师范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其正确的环境教育观念和生态道德、探索环境科学的意识与能力,提升其开展幼儿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能力不但为社会输送合格的21世纪公民,而且还能提高幼儿环境教育的质量从而对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中国》环境研究组运用系统动态学模型并结合其它方法,经过方案比较选优,选定我国主要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的环境保护投资为国民总收入的1.5%左右。尽管这个结果可能不太精确,但它是第一次给了我们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一个比较全面的量的概念,使大家心中有了“数”,这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要提出1.5%,这种提法是否科学?这是许多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1.5%的比例适合我国的国情,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历史教训看,应当适当增加环保投资。过去30多年,我国环境欠帐大  相似文献   

15.
2000年6月,国家建材局史哲民司长和中国建陶协会丁卫东会长到四川威远白塔集团考察后,致信白塔翁航琛总裁,信中说:“通过对白塔集团的参观和考察,我看到了国有企业的希望和前途。”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建陶企业,白塔集团生产的“白塔牌”瓷砖成为了西部建陶工业中的第一块名牌。 翁航琛常常对员工讲:“企业要健康持久发展,只有观念不断更新,才有希望;企业要寻求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引发一场革命,然后整合企业各种资源,科学地发展。” 观念的更新来自居安思危,来自对市场前瞻性的思考。在白塔,人们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9月25日至27日亚洲第一大展览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将举办“中国(广州)国际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展会的主题是“节能、环保、发展”,展会的口号是“节约能源,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环保,使用节能环保产品”。  相似文献   

17.
《四川环境》2006,25(3):I0003
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66年,位于距成都市80余公里的资阳市,是中国最大的重载货运内燃机车和调车机车研制基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研制的骨干企业,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八大产品链重点企业,资阳市实施“中国西部车城”战略的龙头企业,公司先后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认证。在川内享有“十里车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泽雅 《环境教育》2005,(8):42-43
杨欣,上世纪60年代出生摄影师,中国最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会长。被国内媒体誉为“保护长江第一人”.曾获得“200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曲晴 《环境教育》2007,(1):23-25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开元之年。“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没有完成。在2006年4月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减少10%。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普通公民越来越关注其生存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热心于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环境管理,本文简要论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一、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一项宪法权利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赋予了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宪法权利,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规定,一切公民都有权监督和检举违反环保法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