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在崛起过程中的中国,面临着市场范围、资源瓶颈、资本积累三大根本性因素的限制。历史上,欧美国家通过战争与殖民解决了这些限制。今天,欧美式的现代化思路正在把人类引向绝路,更加可怕的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向他们学,死得可能更快更难看。在国际关系囚徒困境的现实背景下,要最大限度地解决中国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渡性的方案只能是:对内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整合内部阶层,对外不断拓展自己的利益边界!至于更长远的未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相似文献   

2.
顾海兵 《绿叶》2010,(4):50-57
国家是公民的联合体.公民利益就是国家利益,要明确对任何一个人的利益的侵害都是对国家利益的侵害。拿环保来说.首先要弄清保护谁的环境,谁是环境的主人?环保在中国并不缺乏动力,那就是老百姓。什么地方能建垃圾焚烧厂官员说了算,老百姓丧失了权利.责任也就丧失了。人大代表缺位.是包括环保在内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要害。释放环保乃至整个社会动力的关键是:把人大代表做实,人民代表要真正代表人民。  相似文献   

3.
陆学艺 《绿叶》2010,(1):156-159
中国经济拉美化的坎儿已经过了.目前每年有七八百万人从社会底层流动到中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再保持20年不是问题。但为什么大家吃饱饭、有衣穿、有钱花,还有意见?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不合理,由此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就社会发展规律来说.经济建设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社会建设。今后30年.重点就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3.客观条件和机会的限制 由于客观条件和机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学校里环境教育发展的条件是完备的。例如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像开放课程和综合课程只能在少数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实验性的尝试。更多的教师因为教学资源的限制.不能提供给学生认识自然与体验自然的机会。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可能有较多的机会与校外的有关机构合作。一方面是师生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围绕位于首都近郊的美军基地横田机场产生噪音问题,政府与驻日美军司令部首次达成了有关限制飞行时间的共识.其内容规定:除紧急情况外,从夜晚十时至翌日六时期间为停飞时间,至于夜间的起降训练(NLP),也要尽可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1993年11月8日,东京最高法院接受了关于噪音的第三次诉讼调解方案,长期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夜间飞行问题向着根本改善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同当地居民之间尽管还存在着意见分歧,但1993年12月3目的调解正在靠近,期望能实现和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尽早地给居民们“归还宁静夜晚”的要求一个答复。…  相似文献   

6.
陈华 《绿叶》2010,(9):33-37
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和谐联系起来思考.中国自古有之。着眼于人,立足于人.从人出发的环境保护理念.才是人与环境关系理顺之始.这远比视环境保护为人对自然妥协的观念.要先进得多。立法最终为了“立人”,而此过程在诸多利益博弈前.却注定了艰难。  相似文献   

7.
白韫雯  陈冀俍  李莉娜 《绿叶》2012,(12):30-36
中欧共同且最大的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迅速推广努力实现全球气候保护目标。建立有序竞争,需求强劲的全球光伏市场符合这一利益。而中欧光伏贸易摩擦不仅对处于全球不同分工的光伏产业链都具有严重的破坏力,并且严重影响了欧盟和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互信与好感,对于全球气候治理非常不利,这一问题须通过综合性的方式从制度上进行理性回应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徐友渔 《绿叶》2010,(1):104-108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它的大多数人不能生活在对未来完全无法预期的状态下。要让人们对未来有信心.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办.有规可循。作为第一步.中国短期内可以期望的是一个低调的法治社会.有公正的法律和执法公正的司法机关来解决各种矛盾。未来中国政府与百姓之间.要转向和谐的契约关系:老百姓有效地监督官员.官员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既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统筹经济发展与气候环境保护,更要立足从基本国情和实际出发,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打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限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塑造负责任大国  相似文献   

10.
胡鞍钢 《绿叶》2010,(1):48-54
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怎样实现这种现代化?在上百年的曲折探索中.邓小平的贡献最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要素综合和三步走战略。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最大设想就是创新和实现绿色现代化.同样也要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不仅要实现全民小康社会.还要使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第二步.到2030年.提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争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到2005年的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CO2排放量大幅下降.与世界同步,达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当中国真正实现了绿色现代化.那就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2004,(11):81-81
企业的成长与人具有某种相似性,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历阵痛,反过来说.一个企业在阵痛中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就能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2.
梁晓声 《绿叶》2010,(1):109-112
活在当下却说从前好的中国人.不会很多。说现在好的中国人.当是最多的吧?只要一直生活在中国.并稍微客观一点。期盼将来的.是真正的爱国者——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人,城市平民.中小知识分子和仍没被腐败收买的高级知识分子。而希望中国永远“现在化”的,是演戏的爱国者——现在之中国财富的最轻松容易的占有者.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攫取者。一个比“现在”现代起来的中国的将来是不可阻挡的——以现代理念对现在实行“修正主义”.不断挣脱“现在化”的羁绊。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形态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占领文明形态高地,不仅可以使中国在发展模式转型上迈出一大步,更可以使中国在文明复兴上迈出关键性一步。  相似文献   

14.
王周 《环境教育》2009,(3):30-3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能否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1):26-26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环境和经济利益而附加的贸易条件和限制措施。它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  相似文献   

16.
樊纲 《绿叶》2010,(1):96-100
现在我们面临很多腐败问题,这与经济转轨有密切联系.是因为没有把公权力私有化.而不是因为搞了市场经济。现在有人想再回到政府大包大揽的计划体制,这实际上是在走老路.最终的结果一定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中国还没有建成市场经济,现体制中还有许多由于旧体制没有改革造成的效率损失。中国的改革远没有结束.通过缩减政府支出、深化产权改革,推进金融国际化.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增长源泉。  相似文献   

17.
田慧芳  杜国辉 《绿叶》2012,(12):62-67
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出口结构,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道。低碳转型需要通过政策、技术进步以及资金来实现。我国低碳转型首先面临两大瓶颈——技术瓶颈和资金瓶颈。因此低碳转型需要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提高低碳技术的溢出效应:同时搭建多元化融资平台,解决资金难题,更要兼顾现实国情,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8.
甘绍平 《绿叶》2013,(12):32-36
转基因是涉及到大家切身利益的问题.能不能做、怎样做,应经过更加广泛的民主讨论。既要考虑对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后代人的选择空间和权利,又要考虑会不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从而在利益和不伤害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同时,建构和保持一种动态的决策过程,让时间来沉淀一些最好的结果。而是否食用转基因产品,则要尊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每个人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建 《绿叶》2010,(5):74-78
中国人口多、石油资源少,无法依赖世界资源完成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转变。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要供各国消费,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比其他国家大得多。这种全球分工结构导致中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有更强烈的迫切性。大国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把能源问题纳入国家未来总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做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安排,从现在开始为长远铺路。  相似文献   

20.
厉无畏 《绿叶》2010,(1):33-38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绿色经济的范围最广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两个分支,三者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一国发展绿色经济.很难;中国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和世界技术。在中国的绿色实践中,由于政策、市场不配套,以及观念、效益、规模、技术的制约.出现了“政府热、企业民众冷”。“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绿色发展?除了人的消费观念要低碳化外,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要有突破,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