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消防安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锂电池产业链生产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锂电池产业链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促进该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安全是保障电动汽车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本文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电动汽车锂电池火灾的特点和类型,阐明了锂电池火灾的处置原则、灭火策略。电动汽车是我国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能源结构改革,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火灾事故,如"4·26"深圳五洲龙A10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用于锂电池火灾方面的灭火剂,总结近年来应用在锂电池火灾方面的灭火剂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灭火剂的优缺点,并针对锂电池储能系统火灾扑救的难点及锂电池火灾特性,提出抑制锂电池储能电站火灾的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固体灭火剂对抑制锂电池热失控几乎没有效果;气体灭火剂的灭火效率较差,降温效果有限,且灭火后锂电池容易发生复燃;水基灭火剂的降温、灭火效果明显,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细水雾灭火系统降低了水的用量,在其中添加添加剂还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强灭火效果,但也有研究表明喷头压力在6MPa以上时才能有效灭火。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了解锂电池火灾灭火技术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针对锂电池火灾的灭火实验研究,基于锂电池火灾的特点,从灭火效果、冷却效果和毒性危害等方面分析各类灭火剂对锂电池火灾的适用性,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灭火剂的冷却能力是抑制锂电池内部链式分解反应,进而阻止锂电池复燃和热失控传播的关键因素。未来研究应更贴近实际工程应用,从灭火效率、冷却能力、毒性影响和有无不良抑制作用等角度综合评估灭火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其乐木格  李文洁 《安全》2005,26(5):4-7,15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锂电池生产企业存在金属锂火灾的风险,锂火灾是一种特殊的D类火灾,与钠、镁等金属D类火灾有明显差异,如果扑救时所选用的灭火剂和扑救方法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针对锂火灾的特性,给出了锂电池生产企业的D类火灾扑救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大,在滥用或受外界环境影响时,易产生热失控行为,引发火灾甚至爆炸。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化成分容工序的电池充放电引发的火灾事故较为频繁。为有效处置化成分容工序中的火灾事故,研究设计了N-1230气体自动灭火系统。通过模拟预测分析,在喷嘴喷射5 s时间,保护区内灭火剂喷放量4.2 kg,其浓度达到设计灭火浓度16%。同时,灭火试验验证,该系统成功在10 s内明显压制明火。该系统具有快速响应、防误喷、经济环保等优点,可有效压制初期锂电池火灾,可靠控制火势扩大。  相似文献   

8.
锂电池航空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锂电池航空安全运输水平,根据锂电池航空运输的事故资料、运输方式和运输规定的相关要求,识别锂电池在航空运输安全中的风险因素,并结合“人-机-环-管”理论,建立锂电池航空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到权重确定中的客观性和差异性等问题,结合部分统计结果并使用权值因子判断法得出了各指标风险性大小,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被动安全相结合的思路,针对目前车载锂电池包热失控主动监测与预防措施存在的不足,开发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锂电池箱盖系统。通过燃烧试验测出单块三元锂电池及其主要组件的燃烧特性,得到相应的温度及热释放速率曲线;以此为基础,确定箱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火灾探测模块及灭火模块进行选型和设计;最后,结合Semenov热失控原理、传热学理论及GB50084—2017的设计要求,验证箱盖系统应用在某电动车锂电池箱中的灭火效果。结果表明:该箱盖系统能有效监测并扑灭锂电池包早期局部火灾,并持续冷却降温,防止火灾复燃,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针对锂电池火灾所适用的细水雾添加剂的最佳浓度,利用自主搭建平台进行7种不同浓度的常用添加剂抑制锂电池火灾实验,对温度变化趋势、最高温度以及最大冷却速率3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浓度逐渐增加,对锂电池火灾的抑制效果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降低,峰值即为最佳添加浓度。对于物理添加剂而言,抑制效果较好的是季铵盐型碳氟阳离子氟表面活性剂,最佳添加浓度为0.16%;化学添加剂中效果较好是尿素,最佳添加浓度为0.32%。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动力锂电池使用安全问题,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提升动力锂电池火灾预警响应效率与速度,降低误报率,需要基于STM32系统设计出动力锂电池火灾报警装置,并且使用至少四种传感设备从不用角度详细探测电池运转环境,结合电池预警实际情况,选择出一种适合系统运行的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降本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锂电池制造企业的火灾形势日趋严峻。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防火制度、火灾高风险区管控、消防设施器材管理、人员能力等因素的消防安全评估体系。在实践中,该体系加强了锂电企业的消防管理基础,实现了0火灾、消防系统0漏报、消防水0中断的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3.
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物质,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易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重大事故。处置液化石油气泄漏及火灾事故是安全监管部门经常遇到的情况,因此,认真研究和正确掌握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及火灾扑救及战术措施,是安全监管各级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万明 《劳动保护》2012,(11):91-93
油品运输码头装卸的原油、成品油等化学品由于具有易燃、易爆和易蒸发的特性,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为降低消防安全隐患,除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外,政府监管部门应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细水雾添加剂抑制锂电池火灾最佳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针对锂电池火灾所适用的细水雾添加剂的最佳浓度,利用自主搭建平台进行7种不同浓度的常用添加剂抑制锂电池火灾实验,对温度变化趋势、最高温度以及最大冷却速率3个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浓度逐渐增加,对锂电池火灾的抑制效果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降低,峰值即为最佳添加浓度。对于物理添加剂而言,抑制效果较好的是季铵盐型碳氟阳离子氟表面活性剂,最佳添加浓度为0.16%;化学添加剂中效果较好是尿素,最佳添加浓度为0.32%。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发展迅速,据工信部统计,2019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2700万辆。目前,仅上海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近五年年均上牌量为120万辆左右,电动自行车经营商户3100余家。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火灾风险和事故隐患。近几年锂电池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火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锂电池的火灾危险性,对不同数量磷酸铁锂电池组火灾时的电池表面温度、火焰形态、火焰温度、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损率以及可燃气体体积分数等燃烧特性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铁锂电池组的热失控温度约200~300℃,呈现集中燃烧,气相火焰温度可达1 100℃;磷酸铁锂电池组电池数量增加,喷射火焰出现的次数增多,热释放速率峰值相应出现;电池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随电池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变化,放热量与电池数量的1. 28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正一、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处置内容包括有限空间认识,有限空间伤害,进入有限空间的条件,有限空间事故的科学救援等。二、火灾事故的自救逃生内容包括火灾发生条件,火灾隐患识别,遇到火灾如何逃生,烧烫伤现场处置等。三、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目前生产安全事故防控与应急处置过程的科学化、可视化,从典型生产安全事故场景的构成以及事故演化过程分析入手,基于目前主流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分析与对比,讨论相关典型场景构建的业务需求、技术路线与关键实现方法,并以某危化品运输槽罐车运输途中火灾爆炸事故场景的构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安全领域其他典型事故场景的三维可视化实现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及其火灾成因、火灾特点,从其事故特点、处置危险性等方面出发,探讨新能源汽车的灭火救援处置方法,包括正确侦查、风险评估、现场管控、实施灭火、注意事项等。通过相关阐述,促进和帮助灭火救援人员提高处置成功率和最大限度保护人员安全,并积极探索新能源汽车火灾扑救的规范性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