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典型城镇街尘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街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介质,其携带的污染物在城镇化过程中对河网地区的水环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初步探讨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典型街尘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以杭嘉湖平原河网地区饮用水水源河流上游典型小城镇的街尘为研究对象,对工业区、交通干道、旧居区、新居区和商业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15个采样点进行街尘样品采集和粒径分级,测试街尘的密度、有机质含量以及16种U.S.EPA优控PAHs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粒径为<63、63~125、125~250和250~900μm街尘中总多环芳烃(∑PAH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61、5835、4660和2909μg·kg-1,粒径越小,PAHs含量越高,其生态风险越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街尘中PAHs的含量顺序依次为:工业区>交通干道>旧居区>新居区>商业区.街尘中PAHs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街尘粒径越小,有机质和PAHs的相关性越强.源解析结果表明,街尘中的PAHs多为燃烧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深圳市农林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分菜地、果园、林地和荒地等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共采集了52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其重金属Cu、Pb、Zn、Cd、Cr和Ni全量,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了6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评价结果显示,部分土壤样点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Cd的污染最为严重,Cu的污染最轻;不同用地类型下的污染等级不同,荒地处于尚清洁(警戒限)水平,菜地和林地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果园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全市农用地土壤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渔用废电池被大量丢弃在海洋中的现象,分别开展了废电池中主要重金属离子溶出特性试验和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海洋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20的40L海水中自然浸泡状态下(45节电池),松下一号锌锰废电池溶出液中铅、镉、汞溶出浓度不断增加,但溶出速率较慢.单节电池在第6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08μg、0.52μg和0.60μg,溶出率分别为0.004%、0.018%和1.263%;第21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8.76μg、6.38μg和1.02μg,溶出率分别为0.057%、0.224%和2.147%.一节废电池中铅、镉和汞总量在1L海水中全部溶出后浓度分别可达到50445μg·L-1、2850μg·L-1和47.5μg·L-1,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1009倍、570倍和95倍.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废电池浸出液混合浓度中铅、镉和汞浓度分别为3.39μg·L-1、0.64μg·L-1和0.76μg·L-1时(45节电池40L海水浸泡60d),对黑鲷、脊尾白虾和缢蛏的96h半致死浓度值分别为溶出液混合浓度的5.13%、4.87%和6.71%,废电池浸出液中各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毒性具有非常强的协同作用.在鱼、虾、贝三类受试生物中,贝类对废电池溶出液毒性的耐受能力最强,鱼类次之,虾类最弱.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与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关系研究进展(Research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Soil)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最主要的环境演变驱动因子之一.为明晰LUCC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从场地、县域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LUCC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和覆被类型/格局是控制土壤重金属空间积累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覆被可以直接吸纳或吸附重金属,亦能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活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直至污染.此外,论文阐明了LUCC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规避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市中心城区街道灰尘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四种功能区的街道灰尘样品,并过筛分成<97 μm和<63 μm两种粒径. 使用沸水浴王水消解法和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对街尘样品中硒的总量及赋存形态进行测定,分析了两种粒径下各功能区硒的分布特征,并运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AC)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两种粒径街尘中总硒平均含量分别为0.373 mg·kg−1和0.530 mg·kg−1,粒径<97 μm街尘中各功能区硒平均含量基本相当,粒径<63 μm街尘中教育区域和居住区域硒平均含量更高. 相较于粒径<97 μm的街尘,在粒径<63 μm的街尘中,弱酸提取态硒和可还原态硒的比例均有上升,可氧化态硒占比有所下降. 硒在成都市中心城区街尘中主要为低生态风险,但存在中等生态风险地区,并且粒径< 63 μm比< 97 μm生态风险更大,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天津城市道路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城市道路灰尘重金属为研究对象,按照环线分布将天津市中心城区划分为内环以内、内环-中环、中环以外3个区域,总共设置93个采样点。对表层灰尘进行采样收集,预处理后测定样品的理化性质,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道路灰尘中重金属Cd、Cr、Cu、Ni和Pb的含量,进而分析天津市道路灰尘重金属的含量水平,运用ArcGIS软件中的地统计分析方法内插得出其空间分布特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判析重金属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灰尘颗粒粒径表现为双峰,主峰对应粒径较小,且为非正态分布,大量小粒径颗粒的存在使重金属含量增高;市区和各环区有机质变异系数较大,道路灰尘中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因而人为因素影响广泛;市区道路灰尘中重金属 Cd、Cr、Cu、Ni 和 Pb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99、121.41、100.62、43.35和61.48 mg·kg-1,分别为天津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1.00倍、1.44倍、3.49倍、1.30倍和2.93倍;Cd、Cr和Cu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Ni和Pb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Pb-有机质(P<0.05), Cu-Ni(P<0.01)和Cr-Cu(P<0.05)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人为因素的积累贡献率为33.050%,自然因素的积累贡献率为57.315%,因此得出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交通尾气排放和工业污染为天津道路灰尘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且以多因子复合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降雨对城市道路灰尘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分别在两次降雨前后于贵阳市主城区主干道20个十字路口处采集灰尘样品,分析As、Cd、Cu、Ni、Pb、Zn等6种重金属含量,研究降雨前后城市道路灰尘重金属含量动态变化及粒级载荷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降雨前/后灰尘As、Cd、Cu、Ni、Pb、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41/9.51、0.637/0.675、141/129、24.7/25.4、67.7/69.2、276/346 mg·kg-1,灰尘Cu含量雨前高于雨后,灰尘Zn含量雨后明显高于雨前,且倾向于向粗粒级中富集;2)雨后灰尘粗粒级质量百分比增加,细粒级质量百分比降低,降雨后重金属在粗粒级灰尘中的载荷增加;3)降雨对道路灰尘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与灰尘粒级组成有关.不同降雨过程对道路灰尘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可能存在些许差异. 相似文献
8.
宝鸡城市街尘、土壤及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形态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宝鸡城市街尘、土壤及河流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街尘、土壤及河流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和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在街尘中Cu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余态形式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形式存在,Zn和Cd主要以乙酸可提取态形式存在,Mn、Fe、Co、Ni和Cr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街道地表物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施为光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8(3):25-29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74km^2研究区域21个采样点100天连续采样获得的地表物样品进行分析测主式,获得36个元素的含量情况,其中非金属元素3个,金属元素33个,除Ti,P为地壳的次要元素外,其余均为微量元素。本文着重对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粒径分级含量及重金属累积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宝鸡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宝鸡市工业区、交通区和商业区等不同功能区所采集的街尘样品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灰尘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Pb、Cu、Zn、Cr、Co、Ni、Mn、V这10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陕西土壤背景值,其中Hg、Pb平均含量分别为陕西土壤背景值的37倍和20倍.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灰尘中1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汽车排放对城市街尘中锑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生态风险,选择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二的成都市中心城区街尘为研究对象,采用沸水浴王水加热法和改进的BCR法对4个功能区两个粒径(<97 μm和<63 μm)的样品分别进行总量消解及形态提取,以HG-AFS进行锑的测定并计算各自的含量,再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其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粒径<97 μm和<63 μm的街尘中,总锑含量介于1.221—9.589 mg·kg-1之间,均超出成都市浅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和中国A层土壤背景值;4个功能区锑平均含量大小为交通区>商业区>居民区>教育区. 4个形态中,锑残渣态平均含量占比最高,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次之,可氧化态最低;粒径更小的街尘中弱酸提取态占比相对较大,说明小粒径街尘锑的生物可利用性更高. 地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法计算结果均表明,交通区锑污染最为严重;风险评价编码法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均处于低生态风险,但有一些采样点逼近中等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发现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Pb、Zn、Cu、Cr、Cd和Ni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16.63 mg/kg、906.29 mg/kg2、35.89 mg/kg1、62.59 mg/kg1、.58 mg/kg和92.19 mg/kg,同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均处于较高的积累水平。公园灰尘重金属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内外环线之间公园灰尘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内环线内公园;通过分析判定公园灰尘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可能主要源于交通和工业造成的污染。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来评价上海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状况,发现单种重金属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表现为:Cd>Pb>Cu>Ni>Zn>Cr;公园灰尘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所调查的公园中,63.6%的公园灰尘重金属生态危害达到极高水平,29.5%的公园达到高水平,6.8%的公园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