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生存不要毁灭──务工农民的安全警钟急待敲响特约通讯员张昕,施友弟,孙兆贤喜剧讲故事,悲剧讲事故,生活就是故事和事故的接力赛。故事摔倒了,就会出事故。(一)下面讲给大家些摔倒了的故事。──1993年元月25日,人们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中。宝丰县铁路货...  相似文献   

2.
“‘老北京’带你游胡同了——”走在后海夹道的路上,你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操着地道京腔的车夫骑着三轮车,跟后座上的游客讲着北京老胡同的故事。看着跟现代建筑造型迥异的胡同,就可以感受到老北京浓浓的文化味,一个灯笼,一声铃铛,一条小巷,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铁路部门有很多朋友,经常在闲暇之余品茗聊天,每一次的话题总是不由自主地从列车上的故事聊到人生百态。是啊,每天,东西南北中陌生的人聚在一起,车厢里就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就会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多彩多姿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感想颇多。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后,总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的时候,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让我马上就想到了习惯性违章,它让我们看到了习惯性违章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感想颇多。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后,总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的时候,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让我马上就想到了习惯性违章,它让我们看到了习惯性违章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文化之旅     
《现代职业安全》2006,(2):83-83
七百多年前,元朝大都城修建完毕.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宏伟的北京城的基本格局。但是,就在元都刚剐建立不久.它便经历了一场鲜为人知的“火烧”危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危机,最后又如何化险为夷?走进“史海寻踪”.《大都惊梦》将向您讲述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7.
两个月前,当一位同事看到我那篇关于小镇女警的故事时,曾半开玩笑地说,啥时你也写写咱这小镇的交管民警呀?其实,关于交管股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我早已想用笔作个记录。因为我深知,今天他们所带给我的感动或许很快就将成为明天的回忆;而明天关于这些往事的回忆又可能只是一抹云烟消失在我人生的长河中。所以,当我用心灵感受着他们的酸甜苦辣时,也希望能用笔刻画我所知道的关于他们的故事……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年轻而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位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有人见此就提醒老人。老人则不慌不忙地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不用担心蟹子会爬出来。因为蟹子都想争先恐后爬出来,结果有的蟹刚爬高一点,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到头来谁也跑不掉……”  相似文献   

9.
阿丹 《安防科技》2008,(7):28-29
大案往往发生在世界名城,所以排名世界十大传奇盗案之首的神秘失窃案发生在法国里维埃拉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座城市曾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新探案>故事的发生地,这位世界最著名的侦探就是在这里演绎了一段10万英镑的盗窃大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廊桥拾忆     
1995年,电影《廊桥遗梦》无疑是一部十分引人注目的影片。该片以其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同,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影片之一。《廊桥遗梦》的故事不知道感动过多少人,包括中国的观众们。在被拍成影片之前,其小说就在中国广为畅销,并出现了“廊桥热”,进而引发了一场对中国廊桥及其历史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感想颇多.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后,总将剃刀随手插在冬瓜上.后来在给老和尚剃头的时候,也将剃刀随手插在了老和尚的头上.这个故事让我马上就想到了习惯性违章,它让我们看到了习惯性违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想起自己的驾驶经历,虽然没出大问题,但有惊无险的故事却也不少。这些故事,对于车友来说,或许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狼来了”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屡屡高呼“狼来了”、以撒谎为乐趣的顽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生产安全中,我们常常也用来比喻不重视安全生产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狼来了”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造成120万人死亡、2.5亿人受伤;我国200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6万起,造成136340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一位矿工朋友小李的真实故事,听起来有点幽默。同时,也给人一种启迪,下面就讲给大家听听吧。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读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回家时,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盲人火冒三丈:"你明知道我看不见,让我点灯笼照路,这不是在嘲笑我嘛?"亲戚说:"你点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撞到你,这样你就安全了。"故事虽短,却耐人寻味,让笔者有了些许想法。文中的"盲人"让我想到了安全生产中那些对安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段时间,笔者曾经坚持每个工作日晚上在微信群里讲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与安全有关,其中最喜欢的故事是"管仲与马"。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天,齐桓公向他的大臣管仲夸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管仲说:"马车不错。"齐桓公接着说:"不但马车不错,我这马车夫驾马的技能也是齐国最好的。"管仲听了后就问马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马车夫,那你驾马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呢?"马车夫说:"我驾马车的经验就是要让每一匹马都竭尽所能地去跑,如  相似文献   

17.
两个月前,当一位同事看到我那篇关于小镇女警的故事时,曾半开玩笑地说。啥时你也写写咱这小镇的交管民警呀?其实,关于交管股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我早己想用笔作个记录。因为我深知,今天他们所带给我的感动或许很快就将成为明天的回忆:而明天关于这些往事的回忆又可能只是一抹云烟消失在我人生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18.
时下乘坐出租汽车美其名日:“打的”,而过去叫“包车”。说到这里我就想起自个在三明读书时“打的”和儿时与父亲包车的故事。 1977年,我在三明师范读书。一日周末,于三明郊区同学家晚宴之后,已是满天暮色,一街灯火,公共汽车也不知去哪儿了,无迹可寻;无可奈何,只好“打的”。相送的同学,面对街口一辆时髦的“桑塔那”大“的”,执意要为我打之,被我百般劝阻,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19.
骑车去拉萨     
《安全与健康》2012,(22):26
"有梦想,就不要放弃",这句话,在自行车运动发烧友宋建华身上,无疑是最好的诠释。10月29日,当宋建华骑自行车进藏的故事见诸报端后,网络"神"一般地迅速传播着他"坚持就是胜利"的骑行故事。的确,坚持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值得发扬,更值得传播。"生命不熄,运动不止",现今社会,需要是就是这种精神,这种毅力。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段交警和肇事嫌疑人之间斗智斗勇却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在福州市鼓楼交巡警大队内,故事的主人公是该队案调中队中队长蓝国祚。以下是他口述的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