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合理的产业环境政策取决于对烟气监测器以及短暂的可见与不可见排放的连续或定期采样和分析。为查明潜在污染状况、验证污染控制设备的最佳性能,进行达标考核、以及通告当地社区和相应管理层次的工业组织,均需进行排放源检测。有各种不同的仪器技术和方法可用来采集烟道和排气管内烟气流的代表性概率单位。这些技术均需专业人员参加。目前也有广泛接受的国际规范与标准,描述了采样技术与设备必须满足的要求。对于很多排放源的经常性监督来说,半定量技术也已证明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被动式甲醛监测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制的被动式甲醛监测器,以20%二乙醇胺处理过的玻璃棉为吸收介质,并用多聚甲醛在恒温下分解生成甲醛的方法,制备ppb到ppm级的甲醛气源,然后用AHMT比色法测定监测器收集的甲醛量。监测器能准确测定120ppb(取样7d)到20ppm(取样8h)的甲醛,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于16%,平均采样速度为5.0ml/min。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分离筛选得到的甲醇降解菌固定在颗粒活性炭上,组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反应系统,研究该反应系统处理轻度污染含甲醇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和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轻度污染含甲醇放心水的方法明显好于3种树脂和单纯活性炭吸附处理,反应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是水力负荷0.84-0.77m^3(m^2.h),停留时间57-62min,pH7-8,温度20℃-30℃,溶解氧是去除甲醇的主要限制因子,甲醇含量为11.3-23.1mg/L时,去除率大90%,出水CODcr小于12mg/L。此外还研究了生物活性炭生物膜的一些特点,并分析了运行中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准确测定植物中水杨酸的含量是深入研究其重要作用和抗病机理的必要前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植物中内源水杨酸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不同的检测结果,发现荧光监测器灵敏度更高,是紫外检测器的15倍.论文同时比较了使水杨酸与其他组分很好分离的液相色谱条件,结果表明,pH5.5的乙酸钠:甲醇(9:1,V/V)的流动相效果最好.用该方法测得的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3%,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论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野生型和水杨酸突变体两种类型为供试材料,对其体内水杨酸进行了提取测定,检测结果发现野生型体内的水杨酸的含量大约是水杨酸突变体的9倍,与文献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氟化物在蚕桑生态系统循环过程中的监测方法,总结了几年来的研究结果:大气氟浓度与桑叶氟含量的相关关系;桑叶氟含量与产茧量的相关关系:氟污染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氟污染对茧丝质量的影响;氟化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途径。本文还提出了氟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神木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  王力  和文祥  王梅  易小波 《生态环境》2011,(8):1343-1347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高等植物对甲醇的释放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月琴  易现峰 《生态环境》2006,15(6):1258-1263
植物可向大气中释放一种挥发性的有机气体——甲醇,同时对这种气体可加以利用。在详细阐述甲醇的产生、释放和可能的代谢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喷施牡丹叶片,测定其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作用有较大改善:光合速率明显提高,气孔导度增加,叶内CO2浓度也有一定幅度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qN和NPQ)以及电子传递速率(ETR)发生较大改变;Fm/Fo,Fv/Fo和ΦPSII的下降可能与甲醇对牡丹叶片的双向效应(促进性和毒性)有关,这取决于喷施的浓度、次数和时间。初步的结果显示:甲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同时,并没有伴随光合效率和机能的改善和提高。期间的气孔导度和胞内CO2浓度的提高以及非辐射能耗散(qN和NPQ)和光呼吸的降低可能是牡丹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已被我国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的DBP污染对黑土呼吸、微生物量以及黑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BP污染处理的黑土呼吸速率和微生物量碳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微生物氮在DBP污染过程中呈"降低-升高-降低"波动性变化;微生物磷与DBP污染浓度呈显著负相关;DBP对黑土多酚氧化酶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对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在DBP污染过程中脲酶呈现被激活状态;黑土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均受到DBP污染的显著抑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DBP污染浓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由此可推断,DBP污染改变了黑土呼吸、微生物量和酶学活性的代谢特征,进而有可能影响了黑土的生态系统功能,威胁到黑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Ⅲ)在甲醇中的光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Ⅲ)在甲醇中的光解作用。以氮气和氧气作饱和气体时,灭幼脲(Ⅲ)在甲醇中的光化学反应均表现为一级动力学形式,其速率常数分别为0.118h~(-1)和0.129h~(-1);当光强为0.50和0.62cal/cm~2·min时,其半衰期分别为5.37和4.42h;灭幼脲(Ⅲ)在甲醇中光解的主要产物包括:邻氯苯甲酰胺,N-苯基氨基甲酸甲酯,N-(对氯苯基)氨基甲酸甲酯以及对氯苯基脲等。本文还对灭幼脲(Ⅲ)在甲醇中的光化学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由罗讷河流域流入法国地中海的水流情况。为了对付罗讷河水的污染,以及这种污染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广泛影响,已制定了一项“罗讷行动计划”,该项计划的目标是定量地确定该河流对海洋的污染有多大影响,并且衡量为消除该流域污染而进行的努力有多大效果。 除了监测对这里环境的污染以外,还施加了法律上的压力并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在“工业污染问题常设秘书处”的赞助下,在福斯湾—贝尔泻湖地区范围内检查了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2.
燃用甲醇燃料的发动机尾气排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主要报导了在二冲程、四冲程汽油机及柴油机上燃用甲醇-汽油混合燃料、M_(100)甲醇燃料的发动机尾气排放方面所做的研究,并与燃用汽油、柴油的尾气排放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无论是甲醇-汽油混合燃料,还是M_(100)甲醇燃料尾气排放,都较汽油、柴油尾气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应用甲醇燃料对改善环境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甲醇催化膜电极继续进行了研究。在原有的铂-铑催化膜电极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铂钯(10—100%Pd)体系;铂铑(15—45%Rh)体系;以及铂-钯加贱金属体系。分别考查了催化膜电极的灵敏度、响应时间、干扰性能;并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多种物理分析方法对催化膜电极表面状态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响应曲线的动力学过程,甲醇在电极上的氧化反应是属于一级动力学响应。据此筛选出较合适的甲醇催化膜电极。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为供试植物,山西工矿区生黄土为供试土壤,进行了土壤中二氧化硫(SO2)与多环芳烃(PAHs)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率及小麦幼苗株高、根伸长和地下生物量影响的研究,以期考察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对SO2与PAHs单一及复合污染均不敏感;SO2和PAHs单一污染时,小麦幼苗的株高与根伸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低浓度SO2或PAHs处理对小麦生长起促进作用,高浓度则为抑制作用;小麦幼苗株高与S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954,P<0.05),但与PAHs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SO2与PAHs复合污染条件下,对小麦幼苗株高或根伸长的联合作用多体现为协同作用,在低浓度情况下(SO2<500mg·kg-1)表现为协同促进;当SO2达到500~1000mg·kg-1时,对小麦幼苗株高或根伸长的联合作用均体现为协同抑制。SO2和PAHs单一污染时,小麦幼苗地下生物量与SO2、PAHs浓度均为显著负相关(rPAHs=-0.953,rSO2=-0.916,P<0.05);复合污染条件下,在SO2浓度为10mg·kg-1时,对地下生物量的联合作用多体现协同促进作用;而在SO2浓度为1000mg·kg-1,PAHs为50~100mg·kg-1时,对地下生物量的联合作用均体现为协同抑制作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SO2与PAHs复合污染条件下,小麦幼苗株高、根伸长都受到了SO2及PAHs的共同影响,而SO2是影响小麦幼苗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物降解处理石油化工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处理石油化工废水的活性污泥和长期被对苯二甲酸粉尘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61株好氧细菌,其中部份菌株能降解醋酸、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甲醇、苯酚,苯乙烯和丙酮。对降解前4种有机物的最适宜条件,各选一代表菌株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所试菌株能分别在4,10及14h内将甲醇(50mg/l)、醋酸(2500mg/l),对苯二甲酸(200mg/l)100%降解,而乙二醇(200mg/l)在18h也能降解70%以上。使用混合菌株对石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5L发酵罐)运转试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微分脉冲极谱法研究了背景电流、底液pH值、肼用量、脉冲电压振幅、扫描速度和氧化甲醇的条件等对测定大气中甲醛、甲醇含量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甲醛的峰电位为-1.03V(相对于Ag/AgCl电极),检测下限为10ppb;甲醇的检测下限为80ppb。用本法测定了北京化工实验厂大气中甲醛和甲醇的含量,其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可能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及群落结构.但这种影响随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污染物类型而异.采集了江苏南部某市金属冶炼产业区周边重金属污染的稻田和未明显污染稻田的表土样品,分析了重金属复合污染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PLFA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下稻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商比未明显污染的土壤显著降低(约20%);PLFA分析显示,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细菌和真菌PLFA的变化幅度达到30%以上,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脂肪酸比值升高,而真菌/细菌的比例降低了约70%.这种改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土壤中C、N等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这有待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应用脂肪酸甲酯淋洗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煤气厂土壤等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困难的现实,采用易生物降解的新型淋洗剂脂肪酸甲酯淋洗修复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同时进行了以甲醇、植物油(大豆油)作为淋洗剂的淋洗实验,比较不同淋洗剂的淋洗效果.结果证明脂肪酸甲酯对人工模拟污染土壤中蒽、荧蒽、芘、苯并(a)芘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95%,对煤气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也非常明显,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达到41%.脂肪酸甲酯的淋洗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淋洗剂.  相似文献   

19.
小麦籽粒中镉对锌的拮抗作用与有机肥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不同的镉、锌复合污染水平对小麦籽粒锌吸收的影响及有机肥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外源Zn浓度的提高,小麦籽粒Zn含量显著增加;Cd和Zn复合污染的土壤上,小麦籽粒对Zn的吸收累积除受到土壤中外源Zn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到外源Cd的影响,高浓度Cd(100 mgkg-1)减少了Zn在小麦籽粒中的累积,说明Cd对小麦吸收Zn有拮抗效应;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1000 mgkg-1Zn污染土壤上小麦籽粒Zn含量及1000 mgkg-1Zn与100 mgkg-1Cd复合污染土壤上小麦籽粒Zn含量,而显著增加了500 mgkg-1Zn与Cd复合污染土壤上小麦籽粒Zn含量。因此,有机肥对Cd和Zn复合污染土壤上小麦籽粒Zn含量的影响与外源Cd、Zn的浓度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公路沿线土壤及蔬菜中多环芳烃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采用预分离—高效空心管柱(原称毛细管注)GC法—质谱法,测定公路沿线土壤和蔬菜中20多种PAHs的含量(从二个苯环—七个苯环)。其中,土壤中BaP浓度为79—3581μg/kg干重,蔬菜中为7—720μg/kg干重(下同);测定的约20种PAHs的总体最大含量为36mg/kg(土中)和8mg/kg(菜中)。在实验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公路交通污染与其它污染的比较;蔬菜污染与其它污染的比较以及可能对人的影响;污染土壤与蔬菜的关系;蔬菜不同部位的PAHs含量,并初步试验了不同清洗方式对蔬菜中PAHs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