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城市中的几个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报中 《环境保护》1995,(12):4-5,13
中国城市中的几个环境问题与对策国家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司@吴报中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发展都很快,1989年我国城市数450个,城市非农业人口1.4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其中非农业人口50~100万的城市28个,...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工业和人口聚集的场所,是人口、经济、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地域空间。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建国初期相比,1988年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由2741万发展到14034万,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434个,城市化水平由5.1%发展到12.8%(见表1)。到2000年,城市数量将达到600多座,预计城市非农业人口达到234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19%。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发展、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等原因,乡、镇向城市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据统计,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欧美发达国家则占70%。近几年来,我国加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撤县设市日益增多,城市化趋势已开始出现,加之“民工潮”从山区和农村涌入城市与日俱增,使城市实住人口猛增,目前全国实际城镇人口已上升到占总人口35%以上。 有关专家认为,一般城市具有规模扩大、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界的城市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并已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预计到本世界末,世界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2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0年到1990年,我国城市由223个增加到467个,增长109%;建成区面积由7200km~2增加到12400km~2,增长72%;非农业人口由0.95亿增加到1.44亿,增长52%。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经济集中为显著特征的,是人类追求规模效益和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     
《环境》1995,(5)
珠江三角洲与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是我国五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舆论认为,这五个地区的崛起,不但对亚洲经济发展乃至对世界经济环境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珠三角”的发展是骄人的,各项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即非农业人口总人口的比重在百分之三十八以上,比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十个百分点以  相似文献   

6.
关于对城市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城市化就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各生产要素不断在城市聚集 ,人均GDP快速增长并超过一定指标的全过程。众所周知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 ,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及环境保护措施能与之相配套 ,协调发展 ,否则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尤其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将直接阻碍城市化进程 ,因此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 ,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 ,将其贯穿到城市化的全过程 ,意义非常重大。1正确认识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实施城市化战略 ,无论是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产业…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一切实现工业化国家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继续前进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但与国际城市化进程相比较还是比较缓慢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将达到51.5%,其中发展中国家将达到45.8%。城建部门统计,我国1993年城镇人口比率为20.9%,尚不及世界水平的一半。同期人均产值与我国差不多的几个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城市化进程推动了更多的农村地区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随之增多。很多城市在处理生活垃圾时,缺乏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有效的处理方式,因此在处理效果上并不明显。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垃圾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更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方面面。比如日益普及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还可以将垃圾的资源化优势展现出来,但是无论哪种垃圾处理方式,也绕不开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文章主要探索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希望能够为有效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工作贡献理论力量。  相似文献   

9.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人们环境意识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特别是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九五期间,设市城市,特别是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要多方筹措和集中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认真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以来,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大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已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山东环境》2001,(1):10-1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公包括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 更重要的是包括经济社会的进一步集约化、社会化、现代化。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规模是史无前例的。1940年代末,中国有69个城市。2007年,中国城市增加了近10倍,达到670个。城市化增加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导致小城镇不断扩大,重新划分归类为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89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使其他大国相形见拙.而美国同等规模的城市只有37个,印度为32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规模是史无前例的.1940年代末,中国有69个城市.2007年,中国城市增加了近10倍,达到670个.城市化增加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导致小城镇不断扩大,重新划分归类为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89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使其他大国相形见拙,而美国同等规模的城市只有37个,印度为32个.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反映在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上,从1979年的13.2%,增加到1985年的16.7%,再到1992年的204%,而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9.1%.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仍不会减缓,根据有关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将会超过50%[1,2].这些变化的速度、深度以及广度虽使当地居民从中受益,同时也给当地的居住环境和区域生命支持系统造成严重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高和人口集中,以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日益现代化为标志的“城市化”,已成为席卷全球的大势所趋、历史所向。资料表明,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9%,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则占70%。我国的城市数,1947年仅69个,1989年已增至450个。近几年,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的步伐,撤县设市日益增多,城市化趋势开始出现。内地农村、山区的“民工潮”涌入城市打工与日俱增,使城市实居人口猛增,目前全国实际城镇人口已上升到占总人口3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更是能源消费最大的省份.本文运用广义矩阵模型(GMM)对2000-2014年间山东省能源消费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各驱动因素中人口规模影响最大,其次为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比重,对外贸易与GDP增长影响较小且都为负效应.因此,依靠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费水平.本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深入研究山东省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  相似文献   

16.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类型地域,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发现1987-200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持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和淡水水域面积减少。矩阵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由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农用地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变化与非农业人口、总GDP,第二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房地产投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农用地面积变化与非农人口、总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集美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7.
过去150年中,城市规模稳步扩大,全球70亿人口中超过1/2居住在城市,城市产出占到全球GDP总量的80%。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导致资源消耗激增,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东盟各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同处于城市化阶段,面临许多相似的挑战。在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和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携手应对城市环境挑战,对中国和东盟,乃至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中国—东盟可持续城市合作背景和合作现状,分析双方开展可持续城市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和东盟在可持续城市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引言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水平经历了飞跃式的提高,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谓城市化,其内涵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的向外扩张,地处城市外围的乡村必然要向城市转变。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保留一方净土?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西坑村对此作了有益探索。规划先行  相似文献   

20.
张成币 《环境》2000,(11):9-10
“虚胖”:中国城市的通病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城市化在孕育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用地紧缺、交通拥挤、城市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当前“虚胖”在中国城市尤为突出,乃至成为一种通病。所谓城市虚胖,是指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