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逐步深化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环境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本文旨在论述和谐社会构建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途径,以便逐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剖析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作用,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通过分析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促使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促进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阐明了以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全面论述了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前言2005年之于环保,是激情燃烧的春天。这一年,我们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关注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这一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巨手,正在推动改变传统的生产与生活的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改变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方法论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学的内涵。生态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同时生态学具有渗透性特征,向学科、产业、政区以及社会各领域,指导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便于最优地处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生态”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进展互相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大量工业污水,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空气污染。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膜技术原理、膜技术应用特点及优点,最后分析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方法论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学的内涵.生态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同时生态学具有渗透性特征,向学科、产业、政区以及社会各领域.指导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便于最优地处理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目前广泛应用的"生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趋于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能源匮乏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直接阻碍着各行业建设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就我国现状来看,能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制约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本文以电力新能源的发展为例,阐述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构想,论述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加强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自八十年代从环境学、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以来,就秉持着这样的发展理念,即将发展理解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整体、协调、持续、平等的发展过程,反对单纯的经济中心、人类中心和物质享乐主义,要求构建一种尊重他人,关照后人,善待自然的崭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秦皇岛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拓展投融资渠道、建设环保产业园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市场体制、优化产业服务环境等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学报》2012,(11):1898
2013年10月23日,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日。我会成立30周年以来,在促进资源学科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普及资源科学知识、增强学会影响力与凝聚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     
韦倩  朱国良 《环境》2004,(1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页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腱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清原县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波  唐伟  孙晓怡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5):154-155,157
清原县地处大伙房水库上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其意义在于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建设。依据县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概述了清原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进行了效益分析,从人口素质、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资源利用、污染控制和城乡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可持续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省建设的具体内涵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生产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如松 《环境保护》2007,(3A):44-47
生态政区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个行政单元的简称,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社区。生态政区建设的生态学基础是: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生态是辨证的,和谐而不均衡、开拓而不耗竭、适应而不滞留、循环而不回归。其可持续发展的3个支撑点是生态安全、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图1)。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23日,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日.我会成立30周年以来,在促进资源学科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普及资源科学知识、增强学会影响力与凝聚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7.
张泽 《环境》2006,(11):18-21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析,在我国社会总体和谐的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特别指出,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至此,推广清洁生产被进一步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企业生态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具有与生物高度相似的成长性、竞争性、环境适应性、周期性等特征。循环经济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进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学原理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业园——可持续的工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使城市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生态经济的不断发展又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与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城市工业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而城市工业园区则是城市工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如何运用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借鉴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以完善我国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从而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难题。生态工业园是人类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的产物,它可使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从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状况及其类型,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生态文明研究的相关成果,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有五方面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生态质量的优良性、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性、全社会环境保护观念的普遍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措施,提出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构建“两型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国际环保合作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