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钢框架连续倒塌动力效应,采用瞬时加载法对平面和空间钢框架柱失效后动力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等效塑性转角和等效竖向位移的荷载增大系数来衡量结构的动力效应,分析跨数、层数、高宽比、柱失效位置、节点转动刚度及空间作用等参数对结构动力效应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对低硬度大直径橡胶隔震支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精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上下封板、内部钢板的各种应力分布,以及支座顶部是否施加竖向同位移约束、支座孔径比、橡胶材料G值、内部单层橡胶厚度与内部单层钢板厚度之比对支座内钢板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钢板最大Mises应力、...  相似文献   

3.
考虑土体应力-应变的梯度变化及桩土耦合振动,对竖向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中端承桩水平振动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Euler模型模拟桩基,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水平振动控制方程;通过势函数解耦土体Biot动力固结方程,并利用Laplace变换和分离变量法得到土体应力和位移解析表达式;结合桩土连续性条件得到桩基位移、内力和桩顶水平动力复阻抗解析解。将退化解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了解的合理性。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竖向荷载和长径比对桩基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和长径比均会使桩身位移和内力发生重分布;在进行桩基水平向承载力设计时,有必要考虑竖向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北方河冰灾害情况,分析了冰力作用下穿越河流输水管道的受力情况,研究了其失效模式,提出了冰荷载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输水管道在冰荷载作用下安全裕度方程,提出了冰力作用下输水管线可靠性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计算,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隔震建筑柔性管线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震建筑的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时会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这要求穿越隔震层的竖向管线系统必须采用柔性连接以维持建筑的使用功能。尽管相关规范、规程规定了柔性连接管线的构造方式,但其真实的变形能力尚缺乏试验研究。本文对具有不同密封构造(橡胶型、金属型和石棉型)和连接接头(抓斗式和卡套式)的柔性管线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所有试件均预先充水加压至1.0 MPa或2.5 MPa,以密封泄漏、力学指标下降作为判断构件失效的依据。试验表明橡胶密封圈和金属密封圈能够有效地防止柔性管线的泄漏,而采用石棉密封圈的试件泄漏位移远小于另外两种密封圈。抓斗式接头用于柔性管线的连接是可行的,而卡套接头不能提供同等水平的抗震性能。定义了柔性管线损伤极限状态和损伤指数,得到了试验易损性曲线。建立了柔性管线力学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其关键参数进行识别,以性能点力学指标为依据,准确再现了试件抗震性能,为建立整体结构多元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阶梯型变截面桩竖向承载力大,但其在变径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限制了该桩型的适用范围,为减轻其在变径处的轴力突变,将水平变截面设置为一定倾角,形成锥型组合桩。为了摸清该新桩型的竖向承载性能,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锥型组合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测试,并与传统等截面桩、阶梯型桩进行对比,揭示锥型组合桩的竖向承载机理。模型试验依据相似理论进行设计,在试验中保持三种桩型的体积近似相等,竖向荷载采用分级加载,获取桩顶沉降曲线以及桩身轴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等截面桩的竖向承载力最小,阶梯型桩的竖向承载力居中,锥型组合桩的竖向承载力最大;(2)等截面桩的轴力随深度增大近似线性减小,阶梯型桩在截面变小处轴力发生突变,产生应力集中,锥型组合桩在上下两个截面变化处轴力未发生显著突变,在下变截面处往下一定位置产生轴力极大值,轴力分布较为均衡;(3)等截面桩侧阻力占比随荷载增大急剧减小,阶梯型桩侧阻力占比随着荷载非线性变化,锥型组合桩侧阻力占比稳定在55%左右;(4)锥型组合桩既可以发挥阶梯型桩承载力大的优点,又可以克服阶梯型桩在变截面处的轴力突变问题,竖向承载力大于阶梯型桩,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静载作用下埋地管道变形与力学性能,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方法可靠性,进而综合分析了管周砂土相对密实度Dr、加载板宽度B、加载板中心距管道中心水平距离L、管道埋深H和管壁厚度t等因素对管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Dr,管道正上方加载板极限承载力显著增加,相同荷载下管道应变和径向变形相应减小,管道应变以环向压应变为主;同等条件下随着B的增加,加载板极限承载力呈近似线性增加,管道径向变形和应变增长速率明显增加;随着管道埋深H增加,管道正上方加载板极限承载力先增加后减少,并最终趋于稳定,当埋深为3 D时管顶处竖向应力约为无管道时的50%,管顶土拱效应明显;当增加L时加载对管道径向变形和应变的影响持续减弱,二者沿管周的分布规律明显变化;增加管壁厚度可有效抑制管道环向应变,但对管道径向变形和加载板极限承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1试验介绍 本试验研究是为模拟南方地区球墨铸铁供水管线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破坏情况,特别在汶川这样的受灾严重的地方对其今后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试件采用标准球墨铸铁直管,直径为200 mm,采用T型胶圈连接.  相似文献   

9.
夏冬季节供水管道漏损和爆管事故频发,表明温度是影响供水管道结构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已有研究大多忽视温度变化对供水管道力学行为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管?土相互作用的热力耦合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地表温度变化对供水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影响,分析了供水管道因土壤与水温差异造成的力学行为变化,研究了不同温度影响下埋深、管径和壁厚三个因素对供水管道力学行为的影响。 最后,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大量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了供水管道最大应力、最大竖向位移和地表温度变化之间的经验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温度变化幅度小于地表的温度变化幅度,即存在“冬暖夏凉”的效果。因土壤与水体的温度差异,供水管道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使得供水管道发生漏损或爆管。本文建立的经验预测方程和有限元模拟结果拟合较好,可直接用于评估供水管道不同季节的结构运行风险和沉降风险。  相似文献   

10.
抗震液化的总应力合成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总应力动力分析法,运用二维显式有限差分程序FLAC对某大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编制了分析大坝液化的数值模型的分析模块并与FLAC接口。分别考虑了水平、竖向地震荷载以及两个方向的耦合和不同水位深度对大坝动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大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液化区域和位移矢量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11.
地震与环境生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瑾冰  郭安红 《灾害学》2001,16(3):87-91,96
基于地震环境生态破坏的实际资料,我们讨论了以下的问题;(1)从Ⅸ度地震烈度开始就会引起环境生态的破坏;(2)初步划分Ⅸ-Ⅻ度情况下地地震对环境生态破坏程度;(3)得出了在发生6.7级-8.5级地震时环境生态破坏的面积;(4)提出了地震引起环境生态破坏的恢复和补救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城市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手册和挂图的设计和编制,包括设计和编制原则、编制流程、手册和挂图的内容与结构、挂图编制的主要表示方法以及编制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架路桥的震害、震害原因及抗震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修政  徐世芳 《灾害学》2000,15(4):55-60
对近年来美、日等国的高架道路和高架桥梁所遭受到的地震破坏以及破坏原因进行了概述,对其在高架路桥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所要取的抗震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突发性、瞬时性、毁灭性和次生灾害的连发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了现代科技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以及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科技期刊要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科技期刊编辑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培养和树立信息意识,掌握电子编辑手段与技能,早作“转岗”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resents one of the first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many ways in which Facebook and Twitter were used during a tornado disaster. Comparisons between five randomly selected campus samples and a city of Tuscaloosa, Alabama, sample revealed that campus samples used Facebook and Twitter significantly more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tornado, but Facebook usag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fter the event. Furthermore, differences in social media usage and other forms of communication before the tornado were found for age, education, and years lived in Tuscaloosa. Generally, age and education were inversely proportionate to social media usage. Influences on shelter‐seeking actions varied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rs and three random samples of non‐social media users; however, it appears that social media respondents were likely to be using a smartphone simultaneously to access warning polygon information, to receive text message alerts, and to listen or respond to environmental cues.  相似文献   

18.
试论长江三峡库区地震、地质灾害及其监测、预报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大量资料对长江三峡库区的地震、地质灾害现状与蓄水后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性作了深入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估,从科学对策到技术措施对减轻这些灾害的可能 性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文中指出,长江三峡库区的防灾问题是一项影响整个国民经济与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要防患于未然,基于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成因大致相同,监测方法相似,相互又存在伴生,连发的紧密关系,建议将两个灾害的有关管理部门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取长补短、将多个监测小网合成一个大网阵,联成一个大体系,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这是长江三峡库区防灾工作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9.
沙尘暴的活动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郁耀闯  赵景波  李天堂 《灾害学》2006,21(2):55-58,63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沙尘暴活动的特点、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分析表明,沙尘暴活动的搬运动力和沙尘来源区物质所处状态是沙尘暴活动与否的决定因素.因此,降低沙尘暴搬运动力和改变沙尘来源区地表物质所处状态是防治沙尘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地震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2/5,约占同期我国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1/2。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震对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加严重,如何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