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不同接种污泥ABR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套相同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分别接种厌氧絮状/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R1)以及厌氧絮状污泥(R2).采用人工配水配制NH+4-N、NO-2-N负荷54.5~68.0 g·(m3·d)-1,在温度30~35℃,HRT为26 h,p H值7.5±0.5条件下,经过120 d、125 d分别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两个反应器在氮素去除规律上基本相似,均经历了菌体水解期、活性停滞期、活性提高期和稳定运行期等4个阶段.在稳定运行期间,R1、R2反应器中NH+4-N、NO-2-N的平均去除率都高达90%以上,且NH+4-N、NO-2-N的平均去除负荷为57.3~67.9 g·(m3·d)-1,R1在NH+4-N的去除负荷上略高于R2.值得一提的是,90%以上的氮素都在ABR反应器的第一格室被去除.同时,随着水流的方向,污泥的颜色逐渐由少量红棕色、黄褐色向黑色转变,这与氮素去除规律一致.由此表明,接种污泥的不同并未造成A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规律和污染物去除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的最佳污泥源及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工艺,采用本实验室自主研发复合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膜生物反应器(MBR),分别接种厌氧颗粒污泥(R1)和絮状反硝化污泥(R2),考察不同接种污泥的厌氧氨氧化启动特征和颗粒化程度.结果表明,R1与R2反应器分别耗时45 d和60 d均成功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其启动过程均可分为活性停滞期、活性提高期、活性稳定期3个阶段,但每个阶段氮素的去除规律略有不同,稳定运行期内,R1和R2反应器内NH_4~+-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均高达95%以上;此外,R1反应器中形成了直径0.8~1.6mm为主的厌氧氨氧化红色颗粒污泥,R2反应器则以不规则块状和絮状为主,颗粒化程度较低,两个反应器内均可观察到红色颗粒污泥上浮现象;稳定运行期内NH_4~+-N、NO-2-N和NO_3~--N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R1反应器内可能存在着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致使NH_4~+-N过量转化,R2反应器内则为典型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3.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UASB反应器中的启动运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UASB反应器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运行研究。以自配高氮低碳废水为进水,普通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温度35℃,pH7.5~8.0的条件下连续运行220d,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氨氮容积负荷为0.43kg/(m~3·d)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88.3%,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污泥中的细菌以形状不规则的短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4.
混合污泥接种的厌氧氨氧化处理污泥脱水液的启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ASB反应器,接种由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氧化沟活性污泥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以污泥脱水液经短程硝化处理后水质为进水,在温度(30±0.2)℃, pH值7.3~7.9,初期进水氨氮、亚硝氮容积负荷分别为0.07, 0.10kg/(m3×d)条件下,经过24d运行,氨氮和亚硝氮得到稳定同步去除,186d时TN去除负荷达0.99 kg/(m3×d).启动初期,氨氮、亚硝氮进水浓度分别为20,30mg/L,二者浓度随去除量增加而逐级增加,最高分别达到157,216mg/L;启动过程中,系统受到O2抑制以及O2和亚硝氮基质的连续抑制,分别经过了约10d和30d才得以恢复. 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与反硝化反应可以共存于系统中,产气量与总氮去除呈正比关系,可及时地指示系统运行状态,对气体成分检测,氮气含量在99.8%.在稳定期ANAMMOX反应呈pH值升高而碱度略有降低.接种混合污泥、低基质负荷启动ANAMMOX,可30d内实现稳定的氨氮和亚硝氮同步去除,180d左右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5.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微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玉洁  周少奇  朱明石 《环境科学》2008,29(6):1638-1643
运用显微技术、常规的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技术的方法研究了厌氧氨氧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实验室条件下,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和UASB生物膜反应器在无机和黑暗的条件下成功富集了厌氧氨氧化菌,在适宜的温度30-34℃和pH7~8条件下,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UASB反应器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和99.9%,在UASB生物膜反应器的去除率分别为99.3%和97.4%.通过传统的鉴定方法分析了该系统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表明2套反应器中微生物类群基本一致,都以厌氧或缺氧的细菌为主,大部分微生物在污泥中浓度很低.电镜观察发现优势菌是大小为(0.6~0.8)μm × (0.9~1.2)μm的椭圆形菌,占菌群的90%以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和16SrDNA片段的酶切表明该系统只有1种优势的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不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SBR),分别以普通厌氧活性污泥、混合污泥、好氧活性污泥为种泥,通过对氨氮,NO2^--N等指标监测、分析及污泥颜色的观察,研究采用不同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启动ASBR的可行性及差异。结果表明.ASBR反应器A和B成功启动,C因反应器故障.启动失败。采用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反应器A),当进水N的容积负荷为kg/(m^3·d)时,氨氮平均去除率为14.4%。P(NO2^--N):p(NH4^+-N)变化量为1.24。采用混合污泥为接种污泥(反应器B).N的容积负荷于前者相同时,氨氮去除率平均29.7%,p(NO2^--N):p(NH4^+-N)变化量为1.27。采用混合普通活性污泥作为种泥培养厌氧氨氧化污泥优于单一厌氧普通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套相同的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分别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A)和厌氧颗粒污泥(B)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A、B反应器中污泥的形态、脱氮性能、容积氮负荷和氮去除负荷的差异,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分析启动过程中菌群结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119 d后,A、B反应器均成功培养出成熟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其中相比于B反应器,A反应器缩短了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的菌体自溶和活性迟滞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活性迟滞和活性提高阶段,A反应器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分别为1.18%、5.98%,而B颗粒污泥反应器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仅为0.92%、1.41%,说明A反应器Planctomycetes菌在菌体自溶和活性迟滞阶的增长速度大于B反应器.此外,经过119 d的启动,A反应器中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可以达到11.34%,而B反应器中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仅为7.28%.  相似文献   

8.
基于ASBR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启动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SBR反应器,接种消化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在温度(35±1)℃、HRT为24h、pH为7.3~8.5的条件下经过160d的培养,获得了砖红色的厌氧氨氧化菌菌胶团.试验结果表明:进水NH4+-N和NO2--N浓度约为180mg·mL-1,平均总氮容积负荷为0.38kg·m-3·d-1时,NH4+-N和NO2--N的去除率平均为93.2%和95.7%,TN平均去除率为86.9%.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出水pH值高于进水,稳定在7.74左右.  相似文献   

9.
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周期过长,在实际应用推广中受到制约。为缩短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时间,提高启动成功率,试验分别通过将两种来源的污泥分别接种在两个相同类型的UASB反应器,以及将相同污泥分别接种在不同类型反应器的方法,对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阶段进行试验研究,探索能够缩短工艺启动周期、提高工艺启动成功率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增加机械搅拌装置、提高接种污泥的浓度及厌氧氨氧化菌落丰度指数,可以有效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耐浓度、耐负荷冲击性能,有利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  相似文献   

10.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研究了以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先培养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再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方法,可在110d内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反应器的容积总氮负荷为0.145kg/(m3d),NH4+-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8.59%和99.08%.启动初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出水pH值低于进水pH值,随启动过程的推进,进出水pH值趋向一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呈碱性,NH4+-N去除量、NO2--N去除量和NO3--N生成量的比值为1:1.01:0.19.启动过程中,NH4+-N去除量与NO2--N去除量、NO3--N生成量之间的比值,以及反应器内pH值和污泥颜色的变化,可以指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进程.  相似文献   

11.
UASB反应器处理含蛋白质废水颗粒污泥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含蛋白质废水为基质,UASB反应器内培养颗粒污泥的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反应器出水 pH在7.2—7.5之间,出水丙酸浓度不超过300mg/L条件下,污泥负荷大于0.67kg COD/kgVSS·d时反应器内形成了颗粒污泥.MPN法计数发酵性细菌、丙酸分解菌、丁酸分解菌、乙酸裂解产甲烷菌和甲酸/H_2+CO_2,产甲烷菌的数量,只有当各类群细菌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合适的比例时才能形成颗粒污泥,颗粒污泥成熟后其组成相对稳定.颗粒污泥同接种污泥相比,其最大比产甲烷活性提高较大,是细菌数量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故障树方法对羟胺肟化装置氨氧化反应器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进行逻辑定性分析,并提出控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载体材料对厌氧氨氧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采用水性聚氨酯(WPU)和活性炭2种材料作为生物载体,在2个不同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接种包埋污泥和生物活性炭,采用人工配水进行连续实验,观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变化,以考察不同载体材料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文章在生物活性炭反应器中成功驯化了采自污水处理厂的普通厌氧污泥,证明了从环境中驯化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的可能性。通过2个阶段中脱氮效率的比较,发现以水性聚氨酯包埋材料作为未驯化细菌载体并无明显优势,反而成为传质的障碍;而采用生物活性炭则可以迅速达到提高局部生物量、聚集功能菌、屏蔽不利环境的干扰等作用,是理想的微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UASB及其衍生反应器的运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ASB及其衍生反应器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中最重要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在有机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UASB及其衍生反应器的运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UASB反应器运行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其工艺发展进行了探讨,以利于对UASB及其衍生反应器的科学选择和厌氧处理工艺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耦合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猪场废水。在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实现短程硝化,将产生的NO2-回流至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在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内实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实现在厌氧条件下对NH4+-N的去除。将该系统用于处理实际猪场废水,系统对猪场原废水COD平均去除率为97%,TN平均去除率为84.2%,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2%。  相似文献   

16.
高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分区进水的启动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区进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内设填料,以二沉池活性污泥接种挂膜培养厌氧酸化菌,反应器四个格室的进水比为4:3:2:1,以单侧进水ABR作比较。实验研究了在HRT=8h,有机负荷约为0.8kgCOD/m·3d,运行15d后,改变运行参数为HRT=4h,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第23d后,分区进水ABR反应器的出水COD效果好于单侧进水。在运行60d时COD去除率平均保持在35%,可认为分区进水ABR的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17.
UASB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启动过程污泥特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跟踪比较一套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污水的UASB反应器从启动驯化到稳定运行的243 d内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生物活性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反应器启动初期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由种泥的1.82 mm减少至0.99 mm;随着负荷增加、水力停留时间缩短,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呈逐步增长趋势.采用N2吹脱反应器内产生的H_2S,N_2流量为60 mL·min~(-1)时,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快速增长至1.51 mm;N_2流量为100 mL·min~(-1)时,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呈现下降趋势;N_2连续吹脱使得反应器内不同高度污泥的平均粒径趋于接近.污泥中活性微生物的量(MLVSS)在启动初期先降后升,升至33.59 g·L~(-1)之后平稳增长到49.72 g·L~(-1),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所占悬浮固体量的比例(MLVSS/MLSS)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先下降后升至0.36之后平稳升至0. 50;相关性分析表明,反应器硫酸盐还原效率与MLVSS呈显著正相关(r=0.918,p=0.003),驯化过程中SO_4~(2-)还原效率为30%~95%.电镜分析表明,接种时颗粒污泥表面粗糙,结构松散,多为丝状菌、杆菌、球菌;驯化后颗粒污泥表面光滑内部微生物结构紧密,菌群密集,多为弧菌、杆菌.硫酸盐还原反应器驯化过程中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反应器内水力上升流速、以及N2吹脱强度和时间都影响颗粒污泥粒径的变化;污泥中菌群组成的变化也可能是影响颗粒污泥粒径变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厌氧氨氧化电子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机条件下,以该课题组已经培养出来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分别以硫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来研究氨的氧化反应。从去除速率的角度来看,以NO2--N、NO3--N和SO42--S为电子受体的反应器,分别在运行的第24.5天、40天和31天时达到0.030 0 kg/(m.3d)NH4+-N去除速率,则氧化氨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是:亚硝酸盐>硫酸盐>硝酸盐;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来看,3种反应都是可以发生的;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消耗酸度的生物过程,而以硫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应过程是一个消耗碱度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