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基于2000—2019年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山东省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状况,并计算其生态保护状况指数.结果表明:2000—2019年,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域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湖泊等自然湿地面积减少,而水库坑塘、 河渠等人工湿地增加.2000年以来,南四湖省级自... 相似文献
2.
3.
运用遥感技术,对粤北地区尾矿库进行调查发现,粤北地区尾矿库主要包括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选冶场所尾矿库,安全隐患较多,环境污染较为突出,地质灾害风险明显,二次矿山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近年来,广东省及各市县等地方政府部门加强了对粤北地区尾矿库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提高尾矿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关于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圈及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000多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涌现,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发生矛盾。使开发建设项目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不利影响,做到保护与建设的双赢,是编写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一般要求编制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专题报告,本文根据工作实践,提出编制该类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首先面临的就是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问题,即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归谁所有,归谁使用等。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土地管理的历史背景,指出导致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清的原因所在,并分析了土地权属不清所带来不良后果,如自然保护区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与周边社区纠纷不断等。最后,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土地权属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运用遥感手段进行气候资源普查和生态气候类型的划分,是现代应用气候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也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新领域。研究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对于下垫面气候研究具有独特的功能,特别是对地方气候分析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手段。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和突泉县为列,对气候遥感解译法进行初步分析和概述,以促进该研究法在区域气候研究中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我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与此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结合Ikonos影像,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并在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针对高分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概述常规分类方法,提出一套适宜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市东湖和沙湖为例,以多时相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RDAS软件提取东湖和沙湖1991年、2001年和2006年的水域面积信息从时空两方面对湖泊水域面积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6年湖泊水域面积出现急剧下降,减少了1040.43hm2。分析认为,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会更为迫切,城市湖泊的保护也将面临巨大挑战。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动态性与实时性的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地区水域面积变化信息,定量地分析城市湖泊演化规律,为城市湖泊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