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和原则,以皖江城市带为例,探讨了分区指标的选取。采用多因子加权综合分析法,初步确定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方案,然后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通过产业类型、土地等别及产业现状与规划导向的修正,得出皖江城市带重点承接转移的6类产业的分区情况。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农业贫困县面临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双重压力,更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寻找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避免走向"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典型的农业贫困县延寿县为例,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运用叠置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区,将其分为中部沿河平原农渔牧复合区、南北山前漫岗水土保持及农林区、南北低山丘陵林业可持续利用区3个生态功能区,并针对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各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土地资源区域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冠县为研究区域,采用系统网格采样法获取研究样本,以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冠县1990-2000年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受交通干线的影响,东西的方向性结构尤其突出,各级行政中心也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体现了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行政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4.
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两个维度选取8个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江苏省丰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耕地作为丰县景观基底,其景观结合度水平较高;耕地和园地景观的聚集度高、破碎度低、连接度高,而其他农用地和林地则相反;距离交通线路越近,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均匀度等景观指数越大;经济较发达镇的斑块密度较大,景观分散度和分离度指数较高,聚集度指数较低;距县城越远,景观类型分布越集中且较单一.  相似文献   

5.
浅谈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相互关系的分析,探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合理用地模式,提出了要以公共交通来引导城市土地的利用,并探讨了在我国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率则很小,只有0.29%;耕地占的比例很小,仅有5.50%,而且10年间面积减少了4813.3hm2,但年变化率比林地大,高达2.68%.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年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不断下降.由此得出产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是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更受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包头市为例,根据包头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利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研究了包头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包头市1996—2006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89.49亿元增加到192.34亿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2.85亿元,价值变化率为1.48%,说明包头市土地利用环境整体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展还不十分平衡。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差异化环境政策——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旋  许振成  郭梅 《四川环境》2010,29(1):65-69,83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按照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对环境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构建有利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与各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实现的环境政策体系非常紧迫。文章在深刻理解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环境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与环境管理目标。按照"主动引导发展"的思想和"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基本原则,研究提出保障各功能区环境保护目标与全省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所需的"差别化"环境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方法选择旅游市场培育模式--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社会正面临全面转型,而旅游市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以大连的旅游市场作为例,运用AHP方法选择新背景下旅游市场的培育模式,初步界定政府和民间的作用领域,并建立培育模式作为付诸实施的旅游组织管理结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高雪  任学慧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21-923,933
根据1995—2008年《辽宁省统计年鉴》及土地利用数据,以人口城市化率反映城市化水平,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原理,分析了辽宁省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1995—2008年辽宁省土地利用信息熵、均衡度呈现波动状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逐渐趋于均衡。但从总体趋势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较差,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以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为典型区,选取1992年、2001年两期的遥感影像资料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发现从1982-2001年林地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最后进行驱动力分析,为今后该区的水源地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LUCC信息提取技术是LUCC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为例,利用TM、ETM 等遥感数据,有效探讨了LUCC的信息提取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流程,并初步探讨了石羊河流域在近20年来各种地物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代表,论述了川东平行岭谷区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了综合分区,再结合各分区内土地的自然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项生产.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通过着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旅游产业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本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旅游业与工农业发展的孤立性又是约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紧箍咒",如何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实现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证意义.通过分析华阴市2002--2009年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能力,切实考虑当前该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旅游产业的视角出发,归纳出陕西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以期为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用材林资源是重点林区财政及农户收入的主要支柱。随着森林分类经营的逐渐深入,用材林资源流转日益频繁。市场经济决定了现代木材市场的规范性,公平交易是用材林资源流转的根本需求,正确的评估方法不仅是林农利益的根本保障,也是国有资产不轻易流失的有效管理手段。通过对重点林区——贵州省黔东南州用材林资源的评估研究,以期为同类地区,尤其是重点林区的同类资产评估提供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其环境安全评价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根据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信息熵的概念,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近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从土地-环境-经济三方面对其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的整体环境趋于恶化,分区环境质量变化不平衡,生态系统经济价值总态势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7.
罗明良  罗静  王佑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18-121,126,226
以重庆市永川区陈食街道朱龙花等6村为例,基于全国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 9.3平台支持下,进行了30m×30m栅格单元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探讨了重庆市永川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从定量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朱龙花等6村海拔、坡度及坡向均值分别为345m、17.28°和271.25°(西坡);采用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及坡向分类的方法能直观展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耕地(水田及旱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上,阳坡面积大于阴坡,水田尤为突出。园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15°,西坡和西北坡分布最多;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m的平原和丘陵上,坡度小于25°,各坡向均有少量分布;水域、水利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分布格局类似,主要分布在300—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6°,东坡、东南坡分布较多;其他土地分布在海拔低于500m,坡度小于25°,西坡分布较多。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角度看,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约有2.34hm2的耕地位于坡度大于25°的缓陡坡和陡坡上,应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同一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土地主导利用方式各异,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快速推进,我国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对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及其保护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如何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如引导社区参与开发、强化环保意识、立法保护、建立地质遗迹信息库和管理人才培养、与科研机构合作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基于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数据,对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参照四川省"金土地工程"农业地质遥感综合调查工作方案,通过对图像进行适当的处理,建立较为准确的解译标志,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结合人机交互式解译的综合判读方法,从图像上获取相对准确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相似文献   

20.
如何突破资源瓶颈,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提升发展效益,是当前老少边穷地区红色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在回顾生态博物馆理念的演进过程和核心论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红色生态博物馆模式,并从空间发展形态、价值传播方式、项目开发方式和经济效益来源等四方面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