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旅游开发方式,正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创意经济视角,分析了创意经济与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相互作用机理,剖析了基于创意经济视角下的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构建出重庆钢铁厂旧址创意旅游开发路径,对工业遗址旅游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湖北武陵山区已开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总结湖北武陵山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经验,对本区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创意作为旅游资源价值转化与提升的实现途径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创意是旅游资源价值拓展和挖掘的重要手段,是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的关键要素,也是旅游产品营销策划的核心和灵魂.总结了旅游资源价值提升的五种创意模式: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无中生有、他业旅用和复制迁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旅游资源价值提升的创意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RMP的事件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娟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40-943
事件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是当前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中最具吸引力的产品,其研发对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事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含义及其特征出发,分析了当前产品开发中资源认识不清、策划缺乏创新等问题,从而提出了RMP总体开发思路,以及正确认识产品资源本质、积极利用"触媒效用"等开发对策,为深度开发事件型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点,构建了旅游中心性城市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旅游中心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酒泉、天水是甘肃旅游发展的三个核心城市。借助引力模型,分析了甘肃省旅游空间内部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和强度,发现旅游经济联系量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在此基础上,把甘肃省的旅游空间结构构建为丝绸之路旅游带、大兰州旅游经济圈、天水旅游经济圈、敦煌旅游经济圈的"一带三圈"。  相似文献   

6.
解析假日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假日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假日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它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服务质量下降、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假日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因素。文章试从政府和旅游企业两方面探讨了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以兰州国际马拉松为例,采用2000—2013年兰州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分析比赛前后几年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的变化。结果表明,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对兰州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极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在发展以体育赛事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时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外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南贵昆旅游经济圈成了西部大开发的一个亮点。通过区域联系、旅游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构建南贵昆旅游经济圈的基础和条件;从指导思想、打造精品、完善交通路网和信息网络、促销和客源组织、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南贵昆旅游经济圈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笃Jun  黄正华 《青海环境》1997,7(3):136-138
采用最新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优劣因素和当前旅游经济的特征,探讨了建设黄河河谷度假旅游区以及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途径,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等保持旅游业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衡量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及变化特征,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24个主要旅游城市1999年和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略有上升,旅游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②目前,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勉强协调发展和中度失调发展状态;③旅游经济与协调发展度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对协调发展水平贡献较大,是制约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体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同时也符合新时期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采用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方法,结合产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相关内容,探究体育旅游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1)动力机制包括业态融合、全民健身、消费升级的外生拉动力和资源契合、符号耦合、谋求效益的内生推动力。(2)现实困境包括职能部门高效沟通和协作机制不畅、融合开发运营理念难以深化、文化价值内涵转化效益不足、单一产品形态同质化低效化。(3)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高效协同、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品牌营销,打造旅游目的地、深挖内涵消费,打造创意产品、打造品牌赛会,构建共生机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知网(CNKI)2000—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对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呈现出阶段式发展特征,2000—2006年为平稳发展、2007—2016年呈波浪式上升发展;(2)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经济水平、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发展状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学科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创意旅游三个方面,文化旅游研究内容包括开发和产品,文化创意研究内容包括融合和体验,创意旅游研究内容包括开发与体验;(4)理论研究的深入化、研究主题的多样化、多产业融合研究的常态化是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主题口号是对旅游地形象集中提炼和浓缩后所形成的一种极富感染力、吸引力和推广力的创造性文字,是旅游地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河南"旅游立省"的背景下,以提升形象、带动河南旅游业跨越式新发展为目的的河南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更需要体现河南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形象驱动理论指导下,结合河南自身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质和方言因子,设计"中(zhǒng)"作为河南旅游主题口号。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旅游产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潜力较大,但要建成旅游经济强省,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四川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分析了四川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区购买的具有旅游区浓厚地域特色的产品,主要用于纪念、收藏和馈赠。旅游纪念品因其特定的功能,对旅游区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即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树立旅游地区的旅游形象有良好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文化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湖南西部作为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拥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俗艺术形式。在述评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特色以及特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战略构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旅游城市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条件的剖析,就如何加快珠三角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增强珠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和促进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旅游城市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分析了有效推进珠三角旅游城市一体化的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指出旅游城市一体化不仅可以促进形成珠三角区域良性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现代化,而且还可以提高珠三角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旅游竞争力和抗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旅游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字旅游是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是经济、旅游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结合,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数字旅游一般由关键技术、数字化信息和服务对象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信息化、旅游产品信息化、旅游营销信息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旅游灾难处理和恢复信息化、旅游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内容.文章从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了数字旅游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重大旅游事件会对举办地及其周边产生巨大的旅游效应,作为经济、科技奥运的上海世博会的旅游效应是广泛深远的.分析了上海世博会旅游效应研究现状,提出旅游时空效应结合研究的必要性,再分析其前期、期间和后期旅游时间效应,以及对上海和长三角的旅游空间效应,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县域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主要阵地,对于全域旅游发展十分重要,探索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西省30个县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并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比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具有更高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2)山西省晋北地区的县以及经济规模一般的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显著;(3)旅游经济效应的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扩大涉旅投资规模、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旅游资源价值以及完善公路交通路网等途径来实现。据此,提出山西省县域应继续坚持走全域旅游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投资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旅游交通等方面持续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