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峡库区扩种龙眼荔枝的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与龙眼系亚热带水果,集中分布于闽粤两省,三峡库区上段河谷两侧也有零星分布,是该类水果分布的最北界。这类水果在训区栽培始于汉唐时代,并被列为贡品荔枝与龙眼系喜温性水果,库区栽培间冻害发生,成为限制扩大栽培的主要因素,故多分布于万县-重庆江段两海拔200m上下地段,水库蓄水后,原栽培区部分被淹没,但水体有增温作用,为扩大栽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研究了万县-重庆沿江两岸河谷地段与非河谷地段适宜载种范围  相似文献   

2.
基于MaxEnt模型荔枝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常绿果树,其果实被称为"水果之王",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荔枝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为荔枝扩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32个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荔枝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检测其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阈值。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荔枝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高。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度降雨量、全年平均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其适宜的取值区间分别为60~110 mm、21℃~24℃、7.5℃~14℃、31℃~37℃和28℃~30℃。适宜分布区域主要在四川的东南、重庆的西南、广西的中南部、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区、海南的北部、台湾的西北部及贵州的西北和西南部分等。中度区域是以上这些高分布值区域的向外扩展。同时,云南中南部分地区、西藏靠近印度边界林芝地区及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的零星地区也进入该分布值。不同省份适宜区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广西广东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台湾云南贵州;中度适生区依次为云南广西四川广东贵州福建重庆海南台湾。以上信息反映出荔枝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除传统广西、四川、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和云南外,贵州和重庆等适生区和中度适生区也是扩大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3.
水果是山东省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统计表明,水果产值仅次于粮食和蔬菜,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分析山东水果资源现状和产业布局,探讨山东水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山东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流域坡耕地“生态农业旅游”垂直景观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治理水土流失角度出发,提出了坡耕地“生态农业旅游”技术与示范。其垂直生态景观模式按坡度和等高线布置:在坡度大于25°的山坡顶形成水保林木区,坡上15°~25°的陡坡种植桃树,坡中5°~15°的斜坡种植枇杷,坡下小于5°的缓坡地带种植特种水果、瓜类及蔬菜,坡底形成“稻—鱼”和“藕—鱼”特色水域区。道路系统设计为环山而下的水泥主路、观景石板干路、埂边地界小路三级,道路两侧实施还林还草。“农家乐”型旅游接待自然分布在试验区内,同时在坡上建立旅游“一条街”、坡底试验旅游产业化经营。果园内实施多熟作物覆盖、间种套种。垂直生态景观产生了独特而丰富的景观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管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加突出,选择适宜的组织管理模式尤其重要。融合了效果分析、效率评价和适应性分析,尝试构建一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综合评价框架,并选择太湖流域4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方法例证。研究表明,传统的养殖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时面临着经济效率低、适应性差难题;农村废弃物处理中心、种植企业和有机肥企业的参与可以改善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率;综合考虑效果、效率与适应性,种植企业、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的适宜推广范围更广。应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养殖产业关系、污染治理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投入能力等,灵活组合应用不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下区域绿色发展政策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能源、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各自独立的研究领域和两两资源的关联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将其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的分析则少之又少。针对水、能源、粮食之间存在模糊的系统边界,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的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水-能源-粮食-经济社会"PSR模型和SD模型,刻画信息流、物质流、政策流等在四个子系统之间传递与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WEF协同安全框架。以山东省为例,开展"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下区域绿色发展政策仿真研究。研究表明:WEF之间存在纽带联系。在保持当前趋势下,2017—2020年,山东省会出现水和能源短缺的局面,粮食自给率大于1,水环境逐步改善。在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政策下,2017年水资源需求能够满足,2018—2020年水资源依然短缺。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对提高能源自给率影响不大,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粮食自给率,减少粮食种植对水环境的影响。在发展生物质能的政策下,水资源自给率、能源自给率、粮食自给率变化微弱,能源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明显改善。在同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发展生物质能的政策下,水资源自给率、能源自给率均比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有所增加,但幅度很小,对减少能源开采和粮食种植对水环境的效果明显。因此,山东省应基于WEF纽带关系制定相关资源管理政策。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自给率。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生物质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能源开采水体污染。从而改善地区的水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的水、能源、粮食的协同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关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等重大问题。农业生产深受气候条件、距离市场的远近、种植方式、土地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但现有的文献没有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另有学者以欧美等大农杨的数据或者官方提供的数据为基础,来分析我国农业是否采取规模经营政策,这并不切实际。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构成要素理论和科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建立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然后基于我国中西部七县(市)相邻的乡镇农户调查数据,分别对望江县水稻、南县水稻和棉花、濮阳市小麦种植生产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气候条件、距离市场的远近、种植方式、土地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前提下,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呈现正向的关系,不同土地经营规模条件下土地种植面积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也为正值;考虑农机设备的资本投入要素后,土地种植面积与土地生产率之间依然呈现正向关系;边际效应的分析表明,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加,不仅不会降低土地生产率,在多数情况下反而会增加土地生产率。这表明在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鼓励和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减少零碎化经营,推动适当的规模经营,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我国土地生产率和农业总产量。这一研究结论对制定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等要素市场、鼓励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战略和支持城镇化建设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岩溶山区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受到各级政府、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以贵州省毕节市老街村喀斯特石漠化土地利用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研究数据,分析了研究区石漠化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遵循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化相结合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替代产业培育原则、适地适种原则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一般原则;优化土地利用格局,设计由坡地保土耕作、桑草养殖、桑药种植、乡土廊道树篱、封山育林多种技术措施配套集成的综合治理方案,并通过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构建桑草药粮种植+蚕猪养殖+沼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森林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通过人均消耗木材、薪柴、水果、干果等四个反映不同生活水平的指标,分析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生产力及其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预测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水平条件下的森林承载力,并探讨提高森林承载力的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山地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制定种植结构的调控途径,采用C-PCA耦合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对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的15个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逐渐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作物比重上升,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分别以7.24%和2.95%的速率增长;(2)通过C-PCA耦合模型的贡献率得出种植结构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仓储运输业比重、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农业人口比重,其对应累计贡献率达86.04%;(3)调控山地农业种植结构,不仅需要发展山地高效复合型农业,提高种植系统抗灾能力,还需借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云平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山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Transfer factors of (40)K, (238)U, (210)Pb, and (210)Po from soil to some agriculture crops in various locations in south of Syria (Dara'a and Assuwaydaa districts) have been determined. Soil and vegetable crops (green pepper, cucumber, tomato, and eggplant), legumes crops (lentil, chickpea, and broad bean), fruit trees (apple, grape, and olives) and cereals (barley and wheat)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238)U, (210)Pb, and (210)Po.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higher transfer factors (calculated as Bqkg(-1) dry wt. plant material per Bqkg(-1) dry wt. soil) for (210)Po, (210)Pb and (238)U were observed in vegetable leaves than fruits and cereals leaves; the highest values of transfer factor (TF) for (238)U were found to be 0.1 for straw of chickpea. Transfer factors for (210)Po varied between 2.8x10(-2) and 2 in fruits of eggplant and grain of barley,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everal parameters affecting transfer factors of the radionuclide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can be considered as base values for TF of natural radionuclid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2.
湖北野生食果资源特点及其开发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食果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资源植物。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野生食果资源的特点,提出了野生食果资源开发的对策以及产品深加工的途径,为野生食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粮食生产态势与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在进入90年代后的粮食生产的消费态势。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讹诈 影响,资料分析表明,长流域七省一市的粮食生产表现为,粮食单产略有提高,粮食总产徘徊,粮食消费量与居民的经济收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the transfer of radionuclides from soil to fruit has been reviewed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the main variables and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behaviour of radionuclides in fruit plants. Where available, data for transfer of radionuclides from soil to other components of fruit plant have also been collected, to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of translocation and storage in perennial plants. Soil-to-fruit transfer factors were derived from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both from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or tropical zones. Aggregated transfer factors have also been collected from natural or semi-natural ecosystems. The data concern numerous fruits and various radionuclides. Soil-to-fruit transfer is nuclide specific. The variability for a given radionuclide is first of all ascribable to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soils. Fruit plant species are very heterogeneous, varying from woody trees and shrubs to herbaceous plants. In temperate areas the soil-to-fruit transfer is higher in woody trees for caesium and in shrubs for strontium.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alues obtained in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regions do not necessarily imply that they are ascribable to climate. Transfer factors for caesium are higher in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fruits, while those for strontium, as well as for plutonium and americium, in the same fruits, are lower; these results can be interpreted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t soi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6.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太湖东部和北部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磷赋存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各理化性质与磷赋存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为307.43~1454.39 mg/kg,阳离子交换量为15.18~22.68 meq/100g土,有机质含量为1.66%~3.45%;颗粒组成以粉砂级和粘粒级为主,占总量的54.39%~76.83%;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混层为主,其次是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沉积物中氧化物以SiO2、Al2O3和TFe2O3为主,且它们的含量随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的不同变化较大。磷的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污染较重沉积物中铁/铝磷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机磷的比例降低,钙磷变化不大。沉积物的各理化性质与磷赋存形态间关系密切,随着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的增加, 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的含量都逐渐升高,细颗粒含量(<2 μm)逐渐增多,铁/铝形态的磷在总磷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The accumulation and long-term decline of radiocesium contamination in tropical plant species was studied through measurements of gamma-ray spectra from pomegranate (Punica granatum) and chili pepper (Capsicum fructescens) trees. The plants were originally grown at a (137)Cs contaminated site (where a radiological accident occurred in the city of Goiania, Brazil, in 1987), and transplanted to uncontaminated soil, so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of the new leaves and fruits would be the fraction of the available radiocesium in the body of the plants. Measurements of (137)Cs and (40)K concentrations along the roots, main trunk, twigs, leaves and frui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plant process of both plant species indicated a direct competition between Cs and K ions, suggesting that these elements could have a comm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Cesium transfer factors from soil to pomegranate, green and red chili pepper fruits were evaluated as 0.4 +/- 0.1, 0.06 +/- 0.01 and 0.05 +/- 0.01, respectively. Biological half-life values due to (137)Cs translocation from the tree reservoir (BHL(T)) were calculated as 0.30 years for pomegranate, 0.12 years and 0.07 years for red and green pepper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比研究浮床植物水芹菜在模拟及野外河道实验中根系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差异性,探索水芹浮床模拟实验与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性,我们在实验河道边放置水箱,通过抽取河水到水箱中设置水芹浮床水箱模拟实验,并且与河道中水芹浮床实验作对比。结果发现:河道和水箱中植物根系指标除了平均根直径外其他指标随着水芹的生长以指数方式增长,平均根直径随着水芹的生长以指数方式下降;在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分叉数、根系交叠数方面,水箱中的水芹显著大于河道中的水芹(p0.05);水箱浮床水芹根系指标的增长速度大于地上部分的增长速度,河道中水芹地上部分增长速度要大于地下部分;水芹冠根比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水箱中水芹冠根比的变化速率更小。水箱中的水芹受到了营养条件的限制,用模拟水芹浮床来研究其净化效率时,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应用相比)高估了河道水芹浮床根系部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赣中南柑橘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技术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果实体积的累积生长量,日均生长速度和相对生长速率三个指标的测定。可得到各类果实生长的“S”形曲线。生长呈三个时期,第一期为细胞分裂期,这个时期,生长速度较慢,而相对生长速率最高,是是实生长能力最高阶段;第二期为细胞膨大期,生长速度最快时期,而相对生长速率则呈下降趋势;第三期为成熟期,日均生长速度和相对生长速率都是低速和稳定时期。主要内部生理变化,柑橘各类果 个指标各异,此外,果实生长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20.
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其中主要的措施有: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大力推行节水措施,扩大农田灌溉面积;科学合理施肥,持续提高单产;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实现人畜分粮,缓解人地关系;促进农产品商品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立体农业是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式的高效益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