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X一01 9900661论我国废物交换存在的间题及对策/张福生(安徽省马鞍山市环保局)//中国环境管理/吉林省环境保护局一1998,(3)一20一21环信X一76 废物交换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开始实施的一项废物资源化措施,因此,人们对废物交换的概念、内涵、形式、意义等均缺乏全面的认识。另外,废物交换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废物交换管理需完善。还提出了推进废物交换的对策与建议,1.运用产业生态学原理进行产业结构设计;2.加快制定废物交换管理法规及配套政策;3.建立适合国情的废物交换管理模式;4.改革固体废物排污收费办法;5.创建全国性废物…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废物交换概念和类型,阐述了废物交换的由来、交换流程,以及废物交换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有效实施固体废物交换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废物交换概念和类型,阐述了废物交换的由来、交换流程,以及废物交换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有效实施固体废物交换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废物交换系统的功能框架及原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物交换是生态工业园区的特征要素,其高级实现形式是废物交换网络平台。在综述国内外废物交换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废物交换模式的差异及其原因,指出信息交换成本、废物交换尺度及社会经济背景等差异决定了国外废物交换模式及网络平台不符合中国国情。针对国内现有废物交换系统运转不畅的现实,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工业园区废物交换系统的功能定位及系统架构设计,并开发了废物交换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5.
废弃物具有相对性,一个企业或工厂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往往含有一些有用组分,可以成为另一个企业或工厂的原材料.废物交换就是通过合法的手段进行这种废弃物的转移.废物提供者和接受者在废物交换中皆可获益.废物提供者可以节省处理费用并从销售中得到收入;废物接受者可以节约原材料费用,因为多数废弃物的价格较低.废物交换是固体废弃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之间的交易,可分为信息交换和物质交换两种.信息交换只负责收集和发布废弃物交换信息,利用发行刊物(如刊登目录)和借助通信设备为废物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咨询及联络服务;物质交换是废弃物的收集、加工、处理、再销售的过程,是一种主动赢利型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体建模的废物交换模型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清慧  石磊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1):1297-1303
作为产业共生中一种重要的关系,废物交换不仅能解决废物处置的难题,还可以降低原料供给的成本与风险. 企业进行废物交换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从交换的市场机制出发,运用基于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废物交换的模型框架,并且基于Swarm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系统的废物交换价格指数在仿真开始后10个周期内迅速降至4左右,并在之后的周期内缓慢下降;系统中单个废物的价格波动较大,但这种波动并未反映到整体的价格指数中;系统中的废物交换量和参与交换的企业数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但废物交换量的增长呈先慢后快的态势,在第200个周期时达到25×104 t. 而参与交换企业数量的增长呈先快后慢态势并逐渐稳定在100家左右. 示范企业的选取对于系统的废物交换量有一定的影响,选取规模较大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比随机选取更能促进系统中的废物交换,在第200个周期时比随机选择下的交换量高出约50%.   相似文献   

7.
废物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王华东 《环境科学》1995,16(3):64-67
在废物交换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交换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其各自的作用。通过对废物交换各环节的阐述,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废物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组成。并且结合计算机技术,以现代数据库为核心,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步骤,研制了废物交换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废物交换的基本功能要求,实现信息的输入、输出、传输、检索和统计计算等功能。并且在该系统研制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智能化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废物交换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废物交换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深化废物交换以实现废物社会化、区域化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医疗废物的传染性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医疗废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概述了医疗废物处理在各国的立法情况,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分类情况,进一步讨论了焚烧和高压釜处理医疗废物方法的优缺点,焚烧会造成二恶英、呋喃和汞排放,造成不利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而高压釜处理不能处理所有类型的医疗废物.控制医疗废物的最佳手段是减少产生量,可以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培训以及实施标准化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来实现,并研究改进传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害废物管理建立在有害废物管理法律制度基础上,研究有害废物申报登记制度、货单制度、许可证制度、交换制度及收费制度等管理制度的立法内容,对促进有害废物管理法律的制定和规范有害废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9年签订的著名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固体废物管理,固体有害废物管理国际联合行动正方兴未艾.一些发达国家对有害废物实行从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包装、标志、跨地区转移、污染危害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实行从产生到消亡的全过程管理.我国江苏、上海、北京、辽宁等地正在开展固体和有害废物管理许可证制度、交换制度、转移报告制度、收费制度等方面研究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环境导报》2003,(6):27-27
危险废物跨省、市交换转移审核一、法律及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的实施意见》、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管理工作的通知》。二、范围江苏省内跨省辖市或跨省交换、转移危险废物的企业。三、程序1.申请省内跨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危险废物交换转移申请表》经危险废物产生地、接受地省辖市环保局分别审查同意,签署意见后,由省固体有害废物登记和管理中心受理、审核,草拟审批意见后,报省环保厅…  相似文献   

13.
在沈阳市开展废物交换与利用处置、固废申报登记与去向管理的基础上,总结性地介绍了沈阳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论述了固体废物交换、管理的形式和做法,提出了实现废物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保障及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总结天津开发区"中欧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工业发展试点项目--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初步探讨区域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系统的建设模式,重点提炼出工业固体废物交换平台、废物最小化俱乐部和工业固体废物标识管理三方面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节能小知识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4,20(3):45-45
一个可供开发区企业间进行废物资源交换的网络系统正在筹建之中,该网络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废物资源信息,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企业之间进行废物交换,从而变废物为资源,使企业获得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使整个园区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电子产品污染源头的控制与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废物污染控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电子行业面对实施严格的法规管理的挑战,不仅要承担废物处理的责任,而且对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也必须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电子产品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提高电子废物回收利用率,减少废物处置中对环境与人体的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在园区内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文章通过对大庆市石油、石油化工产业链现状分析及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分析,说明大庆红岗具有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园区所在区域内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轻烃加工和化工建材产业(品)代谢连及废油、废水回注等废物代谢链的生态工业雏形,为创建大庆红岗生态工业(石化)示范园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消息树     
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医疗废物行为尽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已于6月26日颁布施行,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随意堆放、随意处理医疗垃圾的现象。为此,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环保部门严肃查处非法处置医疗废物行为。通知指出,各级环保部门要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转让、买卖医疗废物以及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生活垃圾或向环境排放的违法行为。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疾病疫情和各种事故等紧急情况,制定医疗废物处置及污染防治应急预案,配备相关设施,明确有关措施。(人民日报赵永新)加快实施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在总结三峡库区二期…  相似文献   

19.
陈银宏 《环境》2005,(Z1):108
本文简要的介绍中国瓷都--潮州市陶瓷废物的产生情况,从工艺上分析陶瓷废物的来源,并对陶瓷废物进行简单分类,在此基础上分类介绍陶瓷废物再生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开展废物交换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废物交换的意义、现状、组织、方法、方式和对象等,及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