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求城市污泥安全农用的方法是当前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8个玉米品种对新鲜城市污泥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所选择的8个玉米品种均可以在污泥上生长,大丰5品种对锌的累积量最低,04杂1品种对镉累积量最低,会单4品种对铜和铅累积量最低;玉米种植可显著降低城市污泥中的含水率,比不种玉米的对照处理(69.43%)水分去除率提高9.05%~17.50%,有利于城市污泥的干化及后续利用;各玉米品种植株中的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均高于有机肥标准(NY525—2012)的总养分要求,而重金属镉和铅的质量浓度除赛田3品种外其他品种均低于农用有机肥标准(NY525—2012)的限量值;玉米种植后城市污泥中的总养分和锌、镉、铜、铅4种重金属质量浓度变化很小.可见,利用玉米处理新鲜的城市污泥既可降低城市污泥中的水分,又可以产生一定量优质的有机肥原料,为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污水厂污泥堆肥前后养分及重金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泥、稻草、木屑为材料,研究了堆肥及添加粉煤灰、磷肥、石灰等添加剂对污泥堆肥中养分全氯、全磷、全钾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堆制后全氮含量降低,全磷、全钾含量增加,而加磷肥则具有较好的保氮效果;对于重金属,经堆肥后其活性均有所降低,加入石灰提高了污泥的pH使重金属元素向无机态转化,钝化重金属的活性;酸浸出实验中,样品锌、镉、铬的浸出率受pH的影响较大,而铜和铅受pH值的影响小.由此可见,堆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活性并保持养分,从而达到农业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剩余活性污泥农业利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不断增多,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置问题急待解决。本文论述了污泥中含有对植物有益的养分、有害的重金属及其他毒物;兴利除害用作农肥,是解决污泥出路最广阔、最经济的办法。指出了污泥农业利用的指导原则,有害物质的控制标准;从我国污泥处置现状出发,结合石油化纤行业实际,分析了污泥农业利用的前景:根据发达国家和我国制定的农用污泥有害物质控制标准,提出了农用污泥年用量、安全施用年限、施用原则及方法;对施用污泥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产生量日益增大.污泥中大量的矿物养分,为林木及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但是污泥中的病原体、重金属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会残留在植物体以及土壤中,并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经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产品是一种优良的有机肥.较农田而言,林地植物远离人群,且能避开人类食物链.因此,只要控制污泥施用量并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将堆肥污泥施用于林地将成为城市污泥又一可持续处置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变废为宝的污泥资源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水处理的实质是将水中的污染物变成不可溶的污泥或无害的气体,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但污水产生的污泥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污泥处理、处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污泥的资源化,主要途径有农业利用、建材利用和其他利用。农业利用堆肥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等植物需要的养分,能够起到农家肥的作用,并且能够改良土壤结构。但由于污泥中含有有害成分,必须在利用前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好氧与厌氧消化、堆肥化等,其中堆肥化处理技术采用较多。堆肥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泥中不稳定的有机质降解和转化成较稳定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6.
热喷处理污泥及其复混肥的养分效率与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室内分析和田间生物试验,研究了热喷处理污泥及其复混肥的养分供应能力及它们在农地上施用对土壤肥力、青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喷处理能有效杀灭污泥中病原物,除自,并可使污泥中水溶性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分别提高87%,19%和35%,施用热喷污泥制成的复混肥不但比等养分的无机复合肥多增产38%,而且青菜体内Vc和水溶性总糖等营养品质也有明显的提高,NO3^-却只有无机复合肥处理的一半左右,污泥经势喷处理有利于提高污泥中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特别是热喷污泥制成的复混肥氮磷养分利用率显著高于无机复合肥,施用污泥和污泥复混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比单纯大量施用污泥要安全得多,土地使用年限可延长40倍。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沥浸法和以添加石灰与三氯化铁为代表的化学法对污泥进行调理,继而采用隔膜厢式压滤机深度脱水是目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工艺,但系统比较两种工艺所产生的污泥的堆肥效果的研究还很鲜见.为此,本试验分别对相同来源的污泥用两种方法进行调理后再用机械脱水,将获得的污泥饼进行工程化高温好氧堆肥,并以相同来源的常规脱水污泥(CS,指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作为对照,探究其堆肥过程及产品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条垛式堆肥(条垛底宽2.8 m、高1.2 m、长10 m),生物沥浸污泥(BS)和石灰调理污泥(LS)堆肥所需辅料仅为CS的9.1%.尽管BS堆体中的NH+4-N含量始终最高,但其氨气挥发量仅为LS堆体的9.7%和CS堆体的31.4%.42 d时各堆体的CO2释放速率和水溶性C/N相比堆肥前均明显下降,说明堆体均已腐熟.LS堆肥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GI)仅为57.3%,而BS堆肥产品和CS堆肥产品的GI均为90%左右,显然后两者对种子的毒害已完全消除.此外,BS堆肥产品中的养分含量(N+P2O5+K2O)明显高于LS堆肥产品和CS堆肥产品,总养分分别高出28.5%和73.0%;其速效养分指标WSN亦分别高出40.6%和102%.综上所述,较之LS堆肥或CS堆肥,采用BS高温堆肥不仅可以显著减少辅料的添加量,且其堆肥过程中的氨气损失少,堆肥产品腐熟度好,养分含量高,因此,污泥生物沥浸处理-高温发酵技术是对推动堆肥后土地利用极有帮助的深度脱水工艺和资源化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污水厂所处理的污水量不断增大,由此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污泥,致使城市污水厂的污泥的合理处理处置成为研究热点.目前污泥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污泥堆肥以及焚烧等,其中污泥堆肥为诸多学者所赞同.文章探讨了污泥堆肥的基本原理与过程,介绍了条垛式堆肥系统、强制通风静态垛系统、反应器堆肥系统以及槽式堆肥系统的发展与污泥堆肥在农业以及绿化方面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污泥堆肥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造纸污泥是一种富含氮磷和有机质养分的有机废物,其中的养分资源可循环应用在速生桉培肥地力工程上.客观剖析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人工速生桉存在的环境生态效应,提出轮伐期缩短和忽视对有机肥的补充是造成当前速生桉地力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基于现状,提出将造纸污泥好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生产桉树专用有机肥,可最大化循环利用造纸废物养分资源,推进"林-纸-泥"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提出资源化策略配套的发展资金和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联邦德国每年有60万吨净化污泥用于农业。根据净化污泥规则规定,每公顷所允许的污泥排放量为5吨。每年污泥的利用面积达12万公顷,占整个联邦德国农业用地面积的1%。为了解净化污泥中有毒物质的情况,联  相似文献   

11.
生物沥浸对自然干化污泥重金属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金属的去除是污泥农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摇瓶实验,将氧化硫硫杆菌为功能微生物的生物沥浸技术应用于干化污泥重金属的去除,对山西省不同污水处理厂11个干化污泥样品进行了为期15 d的生物沥浸处理.分析了生物沥浸体系p H及SO2-4的变化情况,并对生物沥浸前后污泥中Cu、Zn、As、Cd、Cr等重金属去除率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养分的损失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污泥直接进行生物沥浸过程较为缓慢,无机酸对体系的酸化能够快速启动干化污泥的生物沥浸过程.无机酸酸化后,体系S0的生物氧化率逐渐提高,酸化速率加快,且污泥重金属去除率随着p H的降低而提高,生物沥浸过程结束后,供试污泥样品Cu、Zn、As、Cd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23.69%~77.62%、89.67%~97.80%、30.24%~84.31%、18.18%~97.05%和28.55%~67.11%,而污泥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损失率分别为3%、1%、44%和8%,污泥剩余养分含量满足农用泥质标准(CJ/T309-2009)的限定值.Cu、Zn、As、Cd和Cr去除率与污泥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35、0.895、0.932、0.516、0.847,n=11).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钝化污泥人工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鸿龄  孙丽娜  孙铁珩 《环境科学》2008,29(7):2068-2072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粉煤灰对城市污泥进行钝化,对钝化污泥的pH值、养分含量及重金属含量变化以及各配比人工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评价其用于无土排岩场生态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粉煤灰与污泥以Ⅲ(1:1)和Ⅱ(2:1)配比时,人工土壤持水性能高于对照(草甸棕壤),以Ⅳ(1:2)配比时,持水性接近于对照;粉煤灰钝化污泥中养分含量极其丰富,处于高肥力水平,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人工土壤的养分含量呈现降低趋势;粉煤灰钝化污泥人工土壤中除了Ⅲ(1:1)中Ni含量较高,为187.67 mg·kg-1外,各处理中重金属Cd、Pb、Cu、Zn、Cr含量都显著低于国家农用标准(GB 4284-84、GB 8173-87).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城市污泥中壬基酚及重金属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珠三角地区典型城市的13家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壬基酚(Nonylphenol,NP)、部分重金属及养分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典型城市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NP范围在0.45~65.17 mg·kg~(-1)(以干重计,下同)之间,平均值为10.87 mg·kg~(-1),工业废水是影响污水处理厂污泥中NP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地区污泥中NP含量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较低,但其中有2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NP含量超过或接近2000年欧盟污泥指令文件对污泥中NP、NP1EO、NP2EO(NPE)总量限制值(50 mg·kg~(-1)).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样中Cu、Pb、Cd及Zn含量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435.43、78.88、2.72、1088.01 mg·kg~(-1),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施用土壤(p H6.5)限值进行比较,仍有部分污水处理厂污泥中Cu、Cd、Zn含量超标.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样中有机质、总氮、总磷及总钾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294.40、12.92、39.63、9.12 g·kg~(-1),与过去的研究相比,污泥中有机质与养分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1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样中NP含量与污泥中总Cu的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了广西区内主要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养分、有机质含量和As、Cd、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总量与形态分布,并对其土地利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广西城市污泥的总养分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87.11 g/kg和34.63%,具有较高的农用价值。Zn和Cd平均含量超过国家污泥农用标准,分别为1 095.75,16.22 mg/kg,其余污泥平均值不超标。污泥中7种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均以稳定态为主,但As的可交换态比例相对偏高,而其他6种重金属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比例相对偏高而比较稳定。风险指数分析表明,Cd为广西区内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污泥农业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本研究对城市污泥进行了堆肥化处理,并采集不同阶段样品,通过顺序浸提法对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重金属进行提取,分别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Zn、Cu、Ni、Pb、Cd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Cr和As含量.研究结果发现,与现有国际及我国污泥农用标准比较,所研究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允许的水平.污泥堆肥中Cu、Ni、Cd、Cr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Cu、Ni、Pb、Cd四种重金属元素的可氧化态含量也相对较高,除Cd外,经过堆肥化处理后所有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堆肥可以促进污泥中的重金属稳定化,降低土壤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陈思思  董滨  徐祖信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734-5747
对矿山土地的破坏、污染与危害进行了调研和回顾,详细介绍了矿山土地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植物修复技术,以及含硫矿山所特需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原位阻断技术,分析其优缺点及使用条件.研究得出矿山土地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依据,通过一系列技术阻断污染,修复与改良表层土壤后建立植被,最终实现生态修复.指出提供足够的、符合需求的植物生长基质是矿山土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提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具有替换客土、预防AMD产生、阻断矿山重金属污染、为矿山土地补充维持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强化矿山土地保水保肥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目前待修复的矿山面积,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施用在时间维度上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因此,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在矿山土地生态修复的应用上具有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的5座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对出厂污泥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污泥含水率、有机质、总氮、总磷、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指标变化规律,探讨天津市污水厂污泥的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处理工艺的不同,5座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成分有一定的差异;(2)所研究的5座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的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养分,较适用于植物生长;(3)所研究的5座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的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较高,污泥中含有锌、铜、铅、铬、镉、汞、砷、镍等重金属,含量未超过我国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4)污泥中含有的蛋白质含量为43.72~49.89%,如何科学的将蛋白质回收是一个全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生物沥浸法(BC)、Fenton法和石灰/三氯化铁/PAM法(石灰法)对同一批城市污泥进行调理,并以常规PAM法(CC)为对照,探究不同调理后污泥的理化性质及其脱水性能的变化差异,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污泥中细胞裂解情况,以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BC法、Fenton法和石灰法均能大幅提高城市污泥脱水性能,表现在污泥过滤比阻(SRF)值仅为常规处理的0.43%~6.12%,尤其以石灰法处理脱水性能最佳.但BC法脱水泥饼中的有机质和养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有机质(56.9%)、总氮(4.66%)、速效氮(0.47%)、矿化氮(1.80%)和总磷(1.60%)含量均远高于石灰法处理,而且污泥中重金属能被部分去除(Cr、Mn、Ni、Zn溶出率分别为18.7%、50.0%、48.7%和72.9%),该处理的污泥最具资源化潜力.而石灰法脱水泥饼由于大量脱水剂添加导致有机质(49.5%)、总氮(3.55%)和总磷(1.20%)含量明显下降,且泥饼呈强碱性(pH值接近11).脱水滤液中的sCOD(645mg/L)和TP(4.62mg/L)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BC法、Fenton法和石灰法均能导致污泥微生物凋亡,活细胞数量由原始的86%降至75%左右,特别是石灰法对污泥中细胞的破解效果最为彻底,从而释放出更多内部水和胞内物质,这可能是引起其有机质和养分大量损失至脱水滤液中的原因之一.与Fenton法和石灰法调理相比,生物沥浸法既具有能大幅提高污泥脱水性能,脱水滤液水质相对较好的优点,又具有泥饼有机质和氮磷养分高,重金属含量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两相厌氧条件下升流式污泥床的起动和污泥颗粒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引言 荷兰Wageningen农业大学Lettinga,G等在七十年代发展的升流式污泥床(UASB)由于处理效果显著而引人注目,但升流式污泥床的起动过程需时长、难度大,颗粒污泥的培养更是艰巨,污泥颗粒化的机理也不十分清楚,因此探索污泥颗粒化的机理和条件是发展这种装置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实验就是探索在以活性高、沉降性差的细小絮状污泥作种子污泥、采用两相厌氧工艺时升流式污泥床的起动和颗粒污泥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欧盟15国2012年的污泥产生量约为800万t,年人均产生量为21 kg。欧盟15国均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和污泥热干化等污泥处理方法,主要采用污泥农业利用和污泥焚烧两种处置方法。爱尔兰和葡萄牙的农业利用比例占本国污泥处置量的90%,荷兰基本采用污泥焚烧的方式进行污泥处置。根据现有情况预测:污泥的厌氧消化作为污泥脱水、无害和化学能源利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竞争力,污泥的热干化会结合工业焚烧产生的废热进行,处置方式将继续限制填埋而发展焚烧和农业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