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环境评价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宏观决策与环境管理体制下环境保护参与宏观决策的重要机制。地级市战略环评是大区域战略环评的发展和细化,是提升战略环评落地应用的重要尝试。"三线一单"是贯彻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精细化环境空间管控为手段,实现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的重要途径。以全国第一个地级市战略环评和"三线一单"双试点城市连云港市为例,研究提出地级市战略环评中"三线一单"理论内涵和技术流程,通过环境管控单元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落地应用实施,为全国"三线一单"技术指南编制和试点推广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特性,包括宏观指导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累积性与综合性、评价范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长期性等,指出当前规划环评在实施程度、指导性、跟踪评价与技术审查,以及技术报告在规划分析、不确定性、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累积影响与次生影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划环评的任务、作用、评价思路与重点、评价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以及与建设项目的联动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规划环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球资讯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总体成果通过验收本刊讯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总体成果验收会,标志着我国第三个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圆满完成。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是继五大区域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完成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工作。验收专家组高度评价这项工作对于促进中部地区优化发展模式、规范国土开发、完善环保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领域,规划和建设项目两个层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均较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环评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作用。但由于规划严肃性不足、相关技术导则的内容限制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缺失等制约因素,公路网规划环评与公路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导致环评重点不突出、重复性劳动繁多等后果,制约了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不利于公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文中深入挖掘了两者联动的理论依据,全面梳理了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管理依据,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指导作用联动和项目环评对规划环评的反哺作用联动两个层面构建了两者的联动机制。其中,指导作用联动包括时间、评价内容、审批决策以及环保措施落实上的联动;反哺作用联动主要指项目环评对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反馈。结合制约联动的主要因素和构建的联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公路建设领域环评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光伏发电项目将得到长足发展。在调研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及分布情况,发现全国各地光伏发电项目环评存在规划环评支撑不足或缺乏、审批尺度不一及审批重点不突出、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性不足、重大变动界定不清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完善行业环境管理体系、合理确定废弃光伏组件固废属性、制定重大变动清单、开展典型区域光伏阵列环境影响跟踪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可为后续项目环评管理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其评价对象及编制范围、执行情况、信息公开和编制单位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的对策。旨在为规划环评的全面深入开展,发挥规划环评源头防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分析内河、沿海港口规划及建设特点,对内河、沿海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内容及重点区别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这两类港口总规环评重点评价内容的把握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表明,内河港口总规环评需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沿海港口总规环评需关注规划实施引起的水动力、泥沙冲淤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规划实施对滩涂湿地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开展港口总规环评时,应结合港口规划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规划环评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将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作为规划环评的着力点,将统筹规划实施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将规划实施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出发点,已经逐步成为从决策源头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贯彻"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方针的重要抓手;在机制体制层面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成为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年来36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统计梳理,总结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现状,分析了目前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评价思路、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明确评价思路、规范评价流程、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有机结合以充实评价内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的适用性以逐步实现定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提高规划环评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能更好地为规划环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地铁上盖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般可将地铁上盖开发分为车站上盖、停车场综合利用/上盖开发和车辆段综合利用/上盖开发三类。根据北京地铁上盖开发实践,从评价时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专业性等三个方面总结了一级开发环评经验;从评价时序、与一级开发环评衔接及环境监测等三个方面,总结了二级开发环评经验。最后,为进一步做好地铁上盖开发环评工作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评机构在市场化中丧失评价独立性,严重损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性的问题。提出通过创新评价费用定价方式、招标委托方式、支付方式及限制环评机构数量等途径保障环评机构经济独立性。通过增加环评透明度、责任追究与淘汰制度、建立评价机构分级制度督促取得了经济独立性的环评机构保持其评价独立性,真正实现环评机构独立、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环评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众对环境健康认知的不断提升,开展规划环评人群健康评价,从宏观优化产业布局、保障环境健康和公众生活质量已成为迫切需求。通过对国内外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和评价框架进行分析,提出规划环评中人群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内涵和评价程序,对推进人群健康评价的保障措施提出建议,为实现源头优化产业布局、保障环境健康和公众生活质量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规划环评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有效切入点。2009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问世,开启了规划环评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规划环评开展的相关导则、技术规范、管理规章等文件,逐步推行大区域的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实践,并在交通、土地规划等领域开展专项规划环评,在规划环评制度建设及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发挥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作用,探索行业规划环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通过分析水泥行业规划特点和大气污染特征,以系统论为基础,综合现行评价方法,提出"构建情景—评估承载力—预测影响—分析约束—优化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山西省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为行业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不能满足页岩气开发这一新兴产业环境保护需要的问题,通过对涪陵示范区页岩气开发特点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现阶段页岩气开发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存在的问题:环评单元、介入时机不明确,评价依据与页岩气开发特征不符,评价内容和深度不够;"三同时"管理困难,环保竣工验收对象、内容、时间不明确。提出的建议包括:加快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监测和研究,制定页岩气开发相关环保法规、导则和技术规范,开展页岩气开发规划环评,建立环评管理体系;建立页岩气开发"三同时"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推进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理,制定页岩气开发环保竣工验收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煤炭开发布局西移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通过分析煤炭开发布局西移中面临的环境形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制定生态红线指标,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实施保护性开采措施,制定差别化管理要求;加大矿区规划环评地下水评价深度,尽快开展矿区跟踪评价;研究推广绿色开采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健康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往北京组织召开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总体成果验收会,标志着我国第三个大区域战略环评工作圆满完成。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钢铁建设项目》(HJ 708—2014)的编制既满足了国家环境保护管理的需求,也是对我国现行环保标准的有力补充。该导则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为基础,各要素导则为依据,总结钢铁建设项目环评经验,结合钢铁行业特点,明确了钢铁建设项目的环评要求,具有编制程序严谨、适用范围明确、行业特点突出、二噁英评价务实的特点,为进一步规范钢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强化钢铁行业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究,推进高新技术应用;强化污染防治,弱化环境影响预测;加强规划环评,探索行业政策环评。  相似文献   

19.
围绕国内外利用海洋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评述了环境污染和工程扰动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以及利用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海域环境质量的方法。结合目前我国涉海项目环评及环保验收调查中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及各种方法特点,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法及β、γ多样性指数法等在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保证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可比性,从调查时间、站位布设、采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呈现出全面性铺开、实施性较强、程序化完成、有效性较差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被调查者、实施者、管理者均面临诸多问题和压力。下一阶段,建议从建设制度、公开信息、设计合理程序、明确责任和加强宣传等方面加强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