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分析了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如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空气和水土质量监测、生态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结合应用实例,对某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评价,进一步验证了 3S技术的可靠性,提升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促进生态环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监测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本文就环境监测工作中生态监测的背景、学科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进行了的浅层讨论.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中央、生态环境部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本文阐述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定义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并阐明了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的建设思路。建议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创新,构建面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管理业务与支撑体系“大融合”,实现感知高效化、数据集成化、分析关联化、应用智能化、测管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良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86-88
云南省的生态环境比较复杂,利用航空照片或卫星资料进行解析很难取得正确的评价结果,非常有必要进行地面现场调查分析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云南省的国土面积进行生态区域划分,然后,针对不同的生态区域甄选出与之相适应的地面现场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定量指标并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开展常规的生态环境监测提供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在国家和沿海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监测能力显著提高,监测内容不断丰富,为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积累了海量的基础数据并提供了决策支撑.本文主要综述了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从管理体制、机构组成、监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并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监测工作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使环境治理更加高效,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作用,提出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的措施,展望了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应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加强不同级别环境监测站建设,构建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以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有效减轻环境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生态环境监测是一种环境监测的手段,通过生态环境的监测,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到生态环境的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任务及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并结合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随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出台,建立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强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成为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预报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监测信息化水平、监测基础能力四方面的建设进展与成效,分析面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需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仍面临精细化支撑、碳监测能力、信息技术水平和基层监测基础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从优化站点布局、创新协同监测、提升碳监测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推进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和现代化示范、加强资金保障六个方面提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初步形成由政府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组建,由政府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然而在政府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的进程中,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与监测结果公信力不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缺位的客观现状。未来应当在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过程中通过健全环境监测市场规则,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管理,严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等方式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要闻     
正2020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肖建军出席发布会,向媒体介绍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情况。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A 2019年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一是抓全局、谋长远,系统规划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二是强法治、建规范,大力推进监测法规制度建设。三是重融合、扩数量,优化调整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四是严监管、重惩戒,坚决守住数据质量的生命线。五是大比武、展风貌,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相似文献   

13.
环境问题在经济粗放式发展后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使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非常高。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生态环境监测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监测和分析,对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概述入手,详细探讨了当前监测技术,并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环境宏观监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监测一般采用三个层次进行监测,其中宏观遥感监测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基于草原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监测的目的,以现代遥感技术和GIS为监测手段,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确定出一套草原生态环境宏观监测指标和技术方法,通过实际监测运用,这套指标与技术方法可较好的反晨出草原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研究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予其其发展趋势,提供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水及土壤方面的问题。人类衣食住行均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比如水体安全关乎人们的饮食安全,对人体健康存在直接的影响。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利用当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及时发现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予以有效处理,可以达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文章分析生态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生态环境监测所用技术类型、具体运用情况等,结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生态环境监测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具有可行性的、推动技术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生态环境技术发展,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以生态环境监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共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入手,指出应全面理解和领会党中央对生态环境的决策部署,提出深入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监测的关系、以中央生态环境监测决策部署为指引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以全面从严治党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顶梁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为什么建设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怎样建设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现阶段实际工作中应采取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石漠化是现阶段贵州省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文章在说明石漠化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GIS技术发展的介绍,阐述了基于GIS技术监测和保护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并分析了GIS技术运用于监测和保护石漠化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推广该技术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等“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十四五”时期碳监测评估、PM2.5和O3协同控制追因溯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智慧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20.
自行监测是排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必然要求,是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管理重要方式.回顾我国自行监测发展历程,梳理当前自行监测在监测方案制定、自动监测和委托第三方检测等方面问题,提出了规范自行监测方案制定、审核备案,加强监督检查,探索建立自动监测设备性能综合评价机制,加大自行监测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方面建议,从而提高自行监测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