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石油大规模的开发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愈来愈严重。在海洋石油开发中面临的最大危害是井喷。防喷器是钻井中预防井喷的最后防御线。论文从防喷器在预防海洋石油污染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了防喷器的结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对预防海洋石油污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洋石油污染研究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对海洋及近岸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文章概述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危害、微生物降解机理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微生物降解是海洋石油污染去除的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以生物降解为基础,配合使用不会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处理剂,将更好的处理海洋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3.
流入水体中的石油或油品可以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油膜覆盖在水面上,破坏正常的气体交换,对海洋中进行的生物水化学过程产生不良影响。溶解和乳化的石油烃甚至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危害海洋生物。石油污染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人类文化活动。此外,漂浮在水面上的石油或油品又是大气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海洋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随着海上石油开发和海洋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许多国家为防治石油污染造成的危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制定各种法律、法规,研究各种石油污染防治技术。本文简要介绍加拿大在防治海洋石油污染中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海洋石油污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海洋石油污染是国际上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由于石油开采和炼制以及与之有关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勘探、开采事业的兴起,海上交通运输的繁忙和油船事故屡有发生,所有这些人为的活动,使大量石油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和渔业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近海石油污染也比较严重,是我国的主要海洋污染物。因此,对海洋石油污染情况调查及其危害的研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众听周知,在海洋环境污染中,油污染是数量多,范围广,危害深的一种污染。据报道日本周围海域84%的污染是由石油引起的。对我国渤海海区的调查也证实了其主要污染是来自石油。石油污染不仅在不同程度上对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海洋生物的生长和水产资源造成危害,而且还会破坏海岸设施。影响气候变化,降低海洋自净能力。因此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海洋石油污染已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海面溢油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运营运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情况下的石油流失,因而使水域和沿岸地带受到污染。消除石油污染是一项艰巨的、代价昂贵的工作。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综合介绍了溢油的扩散、迁移、陈化、消除石汕污染的方法及经验 等。 一、海洋中的石油污染源 由于大型油轮遇难而造成的多次重大海洋石油污染事件,曾引起全世界广泛的注意。尽管这类海损事件在每年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中只占10-15%左右,但由此而产生的聚油会严重的污染海岸带,使动、植物界受到极大的危害,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由于各种海损事故而进入海洋的石油总量,估计为世界石油年开采量的0.01-0.1%,约为5×109吨,其中有40%是由于油轮排放压舱水造成的。采用“装于上部”法后,可使油轮溢油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有所减少。而采取罚款赔偿损失、对各种海损溢油事故在报纸上进行广泛的报导,以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等,无疑会导致人们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止海损溢油措施及同溢油作斗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洋石油污染对渔业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石油污染对渔业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山东省渔政监督管理处王伟洁,吴长江1石油污染海洋的途径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开采、运输和海上各类船舶活动所排放的石油污染物质大量增加,使得海洋环境日趋恶化,渔业水域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自1983年以来,全国平...  相似文献   

9.
在海洋污染中,石油污染是一个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世界产油量和海上运油量的大幅度增长以及沿海石油化工的发展、海底油田的勘探和开采等,使石油对河流水系、海港、海湾和海洋的污染程度不断增加,对海洋的污染危害日趋严重。 我国沿海某些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致使滩涂土壤及生物资源受到污染威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上的石油开发对松花江和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地的潜在污染危害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松花江上石油开发中一旦出现事故其污染所造成突发事故将是十分严重的.应加强松花江上石油开发的预警研究.并对松花江上的石油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江上已开发和在建油田制定出相应对策,确保松花江水质安全和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大量资料报导表明,石油烃类已成为当今污染海洋的重要污染物。由于陆地石油资源的短缺,各国竟相开发海底石油资源,加之海上运输的不断发展,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石油污染海洋,除了石油本身的毒性直接影响海洋生命外,危害性更大的是破坏海洋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如影响海水的光学性质、限制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平衡以及使海水严重缺氧等。  相似文献   

12.
海洋环境的石油污染,源多、量大、扩散范围广,在当前各种类型海洋污染中占第一位。海洋石油污染一般又以河口海区、海港、沿岸区城为重。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海洋石油、海洋运输、海洋渔业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海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如何保护海港水域环境,防止石油污染危害,已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提供一点秦皇岛港的情况,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石油的海洋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近年来,海洋的石油污染已充分引起人们的童视。右油作为全球性的污染物,正以大大超过其它污染物的量进入海洋。1975到1978年间,国际海洋学委员会和世界气象组织其同组织了一次全球性海洋石油污染监测(MAPMOPP),证实了大洋的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于油轮及其它航速。含油污水的排放及近岸石油化学工业对沿海影响较大。油轮事故则对局部海域产生严重污染,往往使该海域的生态系几年内得不到恢复。  相似文献   

14.
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大辽河水系的3条干流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PHs)和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Hs总量分布范围为61.37~229.42 μg·g-1,PAHs总量分布范围为61.9~840.5 ng·g-1.石油烃含量远远高于已报道的世界其它河流和海洋沉积物中的含量,表明大辽河水系沉积物石油烃污染严重;而与世界其它河流和海洋地区相比,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对偏低.石油烃分布特征为太子河>浑河>大辽河;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为大辽河>太子河>浑河.烃污染来源诊断表明,石油烃污染以陆源植物和人为污染输入为主,多环芳烃污染以石油燃烧热解为主,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烃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技术已经分离到多种石油烃降解菌,然而,由于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大多数细菌的不可培养性,大量石油烃降解菌尚未发现.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在石油污染海洋环境中细菌群落组成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和国防事业的发展,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石油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对水体,尤其是对海洋的污染已构成对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国政府已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因而对地处沿海的船舶修理厂的含油污水处理已是当务之急。以往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多是利用传统  相似文献   

17.
桡足类是海洋生物中的主要类群,在海洋食物链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海洋受到石油的污染,故有关石油对挠足类的影响和危害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Barnett等(1975)测定了柴油、煤油、汽油和苯对潮间带水坑桡足类(Tigriopus californicus)的毒性。Lee(1975)指出海洋浮游桡足类能对海水中的石油烃进行吸收、蓄积与代谢。Berdugo等(977)报导了石油烃能降低河口桡足类(Eurytemora affinis)的繁殖能力。Lee等(1977)比较了大洋性浮游动物和沿岸性浮游动物对石油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石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就微波技术在含油废水的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油气吸附剂的再生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微波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领域应用的优缺点,重点提出了在油气吸附回收工艺中,应用微波/真空或微波/超声波集成再生技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油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资源,是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化石燃料.但在石油开采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由于技术水平、操作不当或客观原因导致的石油泄漏问题,泄漏石油中包含的饱和烃、多环芳烃、苯类等会对海洋、空气、土壤或水体造成严重危害.文中概述了石油污染的现状,总结了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方法,并且对不同环境下研究者在进行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时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实践中治理石油污染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0.
石油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石油烃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的土壤及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处理石油烃污染的理想方法。本文对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综述了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