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全程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应用最新修订国标方法-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对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进行了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概述了方法原理,简介了方法所需仪器与试剂,深入探讨了运用该方法进行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问题。指出在最新修订国标方法基础上,正确进行水样干扰消除和预处理操作,准确确定水样稀释倍数,严格控制测定和培养温度,优先选取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溶解氧浓度,准确进行测定结果数据处理,切实规范监测数据结果填报,能够在确保水样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同时简化大批量成分复杂水样测定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碘量法一次测定BOD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是一个重要水质指标,普遍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测定。当被测水样中含有无机或有机还原性物质时,则于测定过程中发生溶解氧对这些物质的化学氧化作用,产生化学氧化耗氧。这部分化学耗氧迭加在五日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化学耗  相似文献   

3.
生化需氧量(BOD)是水质分析的重要项目,也是考察污水处理装置效率的重要参数,在污水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 BOD 的标准方法是:水样用“稀释水”适当稀释后,放入特制的溶解氧瓶中,置于20℃±1℃的恒温箱中培养5天,测定样品培养5天前后的溶解氧。二者之差经过计算,即为生化需氧量。并规定水样经培养5天后,减少的溶解氧占培养前的溶解氧的40~70%范围内,其数据才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五日生化需氧量是一种表间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是水质监测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对水样的保存、溶解氧、pH值、温度、接种稀释水和稀释度等影响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成败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溶解氧的量.目前对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的测定除采用经典的稀释接种法外,已开始采用新方法,即微生物电极法.他能够在几分钟内测定水体的BOD含量,大大缩短了传统方法的五天培养时间,对于快速了解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具有积极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的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方法进行改进,用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浓度,并探讨了样品的保存方法、培养时间和方法、接种液的加入量等问题。实验表明,培养2+5d的BOD2+5与BOD5的结果基本相同,培养7d的BOD7测定结果比BOD2+5和BOD5高,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测量的关键是用碘量法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经过分析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认为测量的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其次是样品中溶液的体积,滴定溶液的体积和滴定溶液的浓度等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得到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6.4mg/L,扩展不确定度为12.8mg/L.  相似文献   

8.
目前,重庆地区工矿企业在逐步开展工业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工作。BOD测定方法规定:样品经过五天培养后,减少的溶解氧占培养前的溶解氧的40~70%,即溶解氧下降百分率在40~70%范围内的测定结果才是可取的。但由于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污染物浓度变化幅度大,要达到上述规定,较为困难。尤以稀释度的确定为关键。本文试就常见为BOD和高锰酸  相似文献   

9.
国家环保标准HJ505-2009规定用稀释与接种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对该标准方法的基本环节进行梳理,就水样采集量、水样预处理、样品水封、接种液选取和溶解氧测定方法选择等做出了总结,提出了建议。认为稀释与接种法在一些具体操作环节还可以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10.
BOD_5TraK仪器测定水中5日生化需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DTraK仪器测定水中 5日生化需氧量 ,操作简便 ,测定直接、快速。五日生化需氧量在 0- 35 0mg/L浓度范围内 ,相对误差在 - 5 2 %— 6 4 %。葡萄糖 -谷氨酸校核实验结果BOD5值为 2 10mg/L- 2 2 3mg/L  相似文献   

11.
前 言 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间接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在测定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废水负荷和计算这种处理系统效果中有广泛的用途.由于废水、污水含有机物质多少不同,但水中溶解氧却有限,往往不能满足五日生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因此需要采用稀释法来测定BOD.为此配制几个水样的稀释液,以得到所需的缺氧量,即用含有适  相似文献   

12.
生化需氧量(BOD)是用来估价废水,排水和污染水样相对需氧量的一种试验。这种试验被广泛地应用于废水处理工厂,以测量废物负荷和估价处理过程的效率。通常,样品的BOD是通过测量培养五天所消耗的溶解氧求得的。BOD的大小则是样品中可供有生命生物物质消耗的有机营养物质的函数。近年来人们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一词指可疑程度,广义而言,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可疑程度。如何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一直是困扰检测实验室的一个难题。依据HJ505—2009标准的方法,测定了水样的生化需氧量BOD5,估算了测试过程中的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评定了生化需氧量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在黄河支流小黑河的庆丰桥、三两桥、章盖营、西瓦窑等断面采集水样,对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氰、挥发酚等项目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依据国家规定的水环境标准对小黑河各河段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小黑河水体各断面普遍存在着DO、COD、BOD5、氨氮、石油类的严重超标,部分断面还有挥发酚、砷、总氰的超标现象,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小黑河水体质量为劣Ⅴ类,按照W值水质评价方法小黑河水体质量属于第五级.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BOD_5表示生物耗氧量。即在20±1℃时,11水样培养5日,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所耗溶解氧的总量。该值与水样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相应表示水中可生化的有机物浓度。由于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在测定BOD_5时,水样一般需稀释。又因废水中有机物成份复杂,含量多变,废水的可生化性因水样不同而异。为保证BOD_5测定值的准确性,正确估价水样稀释倍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2010年的黄坛水库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有代表性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和总氮6项指标,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黄坛水库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坛水库水质的高锰酸盐指数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解氧和总氮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秦宇  张渝阳  李哲  马健荣 《环境科学》2018,39(4):1578-1588
三峡库区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揭示三峡库区澎溪河地区水华过程中不同氮磷浓度下藻类生长死亡过程中CH4吸收释放的规律,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6年5月9日,通过添加不同氮磷浓度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水域展开野外原位实验.结果表明,在开始实验当日CH4通量从(1.8093±0.0632)μmol·(m2·h)-1到6 d急剧减少至(0.0776±0.0146)μmol·(m2·h)-1.6 d后变化相对较小,相比较于其他水样只添加磷的水样明显有所回升.在本次实验中藻类的生长与死亡受到了不同N、P浓度梯度的影响.N对藻类的生长影响不大,各种指标与未加N、P营养盐的原水基本一致;在适宜的P浓度下,促进藻类的生长.当P浓度过多时,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水样中的CH4通量的吸收与释放和添加的硝态氮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20±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简称DO),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对同一水样,只测出培养前的任一稀释倍数水样的DO值,通过计算便可准确得出其它稀释倍数水样的D0值.通过对不同浓度下BOD5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对误差进行分析,结果都达到了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准确度允许差.因此,这种计算方法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按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规定,生化需氧性(BOD)是将水样在20℃条件下培养五d,消耗的溶解氧为原有溶解氧的40~70%,并且消耗的氧不少于2mg/L,剩余的氧不少于1mg/L。无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提出一种简便可靠、适用于各种废水计算BOD测定中水样稀释比的通式。  相似文献   

20.
标准稀释五天生化需氧量(BOD_5)试验主要缺点是①实验条件与水样实际状态相差甚远;结果的重现性和再现性差;②五天,20℃培养不具确切的理论意义,更不适宜作污水厂控制分析;③试验结果不代表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氧消耗,所以,做为设计和控制参数,实际意义不大。在近半个世纪中,为改进BOD实验技术,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电解呼吸计虽已广泛使用,但仍要3—5天才能得出结果。Lamb等提出的短期BOD测定技术,每次测定只要30—60分钟,但由于可利用的溶解氧不足等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