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简述了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异常诊断系统的概念以及异常数据的来源,以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结构。提出了系统模拟专家分析过程的信息处理工作方式,以期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质量自动诊断与故障识别。 相似文献
3.
覃茂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8,30(3):4-7
分析了海口市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建设需求与主要目标,介绍了基于GIS的系统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和空间数据库。系统具有信息管理、数据采集、监察执法、查询统计、档案管理、\"环保一张图\"、专题图绘制、运维管理等功能,具备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共享、绩效评价等特色。 相似文献
4.
5.
简述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现状,指出了目前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部分自动监测数据的合法性,排污企业直接付费方式及现场端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严格在线监测设备社会运营企业的经营许可与监督检查,采取必要的激励与处罚措施,安装监控设备\"对症下药\",积极制定地方法规、标准,为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清除障碍,改变运... 相似文献
6.
7.
从监测数据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明确环境监测法律地位,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力度;理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投入和运营机制,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技术在监督监测中的应用;快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污染源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8.
污染源普查数据面广量大,且含有准确的地理信息,但国家统一开发的普查数据应用软件中没有集成GIS分析功能。东台市环保局在对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应用中,以Delphi为编程工具,调用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基于MapX实现了一款简易的污染源普查GIS应用软件,介绍了MapX特点及其应用、数据接口方法及系统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9.
10.
11.
在线生物毒性监测系统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报警限,用于评价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对现场端的在线监测设备进行科学的综合布局,并从采水、配水、预处理、控制、分析、数据采集与传输、辅助等构成单元,提出了有关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系统集成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简述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概念和建设LIMS的现实意义,着重介绍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实施LIMS的过程和体会,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在LIMS选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LIMS对现行工作的影响,并对需进一步完善的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化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实施和主要功能模块,利用B/S架构和Web GIS技术,以及相应的编程语言和规范的关系数据库,给出了为环境监测信息化服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酚污染正严重威胁着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迫切需要开展挥发酚实时预警监测。从挥发酚在线监测系统构架、监测方法验证、在线监测功能完善、运维周期及成本核算、应急预警功能实现等方面,介绍了挥发酚在线监测技术在苏州市饮用水源地的应用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水源水预警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在ArcGIS 8.3软件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is)支持下,以江苏省长江以南市辖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间叠加和空间复合查询分析,以确定垃圾填埋场候选区域分布,并同已有的垃圾填埋场监测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垃圾填埋场辅助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潘柳青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3):58-59
根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分析实际监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该技术规范在适用性方面需要明确的事项。指出应事先规范比对监测中可能遇到的数据处理及结果判断问题,从规避法律风险的角度出发,对比对监测进行文件控制和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20.
无人机遥感是近年新兴的航空遥感技术,随着无人机平台与载荷的不断进步,其研究应用愈加深入,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并作为卫星遥感技术的补充,愈加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拓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潜力,分析无人机在环保领域应用效果,以扬州市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水域的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基于其污染源特征及周边生态环境状况,研究无人机平台与载荷搭配(可见光与热红外)技术,监测研究区污染源,分析其对水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处污染源,主要为点源污染(工业点源、水产养殖、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河道码头、水土流失、农业)和内源污染(航运船舶、桥梁交通运输、渔民生活)等,同时,发现某助剂厂隐藏在水面下的4个排污口。该项技术的实验研究,发挥了无人机平台与载荷搭配应用效果,获取了污染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及其扩散形态,为水源地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