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防苑》2006,(Z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也变得日益频繁,相应地城市地下空间房地产登记的要求也变得日益迫切。本文从城市地下空间房地产登记的实践出发,对地下空间权的界定、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用地审批、城市地下空间房地产登记的法律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防苑》2006,(Z1)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节约城市用地、改善城市交通和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级民防部门在编制“城市人民防空规划”时,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管理的探索。本文结合杭州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管理的实践,杭州民防部门在如何更好地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6,(Z1)
我国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在城市规划中地下空间规划,在地下空间中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在行政管理及立法中等都存在许多呈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的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规划同城市建设规划的关系,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行政管理、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投资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提出了在管理、立法、规章、投资多元化方面的建议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防苑》2006,(Z1)
部分国家或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具有相对完善和系统的法律体系。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法制是分散的、不是很完备,影响了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国家层面的法律没有制定之前,上海市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地方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6,(Z1)
提要为实现城市立体化开发,在建设新城区或改造旧城区的同时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对地下空间开发总容量进行评估的重要问题却研究甚少,现有的对地下空间开发容量估算的方法或忽略其与上部空间的相互关系或摆脱不了“地上不足地下补”的错误思想的束缚,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考虑城市上下部空间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从城市总空间规模出发,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上下部空间协调关系,通过不同地下空间开发模式的建立及多种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容量的因素评价,来最终确定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总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06,(Z1)
21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聚集,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向地下发展就成了大势所趋。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肩负着建成“一个龙头,四大中心”的历史使命,但是,上海城市用地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向地下要空间,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缓解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矛盾,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科学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拥有家庭型轿车的人也越来越多,小区内与市区内,停车问题变得犹为重要。如何利用地下空间和人防地下室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是许多部门寻求的又一途径,但利用地下空间和人防地下室停车往往碰到诸如车库的高度(经济性),车库内容许 CO 浓度、噪声(环保要求)等问题。1.问题的提出:地下停车库设计一般采用常规的通风系统,即通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合二为一。其通风方式在 CO 控制方面理论上可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Z1)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上海在建设城市环境空间的同时,必须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民防工程的建设也大大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铁的迅猛发展已形成一个地下网络构架,逐年来已建成的一大批地下工程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有的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生命线系统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锋  朱晓东  李杨帆 《灾害学》2006,21(4):103-10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安全已经上升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城市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命脉。本文基于生态安全特点和城市生命线系统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评价生命线系统易损性、协调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利用GIS和DSS等技术构建城市生命线系统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城市生命线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分别以东部沿海典型城市厦门和连云港为例,从政策、规划、机构、管理、科研等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火灾模拟分析与消防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火灾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建立城市消防地理信息系统是减轻城市火灾的有效途径。剖析了传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调度模式存在的弊端,尝试提出城市火灾模拟分析与消防应急指挥的融合模式,并运用GIS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城市火灾模拟分析与消防应急指挥系统。解决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基于两种方式的接警空间定位、复杂条件下大区域火灾蔓延动态模拟分析、火灾损失预测与评估及消防应急指挥决策模型等。  相似文献   

11.
1.序言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隧道是城市最大的地下空间,引导着城市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同时也是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网络系统的基础和依托,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龙头”作用。随着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的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的上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有机系统也将逐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城市立体开发不断发展,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在使用人数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其安全防范和管理却较为滞后,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特别是在近期,武汉、北京暴雨成灾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已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问题。本刊特别邀请地下空间防灾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束昱,为您详细讲解有关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的安全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韧性已成为我国新时代城市的新理念,提升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水平对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明确了韧性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单体建筑和基础设施系统两个尺度的韧性评价方法。结合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韧性理念下存在的短板,提出既有和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发展实施路径。对于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首要任务是评价其功能,建立韧性评价方法;对于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关键是融合韧性理念的规划和设计,明确恢复路径。最后提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发展策略,从设施、管理、文化、经济和智能 5 个维度提出相应建议:提升既有和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韧性;健全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机制,加强主动管理理念;提升全社会人民韧性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优化地下空间布局,设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应急专项资金;推进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智能化,辅助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防空防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平战结合、防空防灾一体化的民防发展战略,对各类民防信息的综合管理以及深化信息的服务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上海市防空防灾基础资料库平台的建设为支撑,基于GIS、计算机网络、数据库、Web服务等现代高新技术,研究设计了一个综合人民防空和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采用C/S、B/S混合体系结构,支持多源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人民防空、防灾减灾等民防基础信息资料的动态更新、查询和分析,可为城市民防系统及有关部门的咨询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民防苑》2006,(Z1)
当前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下,研究地下空间规划控制与引导作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试图结合城市规划编制过程,建立以规划控制为介入点的工作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当前地下空间开发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方法,并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要素的剖析,探讨了总体规划层面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地下空间开发控制与引导的内容,力求能为将来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十年GIS、空间数据库、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3DGIS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公共安全以及城市工程等各个方面。同时,3DGIS为防灾减灾以及应急响应和管理,特别是城市区域内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通过3DGIS提供的实时环境和分析工具,可以实现灾害事件重现、推演和和灾害管理分析,为减灾和应急处置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主要分析了城市灾害应急系统的结构,研究了基于网络结构的城市逻辑结构及分析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北太平庄校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内部复杂结构的抽象,提取城市应急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和信息,利用3DGIS技术建立城市三维环境和城市网络逻辑模型,模拟了城市应急处置过程。同时,通过对以社区为单元的城市应急系统的建设考察了该系统在整个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2019,(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是保持城市能量流、物质流及信息流畅通的众多生命线之家,然而可以预见大量的灾害将成为其正常运行的严重威胁。在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灾害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与之具有一定程度相似性的市政管线(或隧道)及其他类型运营隧道灾害,系统划分了其运维期灾害类型,并对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人为灾害类型进行了细分,提出了其运维期灾害防控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总结了综合管廊火灾和震害的产生机理和应对措施;还就人为灾害、渗漏水问题、不均匀沉降以及环境安全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运维期综合管廊减灾防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提高人防工程管理质量、效益、信息化为根本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学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基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旨在建立高度综合的、统一的、开放的和真三维的人防信息系统。文章着重讨论了系统总体结构、技术结构、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工程实例说明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在人防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人防信息系统对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区、人口疏散隐蔽最佳路径、实时监测等空间分析提供支持;对提高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功能发挥以及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试论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防苑》2006,(Z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缺乏,地表面积越来越少,我们在向地上空间寻求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室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只是部分的、无序的、单一的,这就需要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防苑》2006,(Z1)
一、地下空间的概念及其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一)地下空间的概念地下空间是人类潜在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对地层空间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通过敷设各种市政管线或构筑各种地下建(构)筑物,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市政、民防及公共设施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