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纯SO2及燃煤电厂烟气作实验气,利用积分法固定床CFB方式进行了DS-I型催化剂与活性炭催化性能的对比试验,对不同还进行了不同烟气温度、SO2浓度、湿度、烟气流速等工艺参数对DS-I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优化组合,可在除尘器后直接脱硫、脱氮,其脱硫率达86%、脱氮率达68%.催化剂经再生,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纯SO2及燃煤电厂烟气作实验气,利用积分法固定床CFB方式进行了DS-Ⅰ型催化剂与活性炭催化性能的对比试验,对不同还进行了不同烟气温度、SO2浓度、湿度、烟气流速等工艺参数对DS-Ⅰ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优化组合,可在除尘器后直接脱硫、脱氮、其脱硫率达86%、脱氮率达68%。催化剂经再生,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纯SO2及燃煤电厂烟气作实验气,利用积分法固定床CFB方式进行了DS-Ⅰ型催化剂与活性炭催化性能的对比试验,对不同还进行了不同烟气温度、SO2浓度、湿度、烟气流速等工艺参数对DS-Ⅰ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试验。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优化组合,可在除尘器后直接脱硫、脱氮,其脱硫率达86%、脱氮率达68%。催化剂经再生,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SO2治理已逐步走向正轨,新建的燃煤电厂基本都安装效率较高的脱硫装置.因此,控制NOx的排放将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电子束或电晕放电脱硝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烟气中NOx控制技术的机理、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通过对各种工艺技术的脱除效率、应用条件、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提出了未来脱硝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烟气脱硝的可行方案,从而为工业废气脱硝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湿式吸收法同时烟气脱硫脱氮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程琰 《化工环保》2006,26(3):209-212
同时烟气脱硫脱氮技术是燃煤烟气SO2和NOx污染控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系统地介绍了氧化吸收法、络合吸收法等能实现同时脱硫脱氮的吸收法烟气净化技术,分析了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集成、副产物利用、与现有脱硫装置的配套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于庆瑞 《化工环保》1990,10(1):60-61,59
在实验室中进行有机废气焚烧所用催化剂评价时,要保持催化剂对某一可燃物有恒定的转化率,废气的预热温度应随废气中可燃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采用催化剂进行大规模的废气处理时,却与上述现象有差异。为了搞清催化剂小试活性评价和工业应用中两种预热温度的区别,使焚烧催化剂的工业应用顺利进行,本文利用催化剂小试活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由燃煤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SO2和NOx与日俱增,据统计,到1995年,我国SO2排放量达2730万t,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一些地区大气中高浓度的SO2和NOx对环境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1997年,我国政府提出2000年和2010年分阶段控制目标,为实现控制目标,今后几年燃煤电厂将大力开发应用SO2,NOx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干法烟气脱硫脱氮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是重点发展的脱硫脱氮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离子液体的脱氮原理,并按阴离子类型对其进行了分类,着重介绍了各类离子液体在油品非加氢脱氮中的应用。相对于其他非加氢脱氮技术,离子液体脱氮技术具有选择性高、化学及热稳定性高、操作工艺简单、易回收、污染少、脱氮率高等优点。进一步提高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稳定性、选择性和降低其生产成本是该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脱硫技术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电子束脱硫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火电厂烟气脱硫、脱氮。成都电厂电子束脱硫示范项目(简称EBA项目)烟气处理量(VN)30×104m3/h,为目前世界上建成并投运的最大规模的工业装置。1997年7月竣工运行至今表明,脱硫脱氮效率超过设计值,副产品可全部以农用氮肥销售,无废水排放,操作简便,国产化率较高,为在大容量机组上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1概述火力发电厂燃用石油、天然气、煤都会产生对大气有害的物质(如SO2、NOx,飞灰等)。为了处理这些污染物质,电厂必须建设环境保护处理设施。施万多夫电厂烟气处理过程是:将烟气先通过脱氮设备,这时气体温度很高,一般利用氢气作为反应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转化为N2和H2O,而作为空气组成部分的N2和H2O对大气没有多大影响,烟气经脱氮设备处理后又通过电除尘器进行除尘,除尘效率在99.9%以上。然后再借助于鼓风机的作用将烟气传送到脱硫装置,脱硫装置主要由洗涤塔组成,这种塔直径为18m,高为50m,向塔中喷火石灰吸收液…  相似文献   

11.
火电厂SCR烟气脱硝催化剂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SCR工艺是火电厂的主流烟气脱硝技术,催化剂是SCR脱硝工艺的核心。通过对不同型式催化剂特性及其应用的对比分析,得出了蜂窝式催化剂综合性能较优的结论,并对不同烟气条件下的催化剂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催化还原废气脱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莲  马晓驰 《化工环保》2005,25(5):358-360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废气催化脱硝方法。详细介绍了SCR废气脱硝的原理、工艺流程、运行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催化剂的活性、反应温度、氨气加入量等及工业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最新低温脱除硫、硝、汞等多层次洁净燃气的环保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项在低温下高效率综合去除煤、油燃料废气中之硫、硝、汞等物质的环保技术,它源于美国航天总署(NASA) 的技术和专利.它对1~3 MW测试机组的去除效率被认证为:SOx 99.95%, NOx 98.25% 及Hg 95.15%.该项技术除硝不需添加催化剂,运用普通的机器组件和熟知的操作原理,无二次废料污染的问题,而其副产品可直接供化肥制造或工业应用.分析了该系统的特质与优点、经济效益、系统设计和程序及其安全处置毒性金属污染物;概述了美国环保署对来年美国工业之煤、油燃气中氮、硫化物及汞的排放限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燃煤电站汞的排放状况,并指出了汞危害性以及我国面临的脱汞压力,论述了烟气中汞存在形式以及影响其存在形式的因素.探讨了当前燃煤电站利用现有污染控制设备进行协同脱汞的研究进展,包括:燃烧器/反应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电除尘器(布袋除尘)(ESP/FF)、湿法烟气脱硫系统(WFGD)等设备.提出了脱汞吸附剂处理问题,并对今后烟气脱汞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脱硝改造技术路线及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及烟气脱硝技术的分类。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火电厂脱硝改造的技术原则及应遵循的技术路线;并以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加SCR烟气脱硝技术组合改造为例进行了技术方案讨论,涉及锅炉部分的低氮燃烧改造、空预器改造以及SCR烟气脱硝部分的还原剂选择、催化剂选择、SCR入口参数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海南炼化)催化裂化装置因渣油加氢装置(RDS)换催化剂导致原料油硫含量升高,为避免烟气SO2和外排水COD超标,进行了增强型RFS硫转移剂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硫转移剂加注量占催化剂系统藏量的4%时,脱硫塔入口烟气SOx脱除率达65.6%,碱液消耗量减少53.4%,外排废水COD基本...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氨氧化技术是一种以厌氧氨氧化自养菌脱氮为核心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菌种的生长特性及种类分布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在不同废水脱氮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指出,种泥缺乏是当前限制厌氧氨氧化技术大规模工业推广的瓶颈,并就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气成分的吸附作用达到净化的目的,广泛应用于大风量、中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点。催化燃烧技术是将有机废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低温无焰燃烧,转变为无毒无害物质达标排放。将吸附浓缩技术与催化燃烧技术进行有效地结合,大大降低了治理费用,并提高了效率。通过对吸附-催化燃烧工艺的详细介绍和分析,包括吸附剂的选择、结构的优化、工业应用情况等,以期达到净化效率、设备成本及安全性等综合性能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催化燃烧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催化燃烧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气的原理、特点、燃烧值化剂应具备的性能及目前国内可供选用的几种类型: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提出防止老化的措施;简述了催化燃烧法的流程,反应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对利用燃烧反应热维持体系正常运转的条件和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NOx排放标准提高,现有的脱硝技术难以满足要求,需要增加后端烟气脱硝处理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较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催化剂是SCR技术的核心.针对国内某催化剂在国电长源荆州电厂的应用情况,详细描述了催化剂的设计选型过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完全可以满足长源荆州电厂的性能要求,说明国产脱硝催化剂的设计选型、生产以及运行等技术能力已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