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采自深圳湾红树林秋茄湿地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M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含量及其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结合210Pb沉积物年代测定技术,探究了近60 a来深圳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来源。结果表明深圳红树林秋茄湿地的沉积速率为1.26 cm/a,TOC、TN和T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44%~1.41%、609.67~1 562.34 mg/kg和95.93~823.18mg/kg。随着深度增加TOC含量呈递减趋势,但在70 cm处会出现一高值。TN和TP的垂直分布格局相似,随深度增加含量递减,其中40 cm以下,递减幅度增大至底层出现最低值。通过C∶N、C∶P和N∶P的比值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来源,结果表明深圳红树林秋茄湿地有机质主要来自浮游生物,氮磷的来源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来自农业污染,此后城市污染逐步取而代之成为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C、N、BSi的沉积记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以及核电站附近3个站位50~78 cm的柱状沉积物中生物硅(BSi)、总有机碳(TOC)、总氮(TN)等生源要素的垂直变化,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沉积记录。位于近岸海水养殖区的两个沉积柱中,近年来TOC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核电站附近海域略有下降。从TOC/TN比值判断(三个沉积柱平均分别为9.54、7.42、7.9),该海域TOC是陆源和水生两种来源的混合物。此外,养殖区上表层沉积物中水生有机碳(TOC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TOC/TN比值则上升,说明养殖区水生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下降;相反,陆源污染所造成的陆源有机碳(TOCt)含量明显增加。在核电站附近海域,TOCa含量明显上升,TOC/TN和TOCt值下降,表明核电站的运行使水体初级生产力上升,陆源有机碳输入则减少。BSi、BSi/TOCa的垂直分布表明,海水养殖区硅藻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逐年上升,而核电站海域硅藻的贡献则下降。  相似文献   

3.
辽河入海口及城市段柱状沉积物金属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辽河入海口地区(LN-2)和沈阳地区(LN-5)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TOC、TN、C/N比值和金属元素的分析,结合沉积物~(210)Pb的年代测定,探讨了有机质和金属元素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沉积物有机质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和富集因子法(EFs)对沉积物中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研究表明,LN-2和LN-5均以粉砂为主,LN-2粒度组成和有机质含量垂向分布变化不大,LN-5则呈波动变化.通过C/N比值对沉积物有机质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N-2中C/N比值范围在5.24~7.93之间,具有机质来源以河流自身为主,LN-5中C/N比值范围在9.94~14.21之间,以陆源输入为主.Al、Ca、Fe、Mn、Ni、Cu、Zn、Cd、Pb和Cr在两个柱状沉积物垂向上变化规律有所不同,LN-2沉积物中Ni和Zn元素以及LN-5沉积物中Pb和Zn元素受自然作用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其他元素均与有机质分布规律相似,表明这些元素主要受自然作用和有机质影响.研究地区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结果显示,Ni、Zn和Pb的污染程度较其他元素严重.结合辽宁省和研究地区近20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太湖竺山湾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揭示太湖竺山湾沉积物中碳、氮和磷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在太湖竺山湾设置3个断面(湖湾内,A断面;湖湾中部,B断面;开敞湖区,C断面) 10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柱状样,每2 cm间隔分层测定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含量,以揭示其水平分布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竺山湾表层沉积物呈现开敞湖区向湖湾富集的特征,湖湾内部碳、氮和磷含量显著高于开敞湖区(P 0. 01),其中湖湾内(A断面)表层沉积物TN、TP和TOC含量分别为1. 53、1. 55和11. 31 mg·g~(-1),而靠近开敞湖区(C断面)表层沉积物TN、TP和TOC含量仅为0. 75、0. 57和6. 70 mg·g~(-1).垂向分布特征表现为表层富集,3个断面TN、TP和TOC含量随着底泥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表层沉积物TN、TP和TOC含量分别是底层的2~3、2~5和2~3倍.整体而言,竺山湾沉积物TP含量均值为0. 93 mg·g~(-1),属于重度污染,而TN平均含量为1. 11 mg·g~(-1),属于轻度污染;有机氮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竺山湾北部地区污染水平为重度污染区,有机污染相对较强,TP的污染指数(STP)处于1. 03~3. 87之间,属于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深圳茅洲河下游柱状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茅洲河下游12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TN)、有机质(OM)、C/N值、δ~(15)N、δ~(13)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茅洲河下游及其主要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平均含量为1 815.37 mg·kg~(-1),OM平均含量为22 401.68 mg·kg~(-1),与太湖和巢湖流域相比,研究区内TN和OM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深度增加变化均较大.茅洲河下游沉积物中δ~(15)N、δ~(13)C含量范围为2.20‰~32.78‰、-27.53‰~-21.95‰,平均值分别为6.78‰、-25.41‰;C/N值范围为0.49~18.23;δ~(13)C随深度变化较为平缓,而δ~(15)N、C/N值随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研究区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与合成化肥为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的主要来源;藻类是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土壤有机氮.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和间隙水及上覆水中N、P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7年8月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N、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并对表层沉积物与间隙水、间隙水与上覆水中N、P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含量的分布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而TP的分布则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P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P、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6.20、4.83、15.33、4.13μmol/(m2.d)。统计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TN、TP含量分别与间隙水中N、P的含量大约呈负的线性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这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速率缓慢有关;而N、P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却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N、P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N、P含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岳维忠  黄小平 《环境科学》2005,26(2):195-199
对珠江口4个柱状沉积物中的氮进行测定,研究了氮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和输入途径.结果表明:T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850.62~2 340.85mg/kg,平均值 1 502.73mg/kg.垂直分布表现为底层向表层逐渐增加的总趋势,且两端含量变化较缓、中间较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55.42~2 029.86mg/kg,平均值 1 187.86mg/kg.垂直分布表现为2种分布类型:随深度减小型和两端含量高、中间低型.无机氮中铵氮含量较高,变化范围47.59~739.61mg/kg,平均值为271.69mg/kg.铵氮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随深度而增加.TOC/TN比值在5至17之间,明显反映出有机质是陆源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总氮和有机氮的沉积过程有明显的同步效应,而和铵氮之间的同步相关性较小,并且因站位不同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城市化进程、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环境演变趋势的影响,于2015年9月在广东省滃江长湖水库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品(CH1),测试沉积物剩余210Pb(210Pbex)活性、TOC、TN、TP含量、δ~(13)C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CH1的沉积历史约58a,沉积物TOC、TN和T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7%(范围:0.65%~1.66%)、0.12%(0.08%~0.20%)、438.00mg/kg(294.74~675.44mg/kg);沉积物TOC、TN、TP含量在3个时段的分布特征:1957年之前,均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在1957~1991年先减小后增加,在1991~2015年总体呈现出升高的趋势;1994年的暴雨洪水改变了沉积物的粒径特征进而减小了TOC、TN、TP的含量;结合C/N和δ~(13)C特征辨析了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主要为陆源和水相的混合源,大坝的修建是导致沉积物(24cm~20cm)有机质偏向陆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巢湖沉积物δ13Corg和δ15N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巢湖2处柱状沉积物样品中δ13Corg、δ15N、C/N比值、TOC和T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近百年来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湖泊生产力变化和富营养化过程.结果表明,巢湖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水生藻类,陆生有机质的输入量较少,但是城市污染物的输入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巢湖沉积物剖面上,δ13Corg、δ15N、TOC和TN含量变化按沉积深度可以明显划分为2个阶段:①10 cm以下,H3点δ13Corg波动在-21.74‰~-19.34‰的范围内,其余数据表现相对平缓,湖泊内的生物物种是固氮植物和非固氮植物共存,2个采样点具有不同的湖泊营养化进程;②10 cm至表层段,2个部面的δ13Corg迅速减小,δ15N、TOC和TN则是显著增大,巢湖闸的建成使得内源营养物质快速积累,湖泊初始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富营养化加剧.  相似文献   

10.
官厅水库沉积物中大量元素的历史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官厅水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建立年代序列,解析有机质及TOC、TN、TS的含量和沉积通量的年变化,探明官厅水库大量元素的历史沉积特征.结果表明:采用210Pb和137Cs测定官厅水库线性沉积速率分别为0.33 cm·a-1和0.32 cm·a-1,累积质量沉积速率从1954年水库建成后缓慢递增到1980年左右的0.156 g·cm-2·a-1,之后递减至当前的0.090 g·cm-2·a-1.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为36.8~100.7 g·kg-1,在水库南部库区略高;有机质沉积通量在时间尺度上随年代呈先增加后减少,与沉积物沉积速率年变化趋势相似.沉积物中TOC含量为1.18%~7.83%,TN含量为0.04%~0.73%,TS含量为0.07%~0.50%.TOC和TN的沉积通量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出现峰值,而TS沉积通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官厅水库沉积物中C、N、S等大量元素呈连续分布,其沉积通量主要受沉积速率影响,颗粒物沉积过程可能在污染物迁移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杨茜  孙耀 《海洋环境科学》2015,34(5):680-685
通过对东、黄海海域2006年4月、10月航次的调查,结合210Pb数据,测定了4个站位200余年来沉积物中生源要素(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的埋藏通量。从时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 4个站位中,总氮(TN)的埋藏通量均自底层向表层逐步上升,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达到较大值后便呈波动下降趋势;总磷(TP)在各站位的埋藏通量的变化比较稳定,几乎没有明显的峰值,均自底层到表层逐渐降低。总有机碳(TOC)的埋藏通量自底层到表层逐步升高,其中10594,10694站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均出现了最高值,12694及H1-18站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相对高值,而后便呈下降趋势;从生源要素埋藏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南黄海各生源要素埋藏通量的平均值分布可能与黑潮流系的影响强弱不同有关,即黑潮流系影响越强初级生产力越弱,生源要素埋藏通量越低,反之则越高;而H1-18站位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变化特点较为复杂,原因可能与其所处海域水文条件复杂,受陆源影响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于2015年5月在渤海中部海域采集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生物硅(BSi)、有机质(OM)、含水率(MC)进行了分析测定,通过分析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有机质物源的贡献以及海域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含量分别为TOC(0.21%~1.43%)、TN(0.01%~0.12%)、TP(0.01%~0.04%)、BSi(0.08%~0.46%)、OM(1.43%~9.42%)、MC(18.24%~47.70%),TOC、TN、TP、OM和MC分布特征相近,总体呈现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BSi则在渤海中部含量较高。TOC、TN摩尔比值显示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自陆源和海源混合输入,以陆源输入为主;而TOC/BSi说明硅藻对渤海中东部海域总初级生产力贡献较大。沉积物质量评价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海域沉积物中TOC和TN含量超过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的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3.
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岛市近岸海域不同功能海区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于2017年11月在胶州湾、崂山近岸海域和青岛市文昌鱼保护区共采集了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生源要素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及生物硅(BSi)的含量。青岛近岸海域TOC、TN、TP和BSi含量范围分别为0.21%~1.43%、0.02%~0.13%、0.06%~0.15%和0.26%~0.60%。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含量较高,崂山近岸海域TOC较高,而文昌鱼保护区BSi含量较高。此外,胶州湾沉积物中BSi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海域硅藻生产力的下降。根据沉积物中TOC/TN摩尔比,崂山近岸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为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而胶州湾和文昌鱼保护区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海源输入。生源要素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未受到污染,而TN和TP则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4.
Metals and biogenic elements were analyzed from surface sediments of sixteen stations and a 32 cm core collected from Zhifu Bay in July 2009. High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silica (BSi) reflected the high diatom productivity in the Bay. Meanwhil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n Zhifu Bay was mainly from terrestrial sources. All metals were lower than the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Based on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biogenic elements, there was a clear increase of TOC,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ate (TP) between 1985 and 2000. T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after the start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1998; however TOC and BSi remained at high levels. Metal concentrations showed a general increase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the core. Most anthropogenic metals reached a maximum during 1996 and 2000, and decreased after the startup of the sewage plant; however, they have increased again recently. The results from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 that industrial pollution is the main source of Cd, Cr, Cu, Ni, Pb and Zn contamination in Zhifu Bay, and Yantai Port and ship transportation also contribute a lot to Cd, Cu, Hg, and Pb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5.
东湖沉积物中微生物量与碳、氮、磷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武汉东湖3个采样点柱状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的垂向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对生源要素与微生物量之间垂向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湖柱状沉积物中总有机碳与总氮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步变化趋势,其含量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处于纳污区的1号点的各种营养盐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点.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有着明显的双重来源,1号点含有较高的陆源有机质成分,而远离排污口部分的2号和3号点的有机质来源则以水生生物为主.微生物量在沉积物表层最高,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微生物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受有机质来源不同的影响,微生物量与总氮、总磷之间仅在远离排污口部分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水源水库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黄廷林  刘飞  史建超 《环境科学》2016,37(1):166-172
为了揭示水源水库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分布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周村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取样及实验室分析方法,探究了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对TOC与TN、T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参考沉积物质量评价指南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周村水库研究区域沉积物TOC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而沉积物中氮负荷有增加的趋势,磷则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表明周村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在加重;TOC与TN、TP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P0.01)、r=0.89(P0.01),TOC/TN值表明,纤维束植物碎屑是水库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均达到重度污染程度,表层沉积物中TN、TP含量分别为3 273~4 870 mg·kg~(-1)、653~2 969 mg·kg~(-1),TOC含量为45.65~83.00mg·g~(-1),均超过沉积物质量评价指南规定的引发最低级别生态毒性效应的标准值,周村水库沉积物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水体面临富营养化威胁.  相似文献   

17.
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C、N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爱军  陈坚  李东义  卓志强 《环境科学》2007,28(10):2361-2368
在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采集了6根短柱状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并计算了中值粒径,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含量.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9.2~18.5 μm之间;水头光滩湿地沉积物TIC含量约为0.137%,高于附近互花米草湿地的含量(0.014%~0.038%),TIC主要集中在粗颗粒部分.沉积物TOC、TN含量分别介于0.939%~2.057%和0.163%~0.260%之间,互花米草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对C、N的富集能力很弱;周边的排污活动使水头地区的TOC含量明显高于洛阳江河口地区.沉积物TOC、TN含量与中值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很弱,TOC与T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互花米草湿地TN含量与C/N、互花米草湿地和光滩湿地的TOC与C/N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初步说明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的TOC主要来源于周边污染物的排放及植被自身生产.  相似文献   

18.
依据1998—2006年18个航次13个站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了大鹏湾表层沉积物中包括碳、氮、磷的多项生物地球化学要素多年的平均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并依据TOC/TN原子比探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大鹏湾的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中各生物地球化学要素的分布变化影响不大,TOC、TN和TP含量分别为(17600±4600) mg·kg-1、(1738±446) mg·kg-1和(562±89) mg·kg-1,比珠江口和大亚湾高.9年调查期间,TOC、TC、TN和TP含量的年际变化趋势都是上升的,表明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产生的大量有机质通过小河流和地表径流排放入海,使大鹏湾中沉积物的环境逐渐恶化.TOC/TN原子比为12.4±2.5,介于海洋浮游生物源和陆生高等植物源之间,反映了大鹏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是陆源和水生2种来源的混合输入.TOC/TN原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大鹏湾接受陆源有机质与水生有机质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