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2月春、夏、秋、冬4个航次东海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东海典型断面Chl a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东海海域Chl a的平面分布呈现出由近岸向远海递减的趋势,高值区相对集中在西部近岸海域,低浓度区域分布在东部较为开阔的远海海域。水动力条件、陆源径流的输入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是形成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2)Chl a的垂直分布受季节影响较大,春、夏两季变化幅度较秋、冬季大。(3)在季节变化上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规律。(4)相关性分析表明,调查海域Chl a与水温的关系在夏季较为显著;与盐度的相关性趋势并不明显,与DO则在春季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与营养盐在春季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营养盐是影响Chl a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闽北海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5年8月、11月、2016年2月和5月对闽北海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该海域DOC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DOC分布与Chl a、COD、AOU、营养盐、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6年闽北海域DOC的含量范围为0.32~2.78 mg/L,均值为1.19 mg/L;季节变化上,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各季节略有差异。DOC与Chl a、COD以及盐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AOU和营养盐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季节影响DOC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海域水体中DOC主要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陆地径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季节主要环境因素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秋季珠江口外海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5年9月(秋季)对珠江口外海海域不同深度水体中的营养盐、溶解氧(DO)和叶绿素a(Chl a)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对珠江口外海海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营养盐、DO和Chl a的浓度和分布情况表明珠江口外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该区域的近岸受一定程度的陆源影响。在垂直分布上,珠江口外海海域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层化明显,导致营养盐、DO和Chl a的垂直分布均出现明显的差异。珠江口外海海域浅层水体(约小于50 m)的营养盐由于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而具有较低的浓度,深层水体(约大于50 m)的营养盐由于受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影响而具有较高的浓度。基于营养盐浓度和比值初步判断调查区域的营养盐限制情况,发现珠江口外海海域大部分浅层水体的营养盐可能同时存在氮限制和磷限制。综合分析营养盐、DO和Chl a之间的关系,发现2015年秋季珠江口外海海域的水体整体上处于异化作用占主导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在盐度梯度变化下对辽河口海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和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点及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环境因子包括盐度(S)、温度(T)、溶解氧(DO)、悬浮物(SS)、叶绿素a(Chl a)、细菌生产力(BP)、化学需氧量(COD)、硝酸盐(NO3-N)、磷酸盐(PO4-P)、硅酸盐(SiO3-Si)和铵态氮(NH4-N)。在对辽河口不同盐度区域表层选取代表站位并对其海水环境因子、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度、结构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由河口向外海过程中水体的S和Chl a逐渐升高,DO、BP、COD以及N、P、Si营养盐的浓度逐渐降低。河口淡水区域β变形菌数量占优势,海水区域α变形菌和γ变形菌的数量逐渐增多。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细菌对环境因子变化较为敏感,而附着细菌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敏感度较低。浮游细菌丰度与S、PO4-P和BP有显著相关性(P < 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63、0.996和0.995;附着细菌丰度与SS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性系数为0.997(P < 0.01),此外与NH4-N和Chl a也有显著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S、PO4-P、BP、DO和COD是影响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因子,浮游细菌丰度与SS、NH4-N和Chl a关系较为密切。相对附着细菌而言,浮游细菌在河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冬、夏季北黄海生源要素的平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7至8月(夏季)和2007年1月(冬季)对北黄海海域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并讨论了北黄海冬、夏季生源要素的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北黄海,夏季生源要素的浓度普遍较低,PO4-P、DIN、SiO3-Si以及DO的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20,3.25,4.45μmol/dm3和8.12 mg/dm3;而在冬季它们的浓度则有很大提高,整体平均值分别是夏季的2.80,2.46,2.77和1.20倍。(2)夏季,表层营养盐浓度近岸远高于远岸,底层在黄海冷水团盘踞区为高值,DO的分布也与之类似;冬季,DIN与PO4-P分布相似,SiO3-Si和DO则各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黄渤海海域秋季营养盐及有色溶解有机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永  孙语嫣  石晓勇  韩秀荣  苏荣国 《环境科学》2017,38(11):4501-4512
本文利用2013年11月黄渤海海域航次采集的海水样品,对该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营养盐等的组成、来源、分布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EEMs-PARAFAC)对CDOM进行分析,共鉴别出2类4种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325/410 nm)、C2(275,370/435 nm)、C3(270,395/495 nm)和类蛋白质组分C4(290/340 nm).3种类腐殖质组分在黄渤海海域各层的平面分布均为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递减.黄海表层和渤海中层类蛋白质组分荧光强度在近岸和远岸海域均出现极大值,而其在渤海表底层及黄海中底层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各层CDOM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渤海表层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有机氮(DON)浓度高于底层浓度,底层溶解无机磷(DIP)浓度高于表层浓度.渤海DI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DIP由曹妃甸近岸海域及中部海域的高值区向北部、东部和南部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DON则呈现由渤海中部偏南海域的高值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黄海底层DIN和DIP浓度高于表层,而表层DON浓度最高.黄海表中层DIN和DIP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底层DIN和DIP则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增加的趋势,DON呈现由近岸到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渤海DIN、DON和DIP的总体浓度均高于黄海.将4种荧光组分(C1~C4)、吸收系数(a_(355))、溶解有机碳(DOC)与叶绿素a(Chl-a)、盐度(S)、溶解氧(DO)、DIN、DON、DIP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各荧光组分(C1~C4)主要受陆源输入的影响,DOC受陆源与海源的共同影响,但陆源影响较大.渤海DIN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而DON受海源影响较大;黄海DIN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而DON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黄渤海DIP均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6年4月23日、4月24日、6月1日和7月6日采集的水体实测数据及同期的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卫星遥感影像,开展秦皇岛海域的叶绿素a(chlorophy a,Chl a)浓度研究。通过归一化暗像元指数(normalized dark pixel index,NDPI)对影像8个波段组合的辐射率与Chl 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相关系数≥70%的波段组合作为自变量,构建Chl a浓度反演模型(R2=0.956)。经独立时相实测数据检验,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5.3%。利用该模型反演秦皇岛海域2017年12月—2018年11月的Chl a浓度,结果显示,秦皇岛海域近岸的Chl a浓度总体较高,秋、冬季节总体浓度较低,夏季出现浓度峰值。  相似文献   

8.
千岛湖湖泊区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14  
千岛湖是典型的亚热带人工深水水库.为了解水库的物理特征,于2011年对水库温度、溶解氧(DO)、pH值、浊度、有效光合作用辐照强度(PAR)和叶绿素a的季节动态和垂直分层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特征.结果表明,千岛湖水库表层水温在10.4~32.7℃,在4~12月间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夏季形成明显分层,是典型的亚热带单混合水体.水温分层结构对DO、pH值、浊度、PAR和叶绿素a的垂直剖面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水体溶解氧出现显著的分层现象,且温跃层内DO浓度较低,冬季底层溶解氧出现暂时周期性缺氧;浊度在温跃层内达到最大值,其表层大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叶绿素a含量表层含量较高,且温跃层以下水深维持较低水平,这说明水体分层对水库水质的变化起重要作用.此外,水体光合作用最强处在5~10 m左右,此深度适合藻类生长,这为分析千岛湖水体蓝藻暴发取样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海水浊度的水色卫星遥感方法,并应用于MODIS水色卫星数据,获取了东中国海浊度分布。首先,根据2011年和2013年四个航次的海洋光学综合科学考察实验获取的现场数据,建立了基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浊度反演算法;然后,利用时空匹配的现场数据,印证了MODIS卫星数据反演浊度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2013年MODIS水色卫星资料获取了东中国海12个月的浊度分布,并对影响浊度分布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东中国海浊度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中近岸高,远岸低。时间上,东中国海区域浊度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季节属于变化过渡期,冬夏季节进入稳定期。其中,春季下降速度明显高于秋季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度大鹏湾近岸海域5个海洋环境浮标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大鹏湾海域海水中叶绿素a(Chl 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水质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鹏湾Chl a含量在春、夏、秋季较高,而冬季较低,实测最大值为82.23 μg/L;受水动力环境及陆源排放影响,终年沙头角附近海域的Chl 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域Chl a含量与水温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与盐度不存在显著意义的相关关系。总体来看,Chl a含量的时空分布受陆地径流、外源输入和养殖环境状况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水生物、污水生物体系的划分阶段,以评价上海市第二水源长江两个取水口的环境质量.1989年枯水期(2~3月)和丰水期(7月)在长江口河流段南岸的浏河和浪港二个站位,分别在近岸(5m水深)和远岸(10m水深上、下层)的断面,进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认为两个取水口应是β中污型(βm),属尚清洁带.相比之下,浏河站比浪港站差,近岸比远岸差,丰水期低潮时比高潮时差,浏河站丰水期比枯水期差,浪港站枯水期比丰水期差.其主要受自邻近河道排放水,上海市污水排放和涨落潮污水流向变化的影响,反映了河口区环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流沙湾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8年2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航次对流沙湾海水中溶解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分别测试其温度、盐度、TOC、COD、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流沙湾DO的分布特征,并针对DO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海域内,秋冬季溶解氧呈现由外湾向内湾,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春季溶解氧则呈现由外湾向内湾逐渐递减的分布趋势,站位之间变化幅度较大(4.49~7.71mg/L);夏季内湾和外湾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为平均,各站位之间变化幅度较小(5.93~6.99mg/L)。表层海水溶解氧平均含量(6.60mg/L)稍高于底层海水(6.33mg/L)。秋冬季溶解氧的平均含量(7.40mg/L、7.85mg/L)普遍高于春夏(6.26mg/L、6.46mg/L)两个季度,站位7底在四个季度中溶解氧均处于低值区。随着水温升高,氧的溶解度降低,随着盐度升高,溶解氧含量也有下降趋势,冬季和春季的线性关系较为显著。DO和COD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一致,与TOC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反。溶解氧与叶绿素a在冬季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春季次之,夏秋两季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ECOMSED模型建立了长江口地区潮流和泥沙输运数值模型。模型验证情况良好,能很好地模拟长江口地区水动力环境和泥沙浓度分布。利用所建模型,对长江口北支中束窄工程实施前后,长江口地区的水动力和泥沙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中束窄工程实施之后,北支河道有较大程度的缩窄,北支径口也有较大程度的缩小,导致外海潮流对北支河道的侵入动力减弱,造成潮位降低,河道缩窄也使水流流速有所增加;北支河道内的泥沙浓度也随潮水侵入动力的减弱和潮位的降低而有所降低;北支中束窄工程仅对北支影响较大,南支及口门区域的潮位、流速、泥沙浓度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97—2007年东海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7—2007年由SeaWiFS卫星获得的我国东海ρ(叶绿素a)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ρ(叶绿素a)多年平均值在近海明显高于外海,近海往外快速递减,最高值位于长江口大沙滩. 东海ρ(叶绿素a)呈明显的年周期性变化,波峰基本出现在3—4月,波谷在7—8月.在近11年间,ρ(叶绿素a)及距平呈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在东海近海海区. ρ(叶绿素a)及距平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东海北部近海多年的月均值最高〔ρ(叶绿素a)>2.0 mg/m3〕,南部近海和台湾海峡次之(0.8~2.0 mg/m3),东海北部和南部外海最小〔ρ(叶绿素a)<1.0 mg/m3〕. 近海主要受到陆地径流带来富营养盐的影响,ρ(叶绿素a)高、变化幅度大、周期短,东海外海及台湾海峡主要受到高温寡营养盐的黑潮及其分支影响,ρ(叶绿素a)低、变化幅度小、周期长.   相似文献   

15.
袁菲  卢陈  杨裕桂  叶荣辉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3):361-368, 378
基于2016年1月3日至18日的珠江口盐度分层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伶仃洋与磨刀门盐淡水混合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伶仃洋及磨刀门水域口门处盐度分层最明显,小潮阶段分层特征最显著;(2)磨刀门分层较伶仃洋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上游流量的差异;(3)大潮转小潮过程中,伶仃洋上游盐度虽向口门下落,但下落速度较慢,分层逐渐明显,而磨刀门水道中盐淡水却混合充分,这是由于盐度在河道中剧烈震荡并快速退出河口所致;(4)在伶仃洋及磨刀门口门附近,重力环流与潮汐剪切产生的抑制混合作用大于潮流紊动促进混合的作用,因此分层显著,河口上游水深较浅,潮流紊动作用较强,起到促进混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6年夏季2、007年冬春秋四个季节分别对北黄海进行的大面调查,分析研究了四季氮氧化物(NOx)的季节变化和浓度分布。结果显示,大气NOx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黄海空气中NOx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春季的4倍、夏季的2倍和秋季的2.1倍。NOx浓度在北黄海的不同区域特征呈现为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陆源污染物对北黄海NOx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2014年5月、2013年8月在曹妃甸周边海域分别实施春季、夏季航次,分析了营养盐和叶绿素a(Chl a)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温度、盐度、化学耗氧量(COD)、悬浮颗粒物(SPM)的关系,评估了水体营养状态和营养盐限制状况,并且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围填海前后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无机氮(DIN)、磷酸盐(DIP)和硅酸盐(DSi)受到河流输入和沉积物释放作用的显著影响,其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曹妃甸两侧的近岸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在1.07~2.23之间,处于贫营养或中营养状态;营养盐限制状况具有季节差异,春季主要为Si限制,夏季主要为P限制;Chl a在春季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侧远岸海域和东北侧内湾海域,与盐度、P和Si密切相关,其夏季高值区出现在甸头和内湾附近海域,与P和Si关系紧密。结合历史资料的比较表明春季DIN、NQI和Chl a在西侧海域有所降低,在东侧海域有所升高,这是由于围填海后潮流变化的空间差异造成了营养盐的重新分布,而夏季各断面多为DIN和NQI降低而Chl a升高,表明营养盐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需要结合浮游植物群落进一步分析围填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2019年渤海四个季节表层的氮磷营养盐数据,对渤海氮磷营养盐浓度、N/P和富营养化状况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DIN和PO4-P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DIN平均浓度表现为秋季最高、冬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分布特征,而PO4-P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秋季,其他季节浓度相近;空间分布上,DIN及各组分(NH4-N除外)均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受河流输入影响显著,虽然在近岸海域如辽河口出现PO4-P的高值区,但PO4-P各季节分布变化较大,并在秋、冬季节出现渤海中部浓度升高的情况,可能是受陆源输入和海洋中磷的内源循环的共同影响;同一季节近岸海域N/P远高于近海海域,渤海近岸海域呈现显著的磷限制,近海海域由于出现大片N/P小于16的区域,可能出现潜在氮限制的现象;富营养化指数(EI)结果显示,渤海富营养化区域主要集中在辽河口,该海域常年为中度富营养化区域,过量的DI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长江河口溶解态重金属的分布和行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1999年春、夏季对长江口的现场观测,探讨了该处溶解态重金属(Cu、Pb、Cd)在潮汐等水动力因素作用下的分布行为,研究发现:溶解态Cu、Pb和Cd在长江口呈现出非保守行为。低盐度区溶解态Cu、Cd呈现出除去行为,Pb呈现出添加行为,较高盐度区则恰好相反。溶解态重金属含量枯水期比丰水期高,枯水期总体表现为大潮高于小潮,丰水期溶解态Cd也是大潮高于小潮,Cu、Pb则大致表现出小潮高于大潮。通过资料对比,发现近20年来溶解态Cu、Cd和Pb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长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将对上海沿岸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使用乙炔抑制法对天津市不同污染特征代表性的城市内河南运河、北塘排污河以及城郊东丽区自然河流底部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和潜力及其冬(3月)夏(8月)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夏、冬两季天津市不同污染特征的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夏季排污河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较清洁河流,而冬季相反;2)就全年数据来看,各河流沉积物夏季反硝化速率高于冬季,其中北塘排污河表现出最大的季节差异;3)北塘排污河沉积物相较另外两条河流具有较高的反硝化潜力;4)各样点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潜力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天津市不同类型河流沉积物有机碳或是影响反硝化过程,导致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天津市河流沉积物反硝化潜力是反硝化速率的1.50~22.8倍,且排污河沉积物脱氮潜力较清洁河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