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栋  范育青  辛程鹏 《环境工程》2014,32(10):133-136
为定量地对高原山地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以受滑坡危害影响严重的贵州省织金县为例,在层次分析法评价滑坡危害性的基础上,根据织金县实地考察情况,选取影响该区域滑坡危害性的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适合当地的滑坡危害性评价系统,并对部分地区进行计算,其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勘察结果,该评价系统可以定量对织金县滑坡危害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碎石土滑坡主要由降雨触发滑动而产生破坏,在多雨的山区较为常见。选择皖南山区典型碎石土滑坡——皂汰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查勘,对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特征和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对皂汰滑坡的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皂汰滑坡的变形可分为碎石土堆积形成、冲沟切割及古滑坡形成和松散堆积体进一步蠕动变形三个阶段,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较好地印证了滑坡稳定性的调查结果和解析法判断。  相似文献   

3.
以三舟溪滑坡为例,在前期有比较完整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的历史资料,研究滑坡活动与库水位变化、降雨、地下水的响应关系;考虑滑坡的实际水力边界,根据滑坡地下水监测数据及滑坡前缘发生的次级滑动,对滑坡岩土体水力学参数和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基于反演分析,评价三舟溪滑坡稳定性现状,并预测在非汛期增加库水位下降速率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论证滑坡在非汛期增加库水位下降速率的可行性,为调整消落期库水位下降速率阈值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三舟溪滑坡为动水压力与暴雨混合型滑坡,库水位变化控制着滑坡体稳定性走势,降雨则导致滑坡稳定性发生波动性变化;三舟溪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非汛期增加库水位下降速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不大,预测非汛期增大库水位日降幅条件下,滑坡整体仍为潜在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嘎贡沟左岸发育巨型滑坡,滑坡堆积体堵塞河谷,形成高约130m的堰塞体。通过滑坡现场实地调查,室内滑坡区域地质资料收集、滑坡遥感影像解译、滑坡三维地质建模、滑源区斜坡持平投影分析和滑源区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河水对河谷凹岸的侵蚀作用不仅加剧了嘎贡沟滑坡的孕育和形成,而且控制了滑坡堆积体后期改造演化;嘎贡沟滑坡变形破坏模式为顺坡内J1优势结构面的滑移-拉裂;嘎贡沟滑坡主要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即滑坡孕育阶段、滑移堵江阶段和堰塞体溃决阶段。最后提出了以"滑坡-堵江-淹没-洪水"为主线的滑坡演化地质灾害链。以期对青藏高原地区,特别是对高原大河大江河谷区巨型滑坡的演化过程研究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50年来的中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资料,对我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4—1996年期间,全国铁路年均发生3.8次滑坡崩塌灾害,1956、1964、1971、1981和1991年是铁路滑坡崩塌灾害较为严重的年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5-8月,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占总数的44%,夏季的灾害次数占总数的75%左右。从铁路滑坡崩塌灾害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和华北山区,发生滑坡崩塌灾害最多的线路是宝成线,其次是襄渝线和成昆线。还对我国铁路滑坡崩塌灾害类型、致灾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铁路行业防御滑坡崩塌灾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四川德阳地区龙凤水库西岸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滑坡的主要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防治方案。研究表明,疏松透水的土层、较强的降雨以及人类耕作活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天然状态下该滑坡稳定或基本稳定;在天然+地震状态下,该滑坡欠稳定或不稳定;在连续高强度降雨状态下,该滑坡不稳定。故采取截、排水及抗滑桩等工程措施是防治该滑坡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前滑坡稳定性研究主要以滑坡整体为研究对象,而大部分滑坡特别是大型、特大型滑坡失稳破坏均从滑坡局部开始,因此从三维局部的角度对滑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有其必要性。采用单元安全度法,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滑坡各单元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滑坡各部位稳定性系数分布图,并根据滑坡宏观变形和地表位移监测结果对滑坡的三维局部稳定性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滑坡宏观变形和地表位移监测结果与三维局部稳定性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该滑坡目前整体较稳定,但滑坡前缘在降雨和库水的持续作用下将会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8.
定量分析滑坡孕灾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有利于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变维分形理论,应用累计变换和次数和分维值两个分形指标,对研究区内滑坡与孕灾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为构建滑坡敏感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分形学依据。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岩土类型和坡度等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较高,是研究区内滑坡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断裂构造和河流两个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较低,对研究区内滑坡空间分布的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滑坡灾害风险管理是实现滑坡灾害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从分析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总结了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区域和单体(单个灾害点)两个尺度,提出了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在区域上,加强全区滑坡灾害点调查和监测工作、完善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优化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协助模式、建设风险动态管理系统、加大滑坡灾害风险控制投入、优化城市建设规划方案以及加强公众的教育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议等;在单体上,加强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及民众对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安祥 《环保科技》1995,17(1):14-17
通过列举的大量实例,分析了贵州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滑坡进行了分区评价,为贵州的滑坡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的研究,以香溪河流域高阳—官庄坪段为例,基于变维分形理论对滑坡空间分布的分形模型进行了优化,定量地得到了各影响因子与滑坡空间分布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同时对滑坡空间分布的成因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与利用分形理论得到的定量敏感性关系相一致,表明优化的分形模型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断层是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之一。选择雅安市雨城区和区域内232处滑坡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及作者提出的滑坡影响因子贡献率的方法,得到了研究区内断层100m和200m缓冲区对滑坡的贡献率,定量研究了断层对研究区域滑坡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断层对滑坡敏感性不大,100m断层缓冲区较200m断层缓冲区贡献率值较大,为下一步研究区域滑坡危险度区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区域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崩塌、危岩等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痛损失.尤其是破坏面积大、危害范围广的特大型滑坡,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而且潜在危险性仍然存在.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搜集统计了汶川地震区的特大型滑坡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高速黄土滑坡——洒勒山滑坡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液化-汽化效应作为黄土滑坡高速启动机制的一种解释,并运用数学物理方程定量分析液化-汽化效应,推导出滑动面在滑动过程中的热效应、温度分布函数及孔隙水汽化压强计算公式,对洒勒山滑坡的液化-汽化效应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滑体在滑动过程中,法向总应力主要由超孔隙水压强和孔隙水汽化压强承担,形成极低摩阻力,滑体变形能大量转化为动能,因而形成高速滑坡。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滑坡应急处置的需要,在分析常见滑坡防控措施与机理后,选用螺旋锚作为应急处置的技术手段,研制开发了车载施工设备,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与机动性。对于降雨渗水引起的滑坡,提出了锚固与反滤导渗相结合的防控机理,综合提高坡体的稳定性。该技术方法具有处置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滑坡危险性评价对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熵理论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滑坡演变的各种因素,在GIS下对四川省青川县滑坡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获取了该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并将该区不稳定斜坡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该评价模型可用于滑坡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秦岭地区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对象,针对研究区的情况,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地貌类型、岩性、土壤侵蚀强度、活动断裂距、地震动参数、地下水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9个评价因子,建立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数据库。运用单因子概率比率模型对各因子和滑坡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揭示了该区滑坡灾害类型特点及空间分布规律,明确了中秦岭地区滑坡地质灾害的极高易发、高易发三大聚集地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以芦山地震诱发滑坡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Newmark模型在区域性地震诱发滑坡空间易发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首先采用网格形式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地形坡度、地震参数等数据的统一化,重点利用地层岩性数据对Newmark模型内参数开展区域定量化赋值,在此基础上根据Newmark模型及地震参数相关公式分别计算了安全系数、临界加速度和...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顺坡向缓倾角滑坡灾害频发,万州塘角1号滑坡具有该种滑坡的典型特征。在对该滑坡详细调查研究、GPS观测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钻探工程,探井开挖及大型现场剪切试验对该滑坡的滑带特征及力学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表现为持续蠕滑,前缘比中部和后缘变形要大,其方向为NNW向,滑带埋深在10~21m,滑面呈波状起伏。探井揭露滑体中碎块石排布具有定向性和分段性特点,该滑坡存在多层次级滑动,认为在5.0~8.0m范围内存在一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差的次级滑动带,受主滑带控制。滑坡各区的力学强度表现为不均一性,在滑坡前缘滑带土剪切强度比中部大,这主要是因为在中部地下水相比前缘要丰富,加上滑带土主要为粘土矿物,遇水膨胀软化致使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中缅油气管道安顺—贵阳段沿线地质灾害的情况,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考察,获得了安顺—贵阳段地质灾害有关数据,共发现灾害点34处,其中崩塌17处、不稳定斜坡4处、滑坡3处、地面沉陷10处,且以崩塌和地面沉陷为主;通过对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种因素(地貌、地形坡度、水-岩相互作用、地震活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进行分析,初步认定管道沿线的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其实质是水-岩作用。该研究可为后期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