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待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是目前环境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对生物群的毒理效应、环境污染源、环境分析、环境行为、食物链传播、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污染传输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对目前和将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是目前环境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对生物群的毒理效应、环境污染源、环境分析、环境行为、食物链传播、地区性或全球性的污染传输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对目前和将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监测现状,包括检测方法、标准值以及污染现状等,内容涉及空气、水、沉积物、土壤和生物等介质。提出了中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晋中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积聚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可以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破坏生殖和免疫系统、诱发癌症,导致畸形、基因突变和神经系统等疾病。’通过对晋中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类的调查,了解晋中市二恶英类POPs排放源产生行业、区域分布、产生装置数量和产生量以及企业的生产工艺、规模、二恶英污染控制技术水平等,发现控制二恶英污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晋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类重点管理地区和重点管理源,从而为日后监测、评估、治理、管理二恶英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重庆段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两期水样检出百多种有机物,冬季枯水期检出178种;夏季丰水期检出144种。其中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有18种,属于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的有7种。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段水域多环芳烃类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检出率比较高,需要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环境中“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逐渐受到环境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这类物质包括溴代阻燃剂、全氟化合物、多氯萘、多氯代正构烷烃和药物以及个人护理用品等,综述了目前对这类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是我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歌尔摩公约》,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做好此项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07号文《关于开展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的通知》的要求,在2007年下半年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布署,  相似文献   

8.
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采样方法和气/固相分配模型,综述了索氏提取、超声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等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直接进样热解析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对大气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Envi-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水样,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洗脱水样中42种POPs化合物,再用气质联用法测定。通过优化仪器监测条件,使目标物在0.25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50.9 ng/L~11 640 ng/L,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57.1%~129%,测定结果的RSD为0.1%~13.8%。将该方法用于测定浙江省东苕溪流域的45份水样,结果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其他POPs的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Waters-C18固相萃取柱预处理水样,建立了7种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SPE-GC-ECD)分析测试方法。方法的回收率均在82.0%~105.4%的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5%。采用该方法对湘江长沙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个监测断面的水样进行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下游断面六氯苯和o’,p’-DDT未检出外;其它断面所测的POPs均有检出,且浓度在0.27~2.27 ng/L范围内。针对POPs的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全球POPs监测计划实施进展及我国开展POPs监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其具有高毒性、持久性以及远距离迁移性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家和地区持续开展了一系列POPs监测活动。文章介绍了国际上一些影响重大的区域和跨区域POPs监测计划及其特点,并结合国内外POPs监测进展,提出我国开展POPs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中POPs的含量为研究对象,利用MS-MS方法测定POPs在该地区土壤中的含量,其中PCBs含量范围为0.046~1.14ng/g,DDT含量范围为0.42~8.88ng/g,HCH含量范围为0~56.61ng/g,HCB含量范围为7.77~28.41ng/g,并与它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含量进行比较,论证了其作为清洁对照区研究POPs迁移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采样吸附材料,优化试验条件后,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现场监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真空密封保存8 d内多环芳烃的空白值与15 d内二噁英的空白值均符合标准要求;在烟气温度135 ℃~225 ℃条件下采集固定污染源烟气时,宜将冷却水循环装置冷却水温度控制在25 ℃以内,该条件下,不同容量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及不同水温对气相吸附柱温度影响较小,对二噁英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环境问题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POPs对环境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原因。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12类优先控制的\"dirtydozen\"的环境污染状况,并分析了这些物质在全球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存在的量和来源。这些物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浓度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在食物链上的生物累积和放大,也加剧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毒害作用。总结回顾了有关POPs的相关基础研究,并对将来继续深入研究和对环境监测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考虑生物多样性的多维评估及其变化的多驱动因素和长期动态模拟预测等研究相对缺乏.鉴于系统性和多层次分析等优点,\"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框架模型是当前国际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方法.然而,由于数据不足,县域层面的指标构建及赋权仍面临挑战.以2017-2019年江苏省21个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县域的生物、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适合县域生物多样性评估的DPSIR模型的指标构建和赋权.研究记录了 4 324个物种(不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中陆生维管植物最多(1 817种),两柄动物最少(17种).宜溧山区、滨海湿地和宁镇山脉的6个区县的DPSIR综合指数值要高于其他县域.模型5个因子的权重值依次为:影响、状态、响应、驱动力和压力.模型识别出的5个高权重指标依次为自然保护区面积比、底栖动物物种数、森林面积比、湿地面积比、城镇化率.上述结果表明,保护森林与湿地生境、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和减轻城镇化影响是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工作的重点.研究结果为我国县域生物多样性科学评估、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择分布在不同流域的15个与自动监测站位置一致性较好的断面,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同时同点位\"对比监测.分析数据发现:由于采样时间和位置的偏差,自动监测月均值与常规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并不理想.采用以下4种方法评价水质:自动5项、手动5项、手动21项、自动5项+手动16项.比较第1和第2种方法,水质评价类别相同与变化一类...  相似文献   

17.
以检验和提高环境监测培训活动的质量为目的,利用Kirkpatrick 4层评估模型,提出了构建环境监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对如何明确评估对象、确定评估主体以及设计评估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A conceptual model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s described based on three connected and necessary components: Policy/Strategic Planning, Operational Planning, and EffectivenessMonitoring/Science.Alberta’s proposed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Standard is described as an example of operational planning. The standard utilizes coarse and fine filter approaches to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and sets requirements for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The Alberta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Program (ABMP) is described as an example of effectiveness monitoring supporting Operational Planning. The ABMP is a rigorous science-based initiative that is being developed to monitor and report on biodiversity status and trends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of Alberta, Canada. The basic survey design consists of 1656 sites, 20 km apart, evenly spaced on a grid pattern across Alberta. Sites will be sampled over a five-year period at a rate of 350 sites/year. Standardized sampling protocols will be used to cover a broad range of species and habitat elements withi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broader landscape-level features.Trends and associations detected by ABMP products will be validated through cause-effect research. ABMP focuses research on critical issues and informs both operational plan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and strategic-level plans. The Alberta Forest Management Planning Standard and the ABMP are described as key components to implementing resource planning based on ecosystem management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日本、美国、欧盟、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关于杀虫剂类POPs的申报管理机制,分析我国关于化学品、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制度,欲建立我国杀虫剂类POPs动态申报机制.我国杀虫剂类POPs动态申报以各级环保部门为管理主体,以杀虫剂类POPs的生产单位和流通机构、各级环保部门、知情群众为申报主体,以杀虫剂类POP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