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正确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全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排序及分级,由此得出符合实际的全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全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北疆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南疆,北疆西部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北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价新疆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于新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应用RS和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全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分级与对比。结果得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差,而且在空间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2000年相比,2002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总体变化不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流域的近期综合治理以及其它环境建设工程都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首次运用RS/GIS技术,参考200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以塔里木河流域的42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属较差和差级,其中干流上游与四源流经地区环境质量略好于其它地区。天山南麓、环塔里木盆地北部及西部绿洲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于环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新疆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新疆荒漠生态 环境的独特 环境特征,以准确、快捷、客观反映荒漠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建立了区域性荒 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生态监测网络站和各行业监测站的作用,做到信息共享,通过在新疆生态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中进行实践,证明所建指标 体系 和评价方法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是新疆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十五"实施期.本文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06)分别对新疆"十五"末与"十一五"末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一般(略高于较差)水平,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和差为主...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内涵,明确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所涵盖的内容。认为生态环境的显著地域性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地区需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详细探讨了如何建立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下的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脆弱性、适应能力作为影响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条件层,进一步筛选出海拔、地质环境、沙尘暴、人口密度、降水量、植被类型、生态保护政策7个因子作为成因指标层,并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个指标赋予权重。将研究区剖分成195个评价单元格,借助G玛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建立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相互关联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数据库;首次采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作为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性等级计算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性等级,并借助CIS进行成果表达。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提出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应与生态经济学原则相结合,注意监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根据生态经济学中环境因素的稀缺性、综合性和反馈性等原理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典型干旱内陆区,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建立适合新疆的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对科学、客观了解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状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综合指数法,从降水量、植被指数、生态功能价值、土壤侵蚀、降尘量、悬浮物等6个方面选取指标,分别以景观单元和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不同尺度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春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4):235-235
2004年,在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总体规划和指导下,新疆已有6个地(州、市)、县(市)环境监则站开展了辖区内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地、州、县、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生态监测业务,标志着新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以遥感与GIS技术为依托,根据PSR模型框架建立黑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三期生态安全评价数据,综合分析了黑河流域20年来生态安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其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波动变化,2000年较1986年呈恶化趋势,2007年较2000年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中生态评价的关键问题,即为生态系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因此,为生态系统管理服务的生态环境评价中,管理者的配合和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评价方法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且能够连续获得;评价结论尽量真实反映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生态环境调查中的作用,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监测、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动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引水工程的建成和运行,对工程沿线区域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改变了该区域以土地资源为载体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环境的价值。以Constanza等人对全球各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的测算为依据,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引水工程沿线影响区2000年和2002年LandsatTM卫星影像解译数据,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生态环境效益予以估算。结果表明:引水工程的建设运行使工程影响区内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增加了2657 14×104 (约合22054 26×104元人民币),其中水域及耕地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增加是研究区生态效益增加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GIS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遥感(RS)信息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结合其他实地监测和统计数据,采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建立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与预测模型,为城市绿地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定量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RS和GIS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RS和GIS一体化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的应用,包括应用领域、应用范围、应用特点和应用技术方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采用长时间多源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植被指数分析,同时结合多年地面调查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并对近五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开展了评价,环境质量变化值ΔI为2.58,生态环境质量略有下降,其中环境状况指标和植被覆盖率指数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