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藏尼玛5.6级地震房屋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4日西藏尼玛发生了5.6级地震,该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那曲地区尼玛县西南军仓乡与阿里地区错勤县磁石乡之间,极震区烈度为7度。本文对该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分析了灾区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该地区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北川县城地震现场科学考察、资料搜集整理及研究分析,对县城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的必然性进行了总结,认为当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建筑物规划布局等是地震中县城重创的原因;并通过总结分析,对强震区城市规划中的工程地质选址进行了有关思考,给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九江-瑞昌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源深度浅,加之本地为历史少震地区,设防水准低,量大面广的非标准砖混和砖木房屋破坏较严重,造成13人死亡和多达20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少震地区城市防御力不足的弊端,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地震灾害风险的规避。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情况,例举了地震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和震害特点,并根据本次地震现场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实践和多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经验,对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九江-瑞昌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源深度浅,加之本地为历史少震地区,设防水准低,量大面广的非标准砖混和砖木房屋破坏较严重,造成13人死亡和多达20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这充分暴露出我国少震地区城市防御力不足的弊端,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地震灾害风险的规避.本文介绍了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情况,例举了地震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和震害特点,并根据本次地震现场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的实践和多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经验,对本次地震现场应急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是确定一个城市或地区某一类建筑在确定强度或某一确定时期内的地震作用下,发生某种破坏程度的概率,其目的是分析建筑物在遭受不同地震烈度影响时可能产生的破坏。系统梳理了现今为止国内外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学术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传统的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和近二十年来国内对于传统震害预测方法的改进研究进展,以期为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岩土震害是指由于岩土体在地震时产生的不稳定所导致的场地和地基破坏,岩土震害的研究对减轻震后工程结构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岩土震害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相关情况。分别介绍了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砂土液化侧向位移,岩土震害引起的其他次生灾害这四个方面在形成机制、判别方法、防治措施、数值模拟、灾害预测等领域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有关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电力系统的震害现象及其震害预测方法,并对适用于我国西部山区中小型城镇电力系统的震害预测方法与抗震能力分析方法进行探索,结合汶川震害实例,优化了震害等级分类方法与震害因子选取方法。选用震害因子法与有限元分析法对四川省盐源县电力系统的电力设施及其电气设备进行分析,得出其失效等级在VI度至IX度地震作用下由不受影响到完全瘫痪的结论。最后总结并验证了适用于分析西部山区中小型城市电力系统的经验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重庆城市交通环境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交通环境问题的定义,指出了城市是交通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然后,以重庆市为典型,通过一系列调查资料,介绍了重庆市的城区机动车污染排放、交通噪声和交通扬尘的现状,并对重庆市的交通环境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污染原因,给出了治理对策和建议。最后,作者呼吁全社会关注和爱护城市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9.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对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深刻反思、据测算、重庆市仅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全市GDP的16.1%。要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资源与环境核算和环境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重庆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递增,截至2015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61万辆,其中汽车279万辆,在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的11个城市中排名第五。据统计,近年来重庆市交通污染源占比呈不断上升趋势,2015年已成为首要大气污染源,交通污染对重庆市主城区PM2.5的贡献率为29%。为了加强机动车排放检验环保管理,重庆市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地方法规,出台了地方标准;以实  相似文献   

11.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中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关系表明地震对次生地质灾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与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舟山普陀金三角旅游区为案例地,对自驾游客对低碳旅游交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支持低碳旅游交通的939位自驾受访游客中,有25.77%的受访游客愿意选择旅游交通碳减排方式一(长途汽车),有35.46%的受访游客愿意选择旅游交通碳减排方式二(火车),有38.77%的受访游客愿意选择旅游交通碳补偿方式(交纳碳排放增量税用于植树造林).自驾游客旅游交通碳减少(碳减排和碳补偿)效果显著.各客源地用全部游客衡量,游客旅游交通的人均碳减少量处于12.548~28.516kg·人-1之间,短途客源地和中途客源地游客旅游交通的碳减少效果分别超过了50%和20%.客源地、学历、停留时间和收入对自驾游客选择旅游交通碳减排方式与选择旅游交通碳补偿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个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自驾游客更愿意选择碳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面破坏效应强烈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是汶川Ms8.0地震震害效应的显著特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还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控制。论文结合北川县场地条件的分析,对汶川Ms8.0地震中北川县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断层的关系表明地震对次生地质灾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与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5,43(2)
在绿色交通方式中,公共交通具有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探讨了"公交都市"战略对公共交通发展产生的影响,"公交都市"不仅提倡公交优先,更是一种使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的战略理念。本文以西安市为例,通过研究西安城市交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运用"公交都市"战略解决西安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76年唐山Ms7.8地震震害普查数据为基础,选取丰富的统计样本,采用地理信息软件建立地震死亡率、建筑物倒塌率分布图,揭示出唐山地震灾区高震亡率和高劁塌率呈线性集中沿唐山断裂带分布,在河道、古湖泊和砂土液化地区也存在震害高值区。基于丰富的统计样本,获得了唐山地震死亡率与建筑物倒塌率的非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重庆市以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狠抓能力素质提升,逐步建立起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6个区域环境监测分中心为骨干,34个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为基础的监测网络体系,重庆市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浅析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人们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构想,即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地。山水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本文以重庆市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生态亚系统入手,分析了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现状,主要是提出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5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樊建强 《环境保护》2013,41(11):77-78
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引发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加坡政府长期推行低碳交通发展模式,使新加坡形成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环境,同时,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保障了居民出行需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污染问题,我国各地的城市政府应借鉴新加坡经验,积极践行低碳交通模式。新加坡发展低碳交通的基本模式科学规划城市交通体系,降低交通出行需求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新加坡政府特别注重将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重庆市某区县为例,开展交通情况的实际调查,分析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气象数据变化规律以及交通量和车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高速公路及主干道交通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交通污染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交通环境保护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祥荣  吴云 《交通环保》2003,24(Z1):152-157
结合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特点以及交通发展现状,阐述了交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对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源作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高速公路修建中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提出了对策.同时从综合交通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重庆市三峡库区船舶污染治理的一些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