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文明背景下昆明工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文明发展视野对昆明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推动工业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动力构成进行分析。认为促进企业生态化生产观念形成,推进企业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生态化升级,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升级,促进新能源工业产业优先发展是推动昆明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I0003-I0003
天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被工信部纳入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以来,作为天津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不断引导园区企业向低碳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介绍,以及对锌产业和生物医药清洁生产机制的具体分析,提出推进旬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措施与对策,为旬阳其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制定相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但集聚的工业企业也产生了较高污染物与碳排放.工业园区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碳排放协同的脱钩发展,对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但其还面临多重挑战.鉴于此,本文重点开展了三方面研究:首先,剖析了我国工业园区的种类、边界、结构及管理的复杂性,产业类型和碳污排放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物质能量流动交织等特点;其次,阐述了国内外园区碳污协同实现脱钩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存量流量特征、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的脱钩发展状态量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尚待解决的困难;进而,设计了工业园区碳污协同的脱钩发展技术路径,界定了园区范围与行动主体,解析了工业园区的减污降碳协同内涵机制,刻画了不同脱钩发展状态与模式并进行了案例实证.综上,从管理部门、基础设施、企业、第三方服务、周边区域协同等角度提出园区多主体减污降碳关键行动与技术需求的识别过程和行动清单,以期促进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区调整的需要,工业园区成为近年来工业发展的的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模式。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环境管理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园区管理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促进工业园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工业园区持续转移将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结合中西部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为避免工业园区变成"污染园区",本文提出规范招商引资、规范入园程序、审慎对待环评报告、加强环境监管等环境风险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5,(11)
<正>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基地于2004年经广东省发改委批准成立,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建设的三大造纸产业集群之一,是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构建,实现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型专业化工业园区。基地曾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技术工程、省环保厅首批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和省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规模扩张迅速,伴随着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河南温泉旅游产业急需转型升级,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泡浴模式,加强与人文资源的结合,尽快制定行业规范以及改善内部经营管理等措施来实现温泉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再生资源产业是汩罗的一个传统产业。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汩罗的再生资源产业由市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形成了一个由收购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且这个链条正在不断地延伸。从走街串户的废旧物资收购者到开店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回收公司,以及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发展到近4万人,回收公司146家,加工企业118家,一个再生资源的加工集群已经形成。2005年国家发改委将汩罗工业园区列入全国首批再生资源试点单位。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地政府在引导产业发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税收征管及财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汩罗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已初步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雏形,并持续进行低碳发展模式和内涵的深入尝试。本文通过分析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软件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外相关产业发展前景,从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的角度,探寻三大产业国际发展导向,分别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以及发展重点和发展思路,初步提出南京高新区发展特色低碳产业的基本路线,促使园区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特征转变,实现低碳产业集聚,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园区产业链多样化,产品和副产品复杂,传统粗放增长模式使得多数园区资源代谢的路径短、效率低。本文以物质代谢为基础构建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分析框架,识别企业、产业链、园区三大主体循环化改造的重点节点,提出了产业补链及强链、循环型基础设施构建和产业共生平台应用等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电力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作用。详细介绍了发达国家电力产业在减少排放、控制污染、提高发电效率、推行清洁生产、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电力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循环产业集群实现和谐生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绍洪  冯静  李莉 《环境保护》2007,(22):55-57
本文提出了和谐生态经济的概念,并从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视角提出循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该模式能实现产业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可作为和谐生态经济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入手,揭示产业集群的产生机制与类型,分析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剖析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动力机制,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建议将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产业集群发展中,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杰  刘佐菁  陈建新  苏帆 《环境工程》2018,36(3):159-163
从基础支持、产业效益、发展潜能3个子系统出发,构建了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苏州市环保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计算出各地区在4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及综合得分,并通过排序、归类、综合评价,比较了各类地区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园区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居各市区之首,张家港、昆山次之,姑苏区、吴中区发展居后。最后从产业规模、技术、资金等角度提出了苏州市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省厅传真     
江苏省环保厅要求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近日,江苏省环保厅转发盐城市《关于加强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一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统一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着力打造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绿色品牌。二要以生态建设理念为指导,合理确定各类小区的工业结构、发展方向、规划定点以及区内布局。在总体布局导向上,鼓励跨行政区域联合办区,提倡多个乡镇共同兴办,村一级原则上不准新建,防止点源污染失控。在工业结构配置上,要发挥地方优势,立足于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和城市(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7.
崔悦  曹云梦  吴婧 《环境保护》2022,(11):48-51
“十四五”时期,寻求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新模式,对于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出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分为政策驱动模式、市场驱动模式以及技术驱动模式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梳理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现存问题,提出建立基于“磷石膏综合利用服务平台”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建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原则,加快完善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政策,加强高值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媒介行业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了产业化。在其三十多年的发展轨迹中,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模式逐步发展到集团化的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介产业必须借助个性化、便捷性和强时效性的移动互联网特点赢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19.
以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助力绿色化:形势、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科学》2015,(5):60-66
环保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化的重要基础、支撑和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同时受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投融资结构、产业发展模式等影响,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文章明晰了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环保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政策引导不强、市场不规范等问题,明确了我国环保产业应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创造市场、释放市场、激活市场、规范市场、强化支撑等环保产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可达性对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交通联系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我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使用日常可达性指数表征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水平,利用工业替代产业产值反映经济转型发展程度,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可达性对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效的作用机制,揭示不同可达性水平下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规律与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可达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可达性水平对资源枯竭城市工业替代产业规模与效率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可达性通过影响民营经济、工业园区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技术产业等因素间接地推进或阻碍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鉴于此,各地结合可达性水平差异,适宜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