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环境》2006,(12)
建设绿色广东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2006年5-8月,广东省第八期高级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知识专题研究班(简称牛津八班)的35位学员在中山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学习。学习期间,英国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环境管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他们对绿色广东的无尽思考。今年9月,由学员之一、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亲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作为一个全新概念,绿色广东由省委书记亲自提出来是第一次。此后,建设绿色广东的热潮涌动南粤。本期特推出“绿色广东大家谈”专题。参与嘉宾来自广东科学院、广东社会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单位,都是长期关注广东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视角,对绿色广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黄慧诚 《环境》2005,(3):71-71
2月22—23日,广东省环保局长会议在江门市召开。广东省副省长许德立在会议上指出,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今年广东省环保工作将以建设绿色广东为主线,加强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监管,积极推动生态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以良 《环境》2006,(12):22-22
有幸参加了中山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举办的广东省第八期高级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知识专题研究班,今年七月赴英国牛津留学一月,感触良多。提及“绿色广东”,笔者认为值得借鉴有二: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5,(6):20-25
200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广东。作为一个全新概念,绿色广东由省委书记亲自提出来是第一次。此后,建设绿色广东的热潮涌动南粤。  相似文献   

6.
杨三喜 《环境》2006,(12):26-26
常听出国回来的人说,如今我们中国什么都好,样样都敢和外国比,可惜就是绿色少了点,环境筹了点。前不久,本人参加中大牛津班学习,在英国有一个月时间的“亲身体验”,感到上述说法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7.
董文茂 《环境》2005,(4):49
3月31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和广东省政府在广州联合召开《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成果汇报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绿色广东为主线,是一个符合广东实际,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环保战略规划。全省要以实施环保规划为契机,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广东。  相似文献   

8.
董文茂 《环境》2006,(10):56-57
9月初,酝酿已久的广东绿色名县、广东绿色名镇推介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本刊联合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几家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舆论宣传等方面具有较高权威的机构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5,(10):61
绿色交通是建设绿色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是在9月16日举行的绿色广东论坛上,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坚教授提出一个响亮的观点。而做好绿色交通,城市的规划只是一个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正如赵教授所指出的,它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模式(包括生产和生活)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光荣 《环境》2006,(12):20
广东省委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的重要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经济,建设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培育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11.
单力 《环境》2005,(10):58-59
9月16日上午,广州美丽的二沙岛旁的珠岛宾馆会议中心,“绿色广东”大型论坛正式开幕.这一环保论坛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广东堪称史无前例。一个由中国著名环境问题院士、环保经济学家、环保文化人士和民间环保团体组织代表组成的“绿点子”智囊团纷纷献上研究成果,从环境、经济、文化、能源、交通等不同层面,就“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等关系建设绿色广东的战略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绿色广东"的建设,使广东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过去那种不惜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求经济高速发展的思路和模式逐步被摒弃.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好"绿色广东"的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循环发展,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我国社会的关注.一个绿色环境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建立绿色环境体系也是一个国家在环境问题上意识提高的表现.绿色环境体系构建内容包括:绿色环境的策划、绿色环境的实施、绿色环境的管理,实施以上步骤从而达到经济循环、改善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5,(5):52-53
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她不仅展示着广东的环境形象.同时也是广东重要的一道生态屏障,惟其如此.韶关的环境状况和环境问题才会牵动着全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为太多的关注,我们决定解读韶关。以环境的视角解读绿色的韶关.五月初我们记者一行踏着铺地的阳光,沐着沁人的绿风行走在粤北的土地上。在韶关我们的采访无时不处在一种感动之中。我们被韶关市委和市政府“就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治理好韶关环境,保护好全省的生态屏障”的决心和信心所感动.这是一种大局观和奉献现,我们也被韶关市全体环保工作者务实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近年来他们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即使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也默默地工作着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努力让韶关的环境问题彻底解决才是自己最好的申辩。在感动之余我们编辑了这期“韶关专辑”。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对韶关的解读能从环境的角度尽可能地让大家比较全面地了解韶关了解韶关的环保工作.建设绿色韶关。  相似文献   

15.
李平 《环境》2006,(12):24
当我们第八期牛津班的全体学员到达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我们惊奇地发现,英国的环境是如此的美丽,湛蓝色的天空和洁净的白云使我们的留影显得更加珍贵。  相似文献   

16.
马新昌 《环境》2007,(2):88-88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自2004年5月被评为江门市绿色学校后,我校积极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为此,我校把环境教育和学校的全面工作有机地结合,将环境管理融入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园环境,营造绿色校园,培育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17.
单力 《环境》2005,(10)
9月16日上午,广州美丽的二沙岛旁的珠岛宾馆会议中心,“绿色广东”大型论坛正式开幕。这一环保论坛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广东堪称史无前例。一个由中国著名环境问题院士、环保经济学家、环保文化人士和民间环保团体组织代表组成的“绿点子”智囊团纷纷献上研究成果,从环境、经济、文化、能源、交通等不同层面,就“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环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7,(2):70-71
广东绿色名县、绿色名镇推介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期间,活动主办单位除对各县、镇自愿申报的有关材料,结合广东绿色名县、绿色名镇推介指标体系,由专家小组进行综合评估外,还组织有关专家对部分县、镇进行了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9,(10):45-45
近日,世博论坛(广东)在东莞举行,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表示,广东已考虑建立适合广东省情的清洁发展机制和包括碳排放在内的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广东将有计划地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大力开发洁净煤、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碳捕捉等技术,加快建筑节能步伐。与会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已经成立了碳排放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环境》杂志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产物,耕耘四十载,以其权威性、思想性、教育性和持久性成为国内历史最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环境科普期刊之一,功德无量,可喜可贺!作为有幸担任广东环境文化节环保诗歌大赛的特邀策划和评委,我感受到广东环保人高尚的情怀。我觉得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和《环境》杂志是全国少有的将环境教育与诗歌文化创作进行双向融合、彼此借力的试验者、先行者,并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