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环境顾问公司、环境检测公司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为主的第三方全面参与了台湾地区环保部门的排污许可管理工作,对台湾排污许可制度的顺利有效实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梳理了台湾地区第三方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参与和监督机制,并分析了第三方参与排污许可管理的原因。总结台湾地区经验对大陆排污许可制度的启示如下:明确第三方参与身份及范围;完善契约管理,优化第三方参与机制;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督管理;重视第三方机构人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排污许可是点源管理的有效手段,被广泛采用。中国大陆正在完善其排污许可制度。中国台湾地区排污许可制度是在美国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市场机制和服务模式,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背景和文化相似,中国台湾的经验对中国大陆更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台湾排污许可的经验和特点可总结为:实现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等的有效衔接,明晰了环境管理制度框架;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发挥第三方在排污许可申报和监管中的作用;强调技术指导和大数据,确保政策制定科学可行;按日计罚与不当获利追缴结合,保障监管威慑力;实施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制度,提升企业环保技术能力。通过分析和总结中国台湾排污许可制度特点及管理经验,结合中国大陆排污许可管理现状,建议从明确排污许可与环评、总量、排污收费的关系、建立数据库、采购第三方服务、企业配备专职人员等方面着手完善大陆排污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3.
第三方排污许可证后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制度的关键在于证后实施。本文通过解读国家排污许可证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摸清了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后工作内容及存在的难点,并梳理了执法部门证后监管工作中现存的问题,包括证后执法监管细则缺乏,执法处罚标准没有依据;证后监管模式尚未建立,监管工作组织起来较为困难;核发与执法部门分离,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储备不足。进一步分析了第三方技术机构在专业性和人才及技术储备上的服务优势,并针对第三方排污许可证后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尽早介入、充分发挥优势,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实现多元化服务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培训与指导,明确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技术机构的法律责任,以便有效推进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相似文献   

4.
夯实企业环保责任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石.文章基于环境管理的公共服务属性和较强的专业性,为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政府的环境监管效能,提出需要在注册环境管理工程师认证基础上,依托第三方市场机构建立专业化、制度化的环保服务市场,为排污企业提供日常环境管理、编制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政府监管部门通...  相似文献   

5.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我国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近年来,我国面源污染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相关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起步相对较晚、研究基础较薄弱.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总结提出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三大科学问题及技术难题:流域面源污染发生规律及水体水质响应机制、农业面源污染削减和资源化原理、监管机制,并从农业面源污染通量监测、负荷核算、适用性技术研发、考核评估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技术研发的需求,以期为我国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做好环保管家,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准确的了解企业的排污情况和厂区、厂界环境质量状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精准管理,以第三方检测数据为支撑,构建"环境检测+互联网+环保管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USLE、CREAMS、EPIC、ANSWERS、AGNPS、Ann AGNPS、SWRRB、SWAT等常用的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历程,讨论了模型的基本组成、特点和现有问题。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在数据获取、模拟结果和模型引进本土化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对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发现: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将更多地作为大型流域集成管理模型的第一部分进行开发,并且向环境评估和管理等方面发展;新兴技术可促进模型优化,"3S"技术将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监管模式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环境监管主体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政府环境监管模式和非政府环境监管模式;其次,通过对政府环境监管模式的相关考察,并从政府主导、监督机制以及监管手段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指出第三方环境监管模式和自我监管模式的引入是对中国环境监管模式重构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由于引入第三方这一新兴主体而产生责任承担上的诸多问题,在传统模式的思维下继续认定相关主体的责任承担方式会导致责任承担间的冲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特殊性在于排污企业与第三方环境服务公司在治污过程中角色扮演上的不同,就会导致原责任承担主体上的变动与交叉,所以厘清排污企业与第三方在此模式下的定位是明晰相关责任主体的前提。因为第三方治理模式本身存在区分与差异,因此在不同的治理模式下分别探讨各个责任的承担方式更为合理。具体来说,在不同的第三方治理模式下,排污企业和第三方都会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排污者"。因此首先在明确作为第三方治理模式之基础的合同性质前提下,分别在不同的治理模式框架下,在确定谁是"排污者"的条件下探讨颇具争议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是解决责任承担不明较为合理、系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改革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旨在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作为企业守法、部门执法、社会监督的依据,为提高环境管理效能和改善环境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排污许可证核发则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一证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对排污许可证核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制度规范、法律权威和第三方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为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