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正式发布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1 China)的报告。报告称,2011年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占该系列发表论文总量的6.6%。报告还提供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即将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论文就SCI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学报》自1986 年创刊以来被SCI 引用的论文共计785 篇,累计被引频次2 297 次。被SCI引用超过15 次的论文共有16 篇,单篇被引频次最多的为68 次。论文还给出了SCI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频次最多的前20 种期刊,中国科学院在SCI 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频次大于20 的单位中位于最前列,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在SCI 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的前20 个学科中最靠前。SCI 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的论文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的资助。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5,(9):1
2005年,我们用沉稳务实的行动打造一本全新的《环境》。2005年,我们在无数关切的目光中,建设《环境》杂志的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4.
《申报》是我国商业性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申报》的经营长达77年之久。本文以中国知网历年来关于《申报》经营管理研究的论文为对象,梳理关于《申报》经营的大致研究图景,以期为今后《申报》研究乃至当今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伟利 《环境》2006,(10):67-69
经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而《京都议定书》所引入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3个灵活机制也随之进入了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全球生态系统每况愈下,许多物种不断灭绝,令生态学家们十分担心。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到1972年出版的《生存的蓝图》;从斯德哥尔摩的环境会议到1980年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从布伦特兰可持续发展委员会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1年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环境高峰会议;从1991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千年环境评估与斯特恩报告等重要文件,都充分表明了生态学家的忧虑。  相似文献   

7.
论文基于2013—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统计的《自然资源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相关引证指标,分析了近5年来《自然资源学报》一些重要引证指标的变化;同时梳理了《自然资源学报》近5年来被数据库收录情况、获奖情况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和被媒体报道、转载情况,总结了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的办刊进展。结果表明:1)《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核心影响因子、扩展影响因子和复合影响因子分别达到1.912、2.565、3.250,近5年来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7.0%、46.4%、33.8%,在资源科学期刊领域排名稳居前列;2)《自然资源学报》已被国内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全部收录,并在2016年被收录在EBSCO最新研发的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Ultimate;3)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共获得了15项学术期刊领域奖项,2013—2017年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支持,并于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三等基金资助;4)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共有65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媒体报道和转载。通过对2013—2017年《自然资源学报》发展状况的分析,为期刊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资源科学期刊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5,(12):2-3
2005年,《环境》进行全新改版。做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环保先锋媒体,传播先进环境文化的首选刊物,白此成为《环境》的美好愿景和前进的引擎。  相似文献   

9.
董文茂 《环境》2006,(1):40-41
2005年9月8日,国家发改委透露,《食品安全法》第一稿已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拟订,相关部门正在就《意见稿》做进一步的修改和研究工作。国家发改委同时还表示,经过规定程序,食品安全法将在2006年正式出台实施,但是具体颁布时间还没有确定。  相似文献   

10.
杨以刚 《环境导报》2003,(23):24-24
案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3年9月1日正式施行,各地都相继开展了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活动。某市环保局在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市某木业公司于1998年开始营业,但至今还未办理任何环保审批手续,执法人员当即以违反《环评法》为由对该公司进行了现场处理:罚款10万元、工厂设备停止使用、3日内到环保局补办手续。 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1、《环评法》是否具有法律溯及力?  相似文献   

11.
《环境科学》2007,28(5):2019-2019
为保证所发表论文的首创性和学术严谨性,《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和《Joum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编辑部特发表如下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9,30(2):F0003-F0003
《资源调查与环境》系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9,30(3):F0003-F0003
《资源调查与环境》系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丽 《环境》2005,(3):88-89
经过艰苦的谈判,国际环保公约《京都议定书》终于在7年浮浮沉沉的争论声中,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了。世界各国人民在争取更安全环境和更清洁空气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而坚实的一步。关注全球环境问题的人们似乎可以长长松一口气了。但是,《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是否意味着全球变暖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以第559号令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条例》包括哪些架构和内容?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如何?《条例》较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哪些细化、突破和亮点?又有哪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方面?笔者收集和整理了以下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于新 《环境》2012,(3):25-25
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15-2012).与这个标准配套,环境保护部同时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技术规定》(HJ633-2012 )与《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通知》.  相似文献   

17.
《环境科学》2012,33(7)
2011年12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度《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综合评价总分86.5,排名第一(排名前三名的期刊分别是《环境科学》86.5,《中国环境科学》77.9,《环境科学学报》77.3).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相继出台诸如《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但严峻的能源形势使得一部能源领域的基本法的制定成为迫切需要.美国《能源政策法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能源法》的构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中国要制定《能源法》首先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对《能源法》进行科学定位.能源安全观作为一种基本理念对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的《能源法》来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个基本理念将对《能源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理性建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0,31(2):F0003-F0003
《资源调查与环境》系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国内外地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知网,统计分析了1979~2008年《地球与环境》改名前后的发文量、被引频次及作者情况,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分析了2005~2008年该刊的主要计量指标,探讨了该刊的特色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