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震后灾难心理及其救援对策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审视了地震灾害带给灾区民众的悲伤、恐惧、忧愁、心慌、愤恨、犯罪等心理行为反应特征,认为必须加强地震灾害后的心理救援工作,对灾民的灾难心理进行干预和调控,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地震灾害心理救援的基本对策,以期灾难发生后能快速实施心理救援和救助,减少灾民的心理痛苦,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重视公园避难功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在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抗震救灾的重点也已经从生命的抢救和伤员的救治中,逐渐转向了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环境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特别是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工业化的发展促使环境恶化,其中水污染就是最严重的问题。利用水质监测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确认,并且帮助改变当前存在的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水质监测技术中的紫外光谱分析来更好的对水体质量进行管理,帮助我国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问题,保证我国居民用水安全的同时也保证环境不断地被优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领先的水、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ITT公司向地震灾区捐赠的价值200万元人民币的8台ITT净水设备以及耗材于2008年6月12日交付四川省.并将在灾民安置点(活动板房)安装并投入使用。ITT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运动与流动控制部总裁尼古拉斯P.希尔(Nicholas P.Hill)先生与ITT技术人员亲赴灾区落实具体捐赠事宜,并为当地工作人员提供设备操作培训。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通报,截至目前,在四川地震灾区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50枚,放射源已经全部收贮完毕,灾区各核设施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叙述了盘锦地区由于油、气的开采,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新老工业污染源对环境、特别是水的污染问题.目前辽河下游水质超过地面水三类标准,近海海域也受到污染,水生生态遭到破坏.为了控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对在石油开采时的溢油事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一直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在灾害发生之后,为了能够让灾区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运行,高效率的恢复重建机制不可或缺.在所有的震后恢复重建项目中,灾区原有的工业企业的恢复重建是一大重点,这些工业企业在灾前往往是当地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也为当地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然而,能够投入到灾区用...  相似文献   

8.
蝗灾是近代山东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仅次于水灾和旱灾。民国时期,山东蝗灾频发,且往往与旱灾相连,对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以致灾民无数,饿殍塞途。面对蝗虫的侵袭,人们往往会心生恐惧、焦虑,继而采取各种形式的应对措施,如拜神、演戏、捕蝗、典当、逃荒等等,呈现出了蝗虫肆虐之下的灾民群像,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禳蝗、灭蝗无果时的无奈与辛酸。  相似文献   

9.
救荒是明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荒政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明太祖从灾害防治到灾害赈济,从赈灾官员的选用到对吏治腐败的整治,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从这些法律条文中可以概括出明太祖的荒政立法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防灾与减灾中的立法;二、救灾中的立法。朱元璋通过荒政立法,一方面惩治了救灾中的腐败,提高了救灾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灾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得到国家的救济,使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得以减轻,为明王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救荒是明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荒政的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明太祖从灾害防治到灾害赈济,从赈灾官员的选用到对吏治腐败的整治,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条文。从这些法律条文中可以概括出明太祖的荒政立法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防灾与减灾中的立法;二、救灾中的立法。朱元璋通过荒政立法,一方面惩治了救灾中的腐败,提高了救灾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使灾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得到国家的救济,使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得以减轻,为明王朝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石灰石-石膏湿法吸收系统高效运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在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控制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证石灰石-石膏法FGD工艺的良好运行,重点从吸收设备结构和操作上分析了影响该法运行的因素,并阐述了保证吸收操作效果的措施,特别是针对腐蚀和结垢堵塞问题提出了解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羌族聚居区药用植物生态环境调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地震灾区药用植物生态变化调查分析问题,介绍了地震灾区生态变化和中草药植物资源,主要包括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变化和地震灾区特色中草药植物资源,探讨了汶川地震后羌族聚居区的生态,主要包括地震灾区自然生态概况、地震灾区植物生态变化和地震灾区植物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分析了地震灾区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主要包括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和羌族地区生态变化与中草药植物的关系,为地震灾区植物生态变化恢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短期内产生了大量的废墟及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指导灾区依法、有序、快速清理废墟和废物,2008年5月2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灾后废墟清理及废物管理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15号),供灾区开展清理废墟和废物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环境恶化与保护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环境恶化的根源不在于环境本身,而在于当今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的经济体系,特别是其中的价格体系没有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环境的各种价值,致使人类社会无代价地用环境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经济措施就在于动用环境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对当今不完善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末督抚级重要人物,李秉衡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及之后都进行了赈济活动.在中法战争期间,他首先设立兵站,截留散兵溃卒,整顿军队,加强军需饷械的运输和管理工作;接着又创设医局,救治伤病员.战后继续救济流民和游勇,以工代赈修复镇南关和龙州,奖恤殉职官员.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为保障战时供应,李秉衡多方筹集粮饷,解决兵民的生计问题;战后全力赈济灾民,致力于灾后重建;抚恤官员;重视安置游兵散勇;协赈其他灾区.李秉衡在清末战争状态下的赈济活动,乃晚清兵灾赈济的标本,是后人透视时代原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政策发布     
环保部出台《洪水泥石流灾区淤泥清理环境保护相关要求》 环境保护部近日组织制定了《洪水泥石流灾区淤泥清理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并印送甘肃、四川、陕西灾区,指导洪水泥石流灾区妥善处理清淤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避免次生环境污染,引导群众做好环境安全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根本性措施和切入点,给予了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明确提出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区最大的基础建设,将我区建设成为祖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持续干旱和愈演愈烈的沙尘暴,已经引起了全社会对生态问题的广泛关注,并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迅速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受到了居民和政府的重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成为我国环境法制中特别是针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则。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现状,针对不同的问题而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从而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关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使社会真正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与情绪间的关系一直是个谜。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情绪低落对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心情愉悦会对某些特定的器官产生积极影响。容易陷入情绪低落或愤怒状态中的人往往健康也容易出现问题。但要想让生活更加美好,仅仅是保持平和心态还不够,还应该努力追求幸福。唯物论者会认为,这种想法完全不切实际,是理想主义的。为了平息这些人的看法,科学界已经发现,  相似文献   

20.
由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举办的地震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国际经验交流会7月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经验交流会旨在借鉴国际上地震灾后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技术,指导中国地震灾区解决环境问题,将地震对灾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