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核电站30年来火灾和核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运用概率风险分析方法对核电站火灾与核安全事故相关性作出定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核电厂安全目标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核电安全目标的定义,安全目标的分解和应用,提出安全目标是核电站运行的整个核安全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实现核电安全目标的纵深防御原则和基本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11月26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庆祝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20年。秦山核电站自1991年建成投产以来,构建了独特的核安全文化,积累了丰富的自主创新和安全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4.
核安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评述了 2 0世纪的核安全 ,总结了其特征和发展方向及困难。核能在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人类安全造成几次重大冲击 ;面对国际性的风险与挑战 ,国际社会间加强合作 ,逐步形成了核安全国际管理体制 ,有效地促进了全世界核安全水准的提高 ;回顾了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历程并论述了我国核安全的现状 ;最后对 2 1世纪的核安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在核电厂建设及运行期间,确保安全是最重要的。核电厂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包括核安全及工业安全两方面内容。毋庸置疑,保证核电厂的核安全应处于首要的地位,但工业安全同样对于核电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工业安全事故有可能导致或者诱发核安全事故;二是工业安全监督是提高核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核安全风险一般来说看不到,摸不着,很不直观,但工业安全一般很直观,核电厂工业安全水平高的,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的核安全与辐射安全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核资源广泛利用,核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新的安全形势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核和辐射安全现状,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核恐怖事件的潜在危险在不断增加,核设施和辐射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失误等原因引起事故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核设施极有可能成为敌人精确打击的战略目标,因此,核安全和辐射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核安全和辐射安全存在的隐患,应从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监测系统开发、人员培训、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完善法规、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现状的相关对策,以不断提高我国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安全文化"一词起源于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爆炸及核泄漏事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事故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安全文化"一词,认为安全文化的缺失是该核电站事故的深层次原因,亦即人的因素造成了事故。1988年,在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出版的《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一书中,将安全文化确定为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陆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3,(11):4209-4210
<正>在信息技术时代,应用云计算技术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是必要的。通过云计算技术,图书馆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调度,提高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降低图书馆的运行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方便信息资源的更新和维护,提高信息资源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利用云计算技术推动图书馆行业的转型升级,使得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云计算技术可以提升资源整合与共享,还可以帮助图书馆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指标之间的非独立性和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调研数据,可得到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并甄别出改善核安全文化的关键在于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以身作则等指标,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管道热疲劳是管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疲劳破坏风险的核安全级管道均需要进行疲劳分析.核电厂管道热疲劳分析的难点在于瞬态工况的处理,需要充分地分析每个物理瞬态中所包含的应力幅值变化情况.在RCC-M规范下,以某核电站安注管道的典型瞬态工况为例,本文采用PepS软件分析了该管道的疲劳寿命,并总结出适用于一级管道热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程度,明确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体系,结合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模糊性,将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等级划分为5个级别,采用黄金分割法将权重云、评价云划分成5个云模型,建立能够反映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等级模糊性的云模型。该模型运用于某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等级评估中,评估结果客观合理,实用性较强,为后续标准化提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石化装置危险性评价模型未能充分反映评价指标模糊性和随机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SPA模型,用于石化装置的危险性评价。首先利用云模型中的逆向云发生器计算云权重Wcloud=(Ex,En,He)。然后将云权重应用于五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中,进行综合评判可以得到综合评价云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将其与标准评语云模型进行比较,确定评价对象的危险等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石化生产装置的危险性评价能够充分体现评价指标的随机性与模糊性,评价结果更为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选择具体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分析了该站的危险特性、危险产生的途径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蒸气云爆炸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模型,对该站一个50m3储罐发生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进行预测,得出火灾爆炸后的安全距离为大于211.0m。在储配站不能满足此安全距离的基础之上,从防止产生爆炸性气体环境、消除点火源和抑制事故扩大三方面来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事故造成的损失。其中,站址选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周围空旷的地区,罐上设置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及可燃气体报警器可防止产生爆炸性气体环境;罐及管道设静电接地,法兰用铜线跨接,站内设警示标志可消除点火源;生产区与辅助区间设置隔离墙,罐区周围设置砖混围堤,罐上设安全阀可抑制火灾爆炸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造成隧道塌方事故影响因子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基于云模型理论,选取影响隧道塌方风险的10项因子,建立了4个风险等级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模型。根据云模型的数字特征计算规则计算各因子隶属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云模型数字特征,结合正向正态云发生器和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获得云模型的综合确定度,最终由最大综合确定度确定隧道塌方风险等级。工程实例样本应用中,构建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云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相符,同时与相应的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体现出云模型中定性语言描述和定量数值间不确定转换的优点,且结果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导弹核武器核事故应急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导弹核武器核事故应急的主要任务、特点、组织指挥以及力量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导弹核武器核事故的应急问题是一项涉及体制、人员、装备、技术、科学理论等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 ,笔者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的研究了事故应急有关的问题 ,可为导弹核武器核事故应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事故危害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针对某市天然气利用工程中高压输送管道可能发生的天然气泄漏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求出了其最大的泄漏流量。通过高斯扩散模式定量计算在大气为中性条件下 ,天然气在大气中的轴向、径向和切向的扩散距离 ,从而计算出该天然气 -空气混合云团的体积。对该体积预混云团的火灾危害进行评估 ,计算形成火球的参数 ,用热辐射剂量准则计算其伤害半径。对该预混云团可能产生的爆轰后果 ,采用超压准则计算其对人员和建筑物的伤害半径。并用热辐射强度准则对可能产生稳态燃烧进行了危害半径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危险品运输网络节点遭恐怖袭击风险评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提出基于云模型的评估方法。以恐怖分子视角,确定以"节点可识别性"、"节点可接近性"、"节点的象征性与轰动效应"和"危害性程度"组成节点风险评估指标集,并采用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节点风险评估指标对应的权重云。通过综合云模型综合评价者给出的最大和最小评价值,采用云变换的数据驱动法确定节点风险对应的评价云。根据云算术运算规则对网络节点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例的评价节点云参数为(0.636 9,0.046 1,0.005 7),隶属度为"较危险",解决了节点风险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量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Liquified gas fuels are widely used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growth of LNG and LPG consump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However, using these fuels can lead to accidents if they are released to the environment. Consequently, the challenge to control and predict such hazards has become an objective in emergency planning and risk analysis. In a previous article the “Dispersion Safety Factor” (DSF) was proposed, defined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distance at which the lower flammability limit concentration occurs and that corresponding to the visible contour of a vapor cloud. Its interest was demonstrated by applying it to the specific case of an LNG spill. With the appropriate modifications, this factor may be applied to the dispersion of other substances; in this communication it is applied to the atmospheric dispersion of propane, and two expressions are proposed to estimate it. Due to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both gases, these expressions could probably be applied as well to the dispersion of propylene.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风险因素不确定性、随机性及动态反馈性等特点,建立新型富水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价体系,提出1种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5个1级指标、29个2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熵权与加权平均计算法合理分配各指标权重;利用云生成算法计算出云数字特征参数并生成足够数量的云滴;将方法应用于贵州省某隧道涌水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隧道综合云模型云滴大部分处于“中度风险”与“高度风险”之间,与实际开挖及地质雷达分析结果一致。所提出的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富水岩溶隧道涌水风险评估提供良好的实践参考,为日后隧道质量控制和寿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修订工作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状况。新标准明确监管对象为危险化学品,并通过设立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的方式拓展了监管范围。我国采用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着重关注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物质的固有危险性作为评判依据,更符合我国危险化学品现状。利用蒸气云爆炸及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两类事故模型对GB18218-2009中临界量的易燃气体可能的致害范围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认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在物质固有危险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事故发生频率、次要危险性、化学反应活性及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