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化学氧化-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印染废水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化学氧化-吸附等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水质达GB4287-92中的一级标准)、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期推荐     
正本期"水污染防治"栏目刊发了《钢渣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其在三维电催化氧化除藻中的应用》(张崇淼,刘淑瑞,郑婷婷,杜伟伟,朱聪聪)一文。藻类的过度生长严重影响水质和景观环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现有的除藻方法大都是采用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杀灭藻类,但残留化学物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难以解决。随着人们  相似文献   

3.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应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己不能满足要求,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传统处理工艺结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自来水水质的有效方法,显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COD(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COD的测定中,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在强酸性溶液中,用K_2Cr_2O_7将水样中的还原物质氧化(以下简称标准法)。该法氧化力强,准确度高,但回流时间长,操作复杂,试剂消耗量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冬季北京密云水库水低温、低浊的水质特征,分别进行了实验室烧杯实验和现场中试研究,并对原水及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了物理分级和化学分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氧化能降低原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如三卤甲烷生成势),并能显著减少原水中颗粒物的含量;预臭氧氧化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能提高砂滤出水的UV254和颗粒物的去除率,有效降低砂滤水头损失率.  相似文献   

6.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应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已不能满足要求,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会编纂便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自来水水质的有效方法,显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前言 COD(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常用J1S Kolol工业用水试验法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重铬酸钾法氧化力强,准确度好,但加热时间长,操作复杂。所以人们往往只好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此外,用重铬酸  相似文献   

8.
BOD测定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D作为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是水质常规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BOD参数起源于Dupre发现河流中溶解氧减少是生物代谢活动的结果,并于1884年把这一现象称为生物化学氧化过程。1913年,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首次提议,把有机物在65°F(18.3℃)下进行5天生物氧化所需的溶解氧作为水质有机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此后,  相似文献   

9.
蓝藻胞外聚合物(EPS)是水中重要的有机污染源,但其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及对其进行调控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介绍了蓝藻EPS的形态、组成和分布,综述了其对供水水质的污染,包括饮用水处理工艺和管网系统,从物理方法、化学氧化方法和微生物方法3个方面总结了蓝藻EPS的调控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蓝藻EPS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升水中的污染物被强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被强氧化剂氧化的污染质,主要是指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可作为有机物含量的指标。由于所含Fe~(2+)、S~(2-)等还原性物质也被氧化,故所测结果也包含了这部分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用量。氯离子也被氧化,但可采用适当办法排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11.
化学耗氧量(简称COD,以O_2毫克/升表示)是目前用来评价水质好坏和污水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与BOD_5~(20)相比,它具有分析速度快(美国十四版标准,一次分析不到二小时)、对化学毒物不敏感和结果重现性好等优点,虽然存在难氧化苯、甲苯、丙酮、吡啶等有机物的缺点,但由于这些有机污染物在一般水体中很少存在,因此不会影响COD测定的可靠性,所以COD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COD测定中的若干问题,作扼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障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控制再生水在储存、输配和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生长,对再生水臭氧氧化处理工艺水质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臭氧氧化对再生水厂二级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效果有限,对UV254和荧光强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可导致水样AOC水平升高,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分析臭氧氧化后不同有机物组分的变化情况,发现臭氧氧化对分子量为0.5~20 k Da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分子量小于0.5 k Da有机物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环境水化学(Environmental AquaticChemistry)也可称为水体化学或水质化学,也有称为水环境化学、水污染化学、用水废水化学等各有侧重含义的名称、但实际上,其内容都是论述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影响下,生态环境中的水质转化规律.它综合了化学、地学、生物学、工程学的内容,形成了有明确范畴及体系的独立分支学科.作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二氧化氯化学氧化体系和二氧化氯催化氧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 :单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为 35 0 0mg/L的酸性大红染料配制废水时 ,最佳反应pH值为 6— 8,氧化剂经济用量为 10 0 0mgClO2 /L废水 ,反应时间为 6 0min ,COD去除率可达 5 0 %左右 ,氧化指数 (COD削减量∶ClO2 投加量 ) =2 .3。当二氧化氯与自制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用于对酸性大红染料配制废水的处理时 ,最佳反应pH值为 2左右 ,氧化剂经济用量为 80 0mgClO2 /L废水 ,反应时间为4 5— 6 0min ,COD去除率可达 80 %以上 ,氧化指数 =3.5 ,去除每kgCOD氧化剂费用为 3.7元人民币 ,并且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很大的提高 ,效果明显优于二氧化氯化学氧化。经济技术评估表明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技术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Carrousel氧化沟系统出水COD预报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漯河市污水净化中心的氧化沟系统为考察对象,针对该系统进水水质复杂,控制滞后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氧化沟系统出水COD预报模型。模型性能检验和灵敏度检验表明,建成的模型准确度高,适应性强,可直接用于该系统出水COD预报。这为氧化沟工艺在线控制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BOD过程及硝化作用 水中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好气分解过程中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叫微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BOD。这一生化反应过程大体上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在第一阶段内,被氧化的主要是含碳元素的易干氧化的有机物质,所以也称为含碳物质氧化阶段。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第二阶段中,被氧化的主要是含氮的有机物,且必须要有硝化菌类参加反应,氧化  相似文献   

17.
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氧化技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详细综述了近些年来的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催化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催化剂的选择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催化氧化法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项重要的新技术。在对化学氧化法的不断改进中,逐步发展出湿式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均相催化氧化法和多相催化氧化法。不同的氧化方法所用的催化剂不相同,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不同,催化剂与氧化剂之间存在匹配问题,因此对催化剂要进行筛选评价。  相似文献   

19.
催化氧化法是处理废水中 BOD、COD 的化学处理法中的另一种方法。该法是用氧化剂与催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氧化剂采用价格低廉的次氯酸钠,催化剂采用镍的过氧化物为主体的氧化催化剂。本文介绍该法的原理、处理过程、效果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FT-IR和GC—MS检测分析,表明了压裂废水中有机物主要以苯环结构为主的芳香类化合物和其他杂环化合物,苯环及杂环上的主要官能团包括酮、酯、羧酸、醛、酚、氨基等。同时,压裂废水中的粘度为常规水粘度的2~3倍。针对压裂废水高粘度和高COD污染水质特征,实验研究了压裂废水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特性以及粘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粘度较高(2.2×10-3 Pa·s)压裂废水中,投加的化学药剂很难扩散,羟基自由基·OH的利用效率较低,处理效果较差。通过投加过硫酸钾(5g/L)降粘后,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压裂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FT-IR分析以及GC—MS分析可知,二氧化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压裂废水是通过激发羟基自由基,破坏水中有机物极性和有机物化学构造,将复杂长链有机物转变为简单有机物,其出水COD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