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污水。结合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及工程运营情况,对该工程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该工程进水(高浓度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Cr:20000~25000mg/L,BOD5:10000~15000mg/L,SS:1000~2000mg/L,经过混凝-厌氧-好氧-气浮等工序处理后,出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1级排放标准(1998年1月1日后)。  相似文献   

2.
厌氧-好氧法处理味精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等电点-离子交换法生产味精所产生的废水,COD_(Cr)在20000mg/l左右,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该废水经厌氧(水停留48h)、稀释(三倍)、好氧(水停留12h)、生物炭(水停留6.6h)处理,COD_(Cr)从16274.3 mg/l下降到208mg/l,去除率为98.7%(扣除稀释水的影响,则为96.2%)。BOD_5从9806 mg/l下降到60 mg/l以下,出水为无色、透明、无臭,溶解氧为1.2 mg/l。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好氧法处理味精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去除率高,运转费用低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利用未沉淀的生活污水(COD在432mg/L左右)在7℃~22℃温度下自接种启动容积为5L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初始有机容积负荷为1.75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5.9h.运行57天时出现了颗粒污泥,此时污泥负荷为0.33kgCOD/kgVSS·d.106天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当温度在20℃左右,HRT为6h,COD去除率达81.2%,出水COD低于100mg/L.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呈黑色,粒径在0.5mm~3mm之间,比重为1.04, SVI在15左右,有较好的沉降性和产甲烷活性.污泥中产甲烷菌主要是素氏甲烷丝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厌氧流化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次采用气动厌氧流化床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就有机物去除的数学模式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探讨。当载体选用经过强化处理的固定化微生物颗粒时,试验结果表明,对进水COD浓度为10,000mg/L左右的人工污水,当容积负荷为20kgCOD/m~3·d时,COD去除率可达85%,进而确定在温度、水力停留时间、进水COD浓度、容积负荷四个因素中,温度对COD去除率影响最大,容积负荷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稻草制浆黑液生物+混凝处理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稻草制浆黑液厌氧、好氧、混凝处理组合工艺的试验研究,探索该工艺的可行性,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有机负荷下,该类废水的生物处理效果以及后续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中温35℃是厌氧阶段最佳处理温度,好氧阶段不同负荷条件下,CODCr去除率基本相同;经厌氧-好氧处理,黑液CODCr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80%和30%,色度去除不明显;混凝阶段CODCr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70%和90%,色度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处理试验研究。当渗滤液CODCr为1491~2965mg/L,该组合工艺对CODCr、BOD5、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98.3%和61.7%。文中还对渗滤液CODCr的降解性能、厌氧-好氧工艺的合理组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菰和菖蒲在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漂浮栽植菰(Zizania latifolia)和菖蒲(Acoruscalamus),研究了它们在低、中、高3种浓度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这3种浓度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菰和菖蒲均在中浓度污水中生长最好.菰在中浓度污水中的生物量显著高于低浓度和高浓度中;菖蒲在中浓度污水中的生物量略高于低浓度和高浓度中,但差异不显著.菰对中浓度污水中TN、NH3-N、T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7.4%、95.3%、98.5%和71.4%,对高浓度污水中TN、NH3-N、T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6.4%、97.7%、88.2%和76.1%,净化效果均显著高于低浓度中.菰可作为中、高浓度污水的净化植物.菖蒲净化中浓度污水的效果最好,对TN、NH3-N、TP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4.1%、98.5%和72.7%;对高浓度污水中的NH3-N和CODCr去除效果也较好,去除率分别为97.8%和86.7%,但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5%和70.9%,显著低于对低浓度和中浓度污水中TN和TP的去除率.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8.
对水体净化功能的强弱是评定湿地公园生态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兰州黄河银滩湿地公园中,对两个选定采样点(①污水入口,②污水出口)水样的DO(溶解氧)、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CODCr(化学需氧量)三个可以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DO①=0mg/LDO②=2.36mg/L;BOD5①=225.25mg/LBOD5②=66.25mg/L;CODCr①=342.40mg/LCODCr②=176.20mg/L.DO越低,表明污染越严重;而BOD5、CODCr越高,意味着污染越严重.由数据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2)BOD5②=66.25mg/LBOD5标准=60mg/L;CODCr②=176.20mg/LCODCr标准=120mg/L,与Ⅲ级排放标准相比,表明该湿地公园还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使净化效果更为显著,如可增种各类挺水、漂浮植物(灯心草,凤眼莲等).综上可评定该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为良.  相似文献   

9.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应用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厌氧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食品废水的试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少,结构紧凑,维护管理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联合厌氧消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中温单相间歇式厌氧消化工艺,对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制沼气,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的产甲烷性能以及TS、C/N、接种量三种因素对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各处理的VFA、SCOD与累积甲烷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VFA、SCOD指标均在12d左右达到最高值,各处理中仅T3在VFA高峰期表现出甲烷菌活性抑制效应,TS对三个指标均产生显著影响,系统的累积甲烷产量最高达5482ml;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三个因素对系统累积甲烷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TS>C/N>接种量,其中TS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最佳工艺条件为:TS=10%、C/N=20、接种量=5%,该条件下造纸污泥与味精废液的用量比为10:1.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微生物厌氧膨胀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固定化活性污泥小球的性质及其在厌氧膨胀床中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用琼脂包埋方法固定厌氧活性污泥细菌群,性质稳定.选交联剂戊二醛0.5%时,情况良好.pH6.0~8.0时,COD去除率均在75%以上.厌氧膨胀床进水COD为7300mg/L,回流比为24时,COD去除率达83.6%.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在室温(20℃~25℃)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COD负荷和回流比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造纸黑液的微生物酸化和两相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造纸黑液的微生物酸化和厌氧消化处理过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产酸过程预处理黑液,降低其pH值,使之适合于厌氧处理,是一种简便可行的预处理手段;用两相厌氧系统处理黑液,在水力停留时间.2~2.7天,进水浓度为20890~32144mg/L;有机负荷为7.65~13.46kgCOD/m~3·d时,COD去除率为61.7~69.7%,BOD_5去除率为88.9%~91.0%;每去除1gCOD产气率为0.39~0.55L;沼气中甲烷的含量为61.5%~66.6%,出水pH为7.0~7.4。处理过程运行稳定,受进水的影响小,废水不需要进行中间调节,为造纸黑液的厌氧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文中还研究了厌氧处理过程中有机酸的积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铜对厌氧生物过程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铜离子对厌氧生物过程的抑制作用及规律.研究表明:对厌氧生物过程起毒性作用的主要是厌氧消化液中溶解状态的铜离子.当铜离子浓度为<0.5mg/l,0.5—1mg/l,1—3mg/l和>3mg/l时,对厌氧生物过程的影响分别是无抑制作用、轻微抑制作用、明显抑制作用和严重抑制作用.当铜离子浓度达到5—6mg/l时,厌氧体系的产气下降会超过50%.当向厌氧体系连续性地引入铜离子且每日加人铜离子的浓度小于20mg/l时,对厌氧生物过程无抑制作用;若加入铜离子的浓度为20—45,45—65及大于65mg/l时,对厌氧生物过程的影响分别是轻微抑制、明显抑制和严重抑制作用.厌氧体系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铜离子与污泥重的关系分别为铜离子相当于污泥于重的0.1%以下时,无抑制作用;0.1—0.2%时轻微抑制,0.2—0.3%时明显抑制,大于0.5%时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的现有工艺主要针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磷的处理,忽视了对抗生素的去除,导致污水厂出水及污泥中抗生素含量较高.厌氧消化是污水及城市污泥资源化的常用手段,但容易受残留抗生素的影响.从抗生素的残留情况、抗生素对生物气/甲烷产量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过程的影响、抗生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去除抗生素抑制的方法4个方面,综述污水/城市污泥中抗生素对厌氧消化体系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大多数抗生素会抑制生物气/甲烷产量并造成挥发性脂肪酸累积;水解酸化菌大多对抗生素不敏感,但互营有机酸氧化菌的活性容易受抗生素抑制;与氢营养型产甲烷菌相比,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更容易受抗生素影响;预处理(热水解、臭氧氧化、碱处理)及添加外源介质(零价铁、活性炭等)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抗生素对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未来应在属/种水平上深入探讨单一及联合抗生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开发削减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厌氧消化工艺,以加速实现污水/城市污泥的资源化进程并降低抗性传播风险.(表5参77)  相似文献   

15.
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污水的深度处理回用工艺成了人们探讨的热点。结合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与运行,介绍了以改良氧化沟为主体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工艺,并对工艺除磷脱氮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原理、设计参数、运行情况及运行条件的控制进行了介绍。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既具有较高的COD、SS去除效率,又解决了传统氧化沟在脱氮除磷时存在相互影响的矛盾问题,在进水COD为326mg/L、SS为301mg/L、NH_4~+-N为45.1mg/L、TP为4.1mg/L;出水COD为21mg/L、SS为9mg/L、NH_4~+-N为1.4mg/L、TP为0.6mg/L,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景观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苯二甲酸厌氧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匡欣  王菊思 《环境化学》1993,12(3):179-186
采用半连续实验方法在中温条件下研究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简称TPA)的厌氧生物降解性。在一定的COD负荷下,研究不同TPA负荷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TPA可厌氧降解的浓度比较低,在500mg/l以下;高浓度的TPA不能被厌氧降解而在反应器中累积起来,并对厌氧系统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和程度与TPA污泥负荷及体系中TPA累积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天津市津南区环兴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各构筑物的工艺设计特点与主要设备;环兴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为3万t/d ,设计进水水质主要指标为CODCr:4 5 0mg/L ;BOD5:2 0 0mg/L ;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已稳定运行1年  相似文献   

18.
四环素类抗生素和铜复合污染对猪粪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兽用抗生素和矿物元素添加剂可起到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本研究以猪粪中温厌氧消化为研究目标,采用全自动甲烷潜势测试系统,考察了一定浓度的四环素(TC:30 mg·kg~(-1)dry weight,DW)、土霉素(OTC:50 mg·kg~(-1)DW)和金霉素(CTC:15 mg·kg~(-1)DW)对厌氧累积产甲烷量和日产甲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C、OTC和CTC对猪粪中温厌氧消化累积产甲烷量和日产甲烷速率均有促进作用(累积产甲烷总量提高比例分别为7.9%、0.4%和5.4%)。另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对猪粪厌氧消化前后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猪粪厌氧消化过程中得到了明显的去除,去除率达到90%~100%;而固相中只有金霉素和差向异构金霉素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41.69%和41.58%。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猪粪厌氧消化前后样品中5种形态的铜包括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粪厌氧消化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结合态的铜浓度比厌氧消化前分别降低了1%~9%、0.1%~3%、12%~19%,而有机态和残渣态的铜浓度却在厌氧消化后分别增加了15%~35%、1%~2%。厌氧消化后,70%~80%的铜都是以有机铜的形态存在。铜逐渐从不稳定态转化为相对稳定的有机态和残渣态铜,因此,厌氧消化过程使铜从可生物利用态转变为不可生物利用态,趋于稳定化。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褐藻酸钠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以EGSB反应器为主体的生物法与混凝工艺相结合处理高浓度褐藻酸钠生产废水,处理水质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具有投资与占地面积少,运行效果稳定,可回收能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吸附高浓度有机实验室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粉煤灰吸附处理高浓度有机实验室废水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体系在最佳处理条件下:灰水比1:5,pH值为7,接触时间为60min,可使COD高达2944mg/L的实验室废水去除59.90%。用此法预处理有机高浓度实验室废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