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扬州可持续发展生态市能力建设构想(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 生态整合能力建设生态整合能力包括代谢过程的闭合度和循环再生能力,运行机制的共生和自补偿潜力,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与主导性,对外部系统的开放耦合程度和自组织能力,对环境于扰的抵御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GB/T19011-2003标准中审核员是一个通用概念,指第一、二、三方审核组织使用的具备相应能力、从事审核活动的人员。审核活动针对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因实施组织的不同而显得复杂和多样。而收集证据与审核准则的比较和判断,以及形成审核发现都需要由从事审核活动的人员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这使得审核过程中人员的因素至关重要。因而审核人员的能力决定了人们对审核过程所能具有的信心,也决定了审核结论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3.
区域PERE系统的通用自组织演化模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自组织过程,建立了区域PERE系统的通用自组织演化模型,并把模型应用于山西省某市,预测了市未来的人口、经济和环境状况试图解决在区域PERE系统中应用自组织理论时建模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善治的新态治理结构,应当具备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民主管理层次提升、产权与治权统一等基本特征。实现乡村善治,必须立足乡村特色文化禀赋,充分挖掘整合有效资源,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运用多主体参与、多层面协商、多维度赋权等治理工具,夯实乡村治理的组织支撑,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强化农村基层赋权扩能,形成系统有机的治理生态。走乡村善治之路,还要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基层民主决策能力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乡村发展凝聚合力。  相似文献   

5.
谢子超 《环境科技》2000,13(2):46-48
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工业文明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引发人们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依存、对立与协调统一的过程,从不同角度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在生态上、文化上、社会上、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的可承受性。用东方古老哲理思想整合西方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弊端,试求探索出一条“天人合一”、“东西合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模型,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分别以土壤侵蚀、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和生境为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SOM 模型的4 个二维输入矩阵,通过多次迭代学习和自组织聚类,使结果在4 维(4 个生态因子)生态敏感性空间内最大限度地逼近房山区生态特征分布.结果表明,房山区西北部山区的敏感性最高;东部平原是地表、地下水非常丰富的地区,属中度敏感;二者之间的丘陵浅山区敏感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中国洪涝灾害及其灾情的分形与自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形理论与系统自组织理论,本分析了中国洪涝灾害及其灾情的分形与自组织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洪涝灾害及其灾情的分形与自组织结构特征是客现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洪涝灾害灾情的标度一频度关系式,并构建了中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自组织模型。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文化国际贸易污染转移、资源成本透支以及生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生态和文化天生具有亲近性和共同特征,建议通过树立“生态消费”观念、进行结构调整等对策实现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之初,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城市是指生态健康的城市。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在中国深圳举行期间,与会代表一致呼吁把生态整合方法和原则应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建设适宜于人类生活的生态城市首先必须运用生态学原理,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运用生态工程技术设计城市、乡镇和村庄,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开展翔实的城市生态规划和管理,促使有关受益者集团参加规划和管理过程。生态城市旨在采用整体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组织在突发性海洋灾害应对中存在着参与水平不高、有效配合不足的问题,这与"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格局、社会组织相关立法不健全、志愿者动员不充分因素有关。因此,需要通过整合社会组织内部资源,强化自身力量;优化权责分配,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的机制;强化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等途径,来加强社会组织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由资源持续供给能力、环境持续容纳能力、自然持续缓冲能力以及人类自组织自调节能力等要素构成。本文采用基于供需平衡原理的瓶颈要素分析方法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进行辨识分析,利用社会经济规模量与要素需求量建立供需曲线,找出供需差距,并以此得出制约城市发展主要瓶颈要素,同时提出对瓶颈要素进行生态调控的对策,减少由此而产生的瓶颈作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和地震应急的不同时段,分析了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民众个体、媒体等各类组织在地震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并就构建地震应急的组织、整合组织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秘书礼仪实训课考核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既是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也是评估的依据和标准。本报告了在实训课教学中组织、实施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考核改革实践,即采用“自评式”、“他评式”和“互评式”等考核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模块验收”、“综合考核检测”和“礼仪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方法的考核。这种既重视总结性评价又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载体,其保护和旅游利用面临着破碎化、片段化、静态化等问题,亟需开展整合开发研究。以中央苏区核心区为例,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和文化生态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开发的策略,结论如下:(1)红色旅游资源点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特征,赣南苏区形成章贡区、瑞金市、于都县“金三角”分布格局,闽西苏区则形成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银菱形”分布格局;(2)闽西和赣南苏区各重大事件红色旅游资源点在空间上8.9~106.6 km的范围内,形成带状或面状的文化生态基底,并呈现一致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发展态势;(3)红色旅游资源网络联系方向与服务业主导型文化生态方向错位发展,这是赣南和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网络联系度较强,跨区域网络联系度较弱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遵循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生态空间一体化、文化生态演变全域化、文化生态发展动态化的原则,提出空间集聚区优先整合开发、高发展指数红色旅游资源跨省域优先整合开发、跨主导类型关键节点优先整合开发三个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促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大亚湾核电站Ⅰ、Ⅱ号机组运转前与后第1年,第2年附近地区动物体肝组织及红细胞中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Ⅰ、Ⅱ号机组运转后第1年与第2年,鱼类,细鳞红细胞与肝组织中SOD活性较运转 前明显升高,血红蛋白略下下降,肝组织蛋白无明显变化。两栖类动物蟾蜍红细胞SOD活性运转 后亦明显同,但肝中SOD活性呈现下降,血红蛋白及肝组织的蛋白无明显性变化,本文对其变化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自主实体共生模式和复合实体共生模式这两种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共性和差异,指出在生态工业园的构建过程中,应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17.
形成较高的职业能力既是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 ,也是评估的依据和标准。本文报告了在实训课教学中组织、实施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考核改革实践 ,即采用“自评式”、“他评式”和“互评式”等考核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模块验收”、“综合考核检测”和“礼仪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方法的考核。这种既重视总结性评价又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潘家华  王谋 《环境保护》2022,50(6):17-20
中国在全球碳排放格局演化进程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立场经历了从跟进、参与、贡献到引领的转变。中国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和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仅政府要发挥作用,非政府组织也亟需发挥作用。当前国内气候变化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在议题设置、话语把控、项目运作等方面的影响力较为有限。本文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第一,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在其他国家开展气候治理行动;第二,充分发挥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国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行动的优势,提升合作效率;第三,在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助力其在国外更好地发挥作用,为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充分赋能。  相似文献   

19.
王如松 《环境保护》2005,11(10):28-33
本文基于作者1987年以来与地方决策管理人员一起在生态县、生态市和生态省的理论探索、规划编制、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典型工程示范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当前创建生态政区的8个认识论误区,提出了生态政区建设的内涵、宗旨、机遇和挑战,介绍了包括生态概念规划、生态工程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在内的生态政区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启动以来,如何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守好守牢这一底线和生命线,成为各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当前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工作的实践基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并从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提升监测评估与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制度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