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果,确定其最佳间歇时间,为该种形式的曝气生物滤池高效运行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SBBR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串联运行的方式,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一级滤柱)曝气时间与停曝气时间比为2h/1h、3h/2h和4h/3h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曝气与停曝气间歇时间在3h/2h运行时,除磷效果好,TP去除率为86.9%,出水TP平均浓度为0.92mg/L,COD去除率为88.42%,出水平均浓度30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采用SBBR-BAF工艺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且系统在间歇时间为3h/2h下运行时,处理污水效能最大。  相似文献   

2.
徐贵达  李冬  刘志诚  陶博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125-5132
反硝化除磷与厌氧氨氧化耦合可进一步降低脱氮除磷所需的碳源,而稳定获取NO2--N是两工艺独立、联合运行的关键.因此,以低C/N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接种絮状污泥及少量长期贮存的好氧颗粒污泥,采用两段梯度曝气,并控制停曝时间(3min:3min),即以高频间歇梯度曝气模式,经60d的富集培养,将其诱导成具有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功能的颗粒污泥,并分析了此过程中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稳定时期内,颗粒污泥平均粒径达841μm,SVI为31.23ml/g,颗粒结构致密,沉降性能良好.出水NO3--N小于0.1mg/L,TP<0.7mg/L,NO2--N>15mg/L,实现了P的高效去除和NO3--N的积累,并可为后续耦合Anammox提供稳定NO2--N基质.批次实验结果表明,颗粒中可利用NO2--N为电子受体的DPAOs占达57.63%,其富集提高了系统除磷能力.高频梯度间歇曝气可实现AOB与DPAOs的高度耦合,但仅以间歇曝气难以实现NOB的抑制,后通过在"氨谷点"前段,加入梯度曝气优化实际限氧曝气点,可强化对NOB的抑制,从而实现良好的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3.
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填料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鸣  徐乐中 《环境工程》2015,33(7):51-55
采用间歇式曝气生物滤池(IABF)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从6种填料中优选出活性炭-火山岩混合填料进行工况研究并与常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BAF)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活性炭填料和火山岩填料在水中发挥了良好的协同作用,为不同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和负载提供了良好载体。采用粒径为3~5 mm的混合填料,气水比为4∶1,HRT=10 h,曝停周期为3 h,曝气停曝时间比为3∶1,进水COD为80~110 mg/L,色度为70~90度,氨氮为8~11 mg/L,TN为15~20 mg/L时,混合填料间歇式曝气生物滤池对COD、色度、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63.2%、70.4%、86.2%、55.3%。相比常规陶粒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在COD、色度、TN方面提升了9.8%、12.8%、39.9%,同时节省了部分能源。为难降解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秦宇  郭劲松  方芳  杨国红 《环境科学》2009,30(2):493-498
为研究溶解氧及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不同溶解氧水平及曝停比条件下的SBBR单级自养脱氮反应器中采集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样品,进行PCR-DGGE及条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 a稳定运行,该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接种污泥相比已变得简单且较稳定.曝停比为2 h∶2 h的条件下,中高低3种溶解氧水平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值均高于活性污泥.DO在(曝气)2.0 mg/L(停曝) 0.4 mg/L时系统运行效能最佳,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值最高,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样品中条带数分别约为14条和10条,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相互协同代谢过程是维持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具有较高运行效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3 h∶5 h的较长曝停周期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微生物组成接近,相似性为100%,各类细菌虽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中均能生存但活性较低,系统运行效能差.  相似文献   

5.
李冬  魏子清  劳会妹  李帅  张杰 《环境科学》2019,40(12):5456-5464
为实现低C/N城市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采用SBR反应器以厌氧/好氧(A/O)为运行方式,在保持总曝气量900 L不变的条件下调整曝气策略[将均匀曝气2. 81 L·(h·L)-1改为先高强度4. 22 L·(h·L)-1后低强度1. 88 L·(h·L)-1的"高/低曝气"和先低强度1. 88 L·(h·L)-1后高强度4. 22 L·(h·L)-1的"低/高曝气"].试验考察了不同曝气策略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及污泥特性.结果表明,高/低曝气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出水NH_4+-N、NO_2--N、NO_3--N和TP浓度分别为0、0. 15、8. 12和0. 04 mg·L~(-1),总氮(TN)和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78. 33%和99. 19%,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SNED)作用明显,SNED率为77. 08%.且相比于均匀曝气,系统硝化速率及反硝化速率均增加,反硝化速率(以N/VSS计)达到整个运行过程中的最大值,为14. 33 mg·(g·h)-1,同时颗粒污泥密实度、沉降性能及稳定性提高,污泥容积指数(SVI)为23. 49 m L·g~(-1).调整曝气策略为低/高曝气后,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变差,TN和TP去除率均降至最低,分别为51. 26%和58. 32%,但此时系统硝化性能最佳,氨氧化速率和硝酸盐生成速率均达到整个运行过程中的最大值,分别为14. 92 mg·(g·h)-1和7. 50 mg·(g·h)-1,同时颗粒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殖、结构松散、沉降性及稳定性均变差,SVI升至40. 76 m L·g~(-1).故采取高/低阶梯曝气策略有利于AGS系统高效脱氮除磷及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效果,确定其最佳曝气量,为该种形式的曝气生物滤池高效运行提供依据。试验采用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串联运行的方式,序批式曝气生物滤池(一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0.85L/(s·m2),1.27L/(s·m2),1.70L/(s·m2),2.12L/(s·m2)下运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滤柱)在曝气量分别为0.43L/(s·m2),0.85L/(s·m2),1.27L/(s·m2)下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一级滤柱曝气量在1.70L/(s·m2)~2.12L/(s·m2)之间运行时,除磷效果好,出水TP含量在2.5mg/L以下,二级滤柱曝气量为0.85L/(s·m2)时,脱氮效果好,出水TN浓度为7.39mg/L,TN去除率达65.28%。采用间歇曝气/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能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DO和曝停比对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方芳  杨国红  郭劲松  秦宇 《环境科学》2007,28(9):1975-1980
为提高SBBR单级自养脱氮系统脱氮性能并考察DO和曝/停比对SBBR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影响,采用4组对比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和间歇2种曝气方式均可实现单级自养脱氮,在进水氨氮浓度为160 mg/L左右,温度30℃±2℃,pH值7.8~8.2,HRT为2 d,DO为0.8~1.0 mg/L的条件下,连续曝气系统的氨氮转化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70%.DO为(曝气)2.0~2.5 mg·L-1/(停曝)0.2~0.4 mg·L-1,曝/停比为2 h∶2 h的系统则达到90%和80%以上.SBBR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DO应随其曝/停比进行调节,同时还可能与反应器内生物量及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的分布情况有关.本研究还探讨了SBBR单级自养脱氮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支尧  张光生  钱凯  李激  王硕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6):2097-2104
为了实现深度脱氮除磷效果,利用生物吸附/MBR/硫铁自养反硝化组合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考察了不同HRT和硫铁体积比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MBR池和硫铁自养反硝化滤池的HRT分别在9h和3h条件下,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63%的COD在生物吸附段被去除,工艺系统平均出水COD、NH4+-N、NO3--N、TN浓度分别为18.9,0.36,0,3.3mg/L,实现了污染物的超低排放.硫铁反硝化滤池的硫铁体积比为3:1条件下,出水TP平均浓度为0.29mg/L;其中大部分NO3--N在滤池高度10~30cm处被去除,脱氮速率约为46.1gNO3--N/(m3·h).同时组合工艺在运行期间,采用间歇抽吸方式和较高曝气量能有效减缓膜污染进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低水温条件下,进厂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时(污水平均BOD5为45 mg/L左右),漳扎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较优的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情况下,较优的连续运行工况为:污泥回流比为75%左右,MLSS为3 200~3 500 mg/L,生化池处的溶解氧在0.7~1.3 mg/L之间;较优的间歇运行工况为:以曝气3 h停曝3 h的方式运行,生化池处的溶解氧在3~5 mg/L之间,污泥回流比为75%左右,MLSS为3 200~3 500 mg/L。上述两种运行工况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都有较高的去除率,能成功避免污泥解絮的发生,使系统中的微生物平稳过冬;其中间歇曝气方式能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建议在旅游淡季时采用该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整曝气策略,研究了降温降基质(氨氮)运行过程中实现全程自养脱氮(CANON)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中温(35℃)高基质[(446.47±43.77)mg NH4+-N/L]曝气/停曝=60min/60min条件下,反应器稳定运行223d,总氮去除负荷(TNRR)和总氮去除率(TNRE)分别为(0.49±0.07)kg N/(m3·d)和(84.3±4.6)%.温度降至20~23℃,根据一个运行周期内NO2--N积累速率和去除速率之比调整曝气工况为曝气/停曝=40min/80min,运行69d后TNRR和TNRE分别降至(0.43±0.04)kg N/(m3·d)和(69.5±5.7)%.而后逐步梯度降低基质至(105.6±16.1)mg NH4+-N/L,采用相同策略分别调整曝气/停曝时间为40min/80min、30min/90min和8min/32min,运行93d后TNRR降至(0.16±0.02)kg N/(m3·d),TNRE升至(71.5±7.5)%.高通量测序结果从群落组成角度证实了降温和降基质过程中实施的曝气调控策略维持了CANON系统脱氮功能菌的主导地位,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相对丰度一直被控制在0.1%以下.  相似文献   

11.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是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但其高气水比运行条件产生的动力消耗与国外膜组件昂贵的价格成为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本研究采用分体曝气形式,选择国产高抗污性能PVDF中空纤维膜,设计了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了污泥浓度、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在低气水比条件下,MBR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表明,出水COD<50mg/L,BOD<10mg/L,NH3—N<20mg/L,浊度<3NTU,悬浮固体浓度为零,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相似文献   

12.
MBR因其显著的优势成为市政污水深度处理领域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但高昂的运行成本限制了MBR的推广应用。以北方某再生水厂大型MBR污水处理工程为例,探究所采用的新型膜装置以及合理的工艺设计对膜污染及运行能耗的控制效果。实际运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进水污染物浓度虽然有较大波动,但其出水水质稳定,各项指标优于排放标准(DB 11/890—2012《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B标准的要求。2)MBR系统采用PVDF材质,TIPS工艺制造的膜产品,膜丝强度大,组器填充密度高达895 m2/m3。3)MBR工艺采用先进的预处理系统和高强度脉冲曝气系统有效缓解膜污染,节省曝气量约25%。  相似文献   

13.
对MBR一体化中试设备中的MBR膜组件曝气系统和运行条件进行改进以及优化,并将其与常规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进行中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BR中试设备采用新型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运行时,与常规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相比,其气水比可降低约20%,反洗周期至少可以延长1.2倍以上,但是对提高膜通量作用较小。采用新型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较常规MBR曝气系统的运行能耗可减少约14%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城市给水工程生物预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实际应用。本文对给水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工艺中常用的两种曝气系统(微孔曝气器曝气和穿孔管曝气)作了简单介绍,并结合中试试验和工程实践对这两种不同曝气系统作了充氧性能、系统造价、运行成本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实际污水处理厂生物池曝气系统应用中,采用微孔曝气器的曝气系统优于采用穿孔管的曝气系统。  相似文献   

15.
双功能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制了一种具有抽滤和曝气双重功能的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并用于处理废水.比较了废水经陶瓷膜抽滤后的出水浊度和自然沉降后的浊度,经过陶瓷膜过滤后的出水浊度达到自然沉降4~24h的效果.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进行曝气/抽滤的切换,可有效地解决膜的堵塞问题.分别进行了间歇和连续的方法处理废水的试验,其COD负荷分别达到1.1kg/(m3·d)和1.5kg/(m3·d).  相似文献   

16.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废铁屑-焦碳组成微电解工艺预处理高浓度酒精废液。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铁碳比、曝气强度对铁碳微电解工艺降解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和pH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铁碳比和曝气强度对铁碳微电解处理酒精废液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且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小时,铁水比125:500,曝气强度4m^3/m^2h,CODcr的去除率达到50%,废水的BOD5/CODcr值可由O.3提升到0.48,pH由3.5提高到5.2左右。作为高浓度酒精废液预处理工艺,铁碳微电解能够经济、有效降低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碱度。  相似文献   

17.
BSBR是将SBR法和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它集SBR与接触氧化法两者优点于一身,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以BOD5、NH3-N为指标,以曝气时间和pH值为变量,确定B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最佳曝气时间为4h,最佳DH值为7.5。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佳运行条件下,4hBOD5去除率达66.09%,NH3-N的去除率达36.43%,去除NH3-N的能力明显优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出水的各项指标达到GB8978—1996的排放要求,为高效、低耗处理生活污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效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静  赵勇胜  孙超  秦传玉  于凌 《环境科学》2014,35(10):3775-3781
实验在二维模拟槽中进行,以曝气前后地下水水位高度变化表征地下水循环强度,分析了地下水初始水位,曝气量和地下水初始流速对循环井运行的影响,并以得到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硝基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水位45 cm,曝气量0.7 m3·h-1,地下水初始流速低于1.0 m·d-1时,循环井可以达到良好运行状态.硝基苯在地下水中的纵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泄漏第50 d时,平均浓度达到246.97 mg·L-1.循环井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有机物高效修复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被优先去除,浓度持续下降.高效修复区域外,存在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的浓度受有机物吸附/解吸和迁移性共同作用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硝基苯的浓度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浓度拖尾3个阶段,累计曝气14 h后,硝基苯的平均浓度下降至71.19 mg·L-1,残留的硝基苯分布在远离循环井的区域.由此可见,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能够较好地修复硝基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最佳运行条件及最适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改造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某印染废水的特点 ,在原有传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改造 ,将调节池改为水解酸化池 ,将活性污泥曝气池改为接触氧化池 ,在池内形成了合理的微生物分布 ,大大地改善了出水水质 ,使 COD、SS、硫化物、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 2 2 %、10 %、36 .4%、2 5 %。既满足废水排放标准 ,又节约了土建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