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在同一消解液中同时测定总磷和总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在同一消解液中同时测定总磷、总氮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的加入量,可在同一消解液中同时测定总磷和总氮,并能克服消解液保存时间短的缺点。应用本文所拟最佳条件对标样和水样进行分析,结果准确,方法实用。 相似文献
2.
测定地表水中总氮通常选用的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但是在监测分析过程中发现,由于过硫酸钾溶解度较低,每配制200mL该试剂在不停地手工搅拌下需要1~4h左右对过硫酸钾进行溶解,非常难配制,而过硫酸钠易溶于水,用过硫酸钠配制碱性消解液比较容易,所以,通过实验用两种消解剂对总氮样品进行消解测定,比较两种试剂对校准曲线、实测样品、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影响,提出了用过硫酸钠配制消解剂对地表水中总氮样品进行消解测定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压密封消解-流动注射同时测定海水中总氮和总磷的方法,方法采用特制聚四氟乙烯密封消解罐,经高压消解锅消解后,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同时测定海水中的总氮和总磷。结果显示,总氮和总磷在0~3.2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总氮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0.012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65%~2.59%,加标回收率为97.8%~102%;总磷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006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50%~6.67%,加标回收率为98.8%~101%。该方法可同时测定海水中总氮和总磷,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满足分析要求,适用于大批量海水样品中总氮和总磷的快速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微波联合消解水样,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在线测定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快速分析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在线性范围内,总氮和总磷的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3 mg/L和0.01 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和1.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7%~103%和98.8%~102%. 相似文献
6.
地表水总氮总磷联合消解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我国文献中总氮(TN)和总磷(TP)联合消解测定的试验条件差异较大的问题,通过与标准方法对比。建立了一种地表水总氮和总磷联合消解测定的方法。当水样量为25ml时,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的加入质量分别为0.5g和0.12g,可同时满足2个项目的消解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应用于地表水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中,总磷和总氮两项测定都需数小时以上的前处理过程。由于消化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大,故每次样品测试必须同时做标准曲线。若两个项目分别测定,不仅耗时耗力,又因所采样品保存时间较短,需在24h内测定,一个人同时承担这两个项目有点难于应付。今采用同时消化总磷和总氮,在所有试剂和条件与消化总氮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节省一半的时间和试剂,其结果不论是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质量要求。对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用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测定水和废水中总磷的预处理方法,这种消解方法只需10min即可,比用常规的高温高压消解法节省三分之一时间。用这身份种消解法对标样、地表水、海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样品进行了对比测定,所得结果经统计检验,两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微波消解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烘箱加热—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离子色谱法分析水中总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氮是地表水监测的指标,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该法操作繁琐,空白值较高及选择性较差。笔者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烘箱加热—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总氮,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要求,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经风干粉碎后,用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在高压器皿中于124℃消解,取上清液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对11个污泥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差≤1.5%精密度较好。并用L-谷氨酸标准物加入11个溶液样品中作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4%~107%之间,准确度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总氮,用螺纹盖聚四氟乙烯消化管代替比色管,称重法校正体积,加大NaOH用量,讨论了干扰及消除办法。方法在0μg~2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6 mg/L,标准溶液平行测定的RSD≤1.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9.2%~102%,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3%。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氮磷在淀山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ELCOM-CAEDYM耦合模块分析了2008年淀山湖总氮和总磷浓度的时空变异。研究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淀山湖上覆水中的总氮、总磷的时空分布,总氮、总磷质量浓度总体变化趋势与实测值相一致。淀山湖春冬季总氮的质量浓度要明显高于夏秋季,3月份是淀山湖总氮质量浓度最高的时候,千墩港是淀山湖总氮质量浓度最高的区域。淀山湖总磷的分布并未表现出季节上的规律性,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油田采出水经光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后,有机物和油被充分降解,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NO3-、PO3-4,5次测定结果的 RSD为3.1%~5.8%。该方法测定出水中 NO3-、PO3-4质量浓度可代表除油处理后原水中总氮、总磷质量浓度,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水中总磷、总氮的结果相比,重现性好、耗时少。 相似文献
16.
红枫湖特征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红枫湖2004年至2007年的特征污染物总磷、总氮以及氨氮的变化趋势以及库容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枫湖总磷严重超标,所有监测垂线超标率为100%;总磷浓度年均值南湖高于北湖,五条监莉垂线由南向北总磷浓度呈递减趋势;从总磷的总量来看,四年间总磷总量增幅较大,2007年比2004年增加895.3吨.总氮、氨氮亦严重超标,年均浓度值超标率为100%,并且氨氮与总氮变化趋势一致.2004年~2007年红枫湖年平均库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污染物总磷和总氮的浓度并没有降低,其总量也随着上升. 相似文献
17.
借助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9.2和GIS技术对研究区QuickBird影像图进行下垫面类型分类和统计,在对降雨产流过程及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的降雨总量,定量计算滇池流域全年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流域内城镇区域屋顶、庭院、道路、绿地及其他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13.8%、11.6%、5.2%、3.8%及65.6%。2008年滇池流域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COD、TN、TP分别为2.95×10^4t、1.24×10^3t、103t。滇池北岸昆明主城区内的建成区全年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COD、TN、TP的产生量分别为2.39×10^4t、9.89×10^3t、8.24×10^3t,对滇池流域COD、TN、TP的贡献率总和分别为81.2%、79.5%、80.3%。 相似文献
18.
蔡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5):33-34
以过硫酸钾代替铁氰化钾作氧化剂 ,在pH 1 0± 0 2溶液中 ,用 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法比色测定低浓度挥发酚 ,于 4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在 0 μg/2 50mL~ 1 5μg/2 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4次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 0 9999~ 0 9994。相对标准偏差为 0 2 % ,回收率为 91 %~ 97%。显色反应的选择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准确性均较好。氧化剂较稳定 ,易保存、无毒性。 相似文献
19.
The amount of pollu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s flowing in the streams of the Wujiang River watershed in Guizhou Province, SW
China, is estimated by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based method using rainfall, surface runoff and land use data.
A grid of cells of 100 m in size is laid over the landscape. For each cell, mean annual surface runoff is estimated from rainfall
and percent land use, and expect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is estimated from land use. The product of surface runoff and concentration
gives expected pollutant loading from that cell. These loadings are accumulated going downstream to give the expected annual
pollutant loadings in streams and rivers. By dividing these accumulated loadings by the similarly accumulated mean annual
surface runoff, the expect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s is determined for each location in a stream or
river. Observe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shed are averaged at each sample point and compared to the expected concentrations
at the same locations determined from the grid cell model. In general, annual nonpoint source nutrient loadings in the Wujiang
River watershed are seen to be predominantly from the agricultural and meadow areas. The total annual loadings through the
outlet of the watershed are 40,309 and 2,607 tons for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